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赏识教育法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实效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赏识教育法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实效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赏识教育法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她已在高校各个学科领域越来越多的被采用。高校思想政治领域也不例外。她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她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她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实效性如何。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赏识教育法 高校 《基础》课

当今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迅速。但在《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的现实性问题。尽管很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针对性研究,但都收效甚微。笔者在本文中尝试着从赏识教育法的角度出发,期望通过展开对赏识教育法在《基础》课中实效性的研究为改善我国高校《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探出一条新路。

一、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现实性问题

根据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在2006年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置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基于教学内容在逻辑上具有密切的联系而被合二为一形成了高校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教育部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开展帮助我国高校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成熟的人格,在毕业时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大学生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然而在《基础》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国高校中却普遍地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的现实性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基础》课的课程内容十分抽象,过于偏重理论性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更为枯燥晦涩①;其次在于许多高校《基础》课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单一, 局限于空洞的说教,显得十分呆板;此外,就目前高校学生自身特点而言,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身上体现出更多的实用主义色彩,他们更关注社会实际的需求,因此许多学生更注重于专业课的学习而缺乏对《基础》课知识的兴趣。尤其是最后这点原因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基础》课知识的动力,甚至使一些学生对于《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一种排斥的情绪。这一问题如果不加以妥善解决就无法改变《基础》课教学效果不佳的现实。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赏识教育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二、赏识教育法的作用机理

赏识教育法又称为激励教育法,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鼓励培养、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成才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鼓励激发学生心理结构中的动机、态度、个性、情绪、自信、毅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②。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权威性”谎言的实验证明了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其中智力因素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而非智力因素在人们学习、认知的过程中则是有效发挥智力因素的必要条件。赏识教育法的合理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心理中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将其学习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我国,一位老三届的普通工人周弘就是通过采用赏识教育法把他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人培养成了一位留学美利坚的心理学博士④。赏识教育法在身体具有欠缺的残障人士身上尚且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对于身心健全的普通大学生的促进作用更是毋庸置疑。同理,在高校《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地应用赏识教育法来改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不佳的痼疾。正是基于这种作用机理,笔者在两个学期的《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采取了赏识教育法,从而在改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赏识教育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具体效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赏识教育法对于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具体效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树立自信心态

赏识教育法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倡教师对待学生要多肯定、多欣赏、多鼓励,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自信的心态。有关权威机构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目前高校学生中普遍都存在着自卑的心理。他们或是因为过强的自尊、或是因为技无所长、或是因为经济困难、或是因为生理原因,从而产生了自卑的心理⑤。这一现象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同样普遍。本校学生多是三本生或是大专生,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就一直不理想,在与优等生的共同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进入我校后,他们便将这种对于自己学习能力的自卑心理从中学带入了大学。在笔者《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这种自卑的心理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大一新学期刚开课,笔者让学生总结他们曾经追逐自己理想的感悟。有一位学生发言说她曾经的理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浙江大学,结果却考入了浙江树人大学,这段发言引发了其他学生的一片笑声。在这片笑声中笔者感受到了学生对自己的自嘲的心态,这是自卑心理的直观表现。笔者于是就尝试着用赏识教育法来开导学生。首先在课堂上肯定了那位学生的发言。然后向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莫以成败论英雄,要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使是前者也并不代表着人生就一定成功,高考成绩是对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生涯的一个检验,进入大学之后,大家的起点是平等的,都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人生最终的成功要看学生今后努力与否。通过这种赏识性言辞的开导,使学生非常认同笔者的观点。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变得更为自信。

2.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缺乏学习《基础》课兴趣这一严重影响我国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际效果的顽疾赏识教育法同样也是一剂良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⑥。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而《基础》课内容所固有的理论抽象,内容单一的特征使得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基础》的兴趣。我校学生同样也不例外。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赏识教育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在丰富《基础》课教学方式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如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组的指示,进行了一个模拟两会议案评比活动。笔者让学生们模拟两会代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议案,然后进行评比。在议案评比过程中,笔者多从正面的角度去肯定学生们的观点,即使是一些错误的认识,笔者也尽量从中找出其亮点,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他们最大的成功感受。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在《基础》课中学习懈怠、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面貌,使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中逐步形成了对《基础》课的内容的浓厚兴趣。

3.形成正确人格

赏识教育法对于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的也具有独到的功效。在赏识教育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为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形成正确的人格。高校阶段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一个人对于世界、人生、价值的看法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本质上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属于人们主观意识的范畴。而人们的主观意识是由一定客观环境决定的。赏识教育法倡导教师采用积极宽容的态度去教育学生,通过教师的关爱,减轻社会现实给给学生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为学生在高校中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客观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在各种社会压力面前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特别是当他们遭遇挫折时,通过这种良好的氛围,使他们自觉地将挫折的经历转化为人生重要的精神财富。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感激、学会愉悦、学会生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位学生因为失恋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于是笔者尝试着用赏识教育法去开导这位同学。首先肯定他对于爱情执着的态度,因为这是一种认真的态度非常很可贵。然后向这位学生指明高校学生在高校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掌握知识。如果学生能将对于爱情这种认真的态度转移到学习中来,就能够更好地领会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在将来获得事业的成功,赢得真正的爱情。通过这种耐心细致的引导,终于解开了这位学生的心结,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业中。

综上而言,赏识教育法对于改善高校《基础》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具有很高的实效性。她顺应了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体现了《基础》课教学的特征,实现了《基础》课教学的目的。她在高校《基础》课领域的合理应用一定能够推动整个《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深入。

[注释]

①思想政治课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何明,《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6月

②情绪激励教学法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兼谈情绪激励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曹新平,《教学与管理》,1995年第一期

③大学生赏识教育的思考,李艳,《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二期

④论赏识教育的副作用,陈晓利,刘丽娟,《黄冈师范学院院报》

⑤鼓励与赏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尝试,赵天伟,教法教学论坛,2011年第22期

⑥鼓励与赏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尝试,赵天伟,教法教学论坛,2011年第22期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