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书法艺术创作断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书法艺术创作断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深奥的玄妙之处,是一个内涵深广、厚积薄发的过程,也是书法作者书学功力、个人才情、审美取向、风格定位的综合反映。书法的审美方式、创作观念、形式与技法的变化在历次全国书法展览中都有表现,而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书法家们的思想意趣、学养都得到很大提高,群体也日渐壮大、成熟。

传承与出新

书法创作,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莫过于传承与出新。只有深入学习传统,才可能窥见源头之博大,明白创新之法则。通过学习,检索历史,锻炼功力,脱化出新。真正的优秀艺术必然产生在对传统的深入继承上,脱离了传统的创新也只能是无根之木。当然一个时代的书法亦靠这个时代的创造力去激活,去发扬光大,古雅、古厚、古趣固然重要,而形式上的新变和审美上的新颖感也不能忽略。

个性差异导致书法风格的不同,当代书法艺术创作,要立定脚跟,举一反三,找出自己的定位,然后根据自己的性情作出选择,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坡的《黄州寒食诗》、林散之的《论画诗》都是书法艺术的杰作,都有其鲜明的独特个性色彩。如此这般生生不息的承传与出新,才使中国书法这一古老艺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万古常青,不断焕发艺术魅力。

激情与平静

书法创作需要激情更需平静。心理动静的结合,必然和偶然、理性和感性的互用,就会产生灵感的因素,刺激成功的创造。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心境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就是“绝虑” “澄神”“不治他技”的审美心胸。元李衍说“握笔时,澄心静虑,意在笔先,神思专一,不杂不乱。”只有静虑,方可神思;只有专注,方可专攻,方可不杂不乱。书法创作需要激情,更需平静,没有平静,作品难以成上品,书法创作时应该是“默坐静思,端己正容”,止观止听,杜绝杂念,才能使其构思达到微妙的境界,使书法家思如泉涌。

人格、灵感与气韵

历史上卓有成效的书法家,都有博大的胸怀和坚毅的人格力量,王羲之精画善文,欧阳询 “敏悟绝人、博惯经史”,颜真卿开辟了继“二王”之后的书史革命,坡书法则以“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开创尚意派的先河……当代书法家们应该以他们为典范,有法近于无法而真正地洞悉书道。

书法创作的灵感是一种前所未有、转瞬即逝的东西。灵感状态是“不知书之为我,我之为书”的“天人合一”状态,灵感爆发的结果是创造出完全合于“自然造化”的艺术作品。灵感可以来自偶然性的刺激却不等同于人偶然刺激本身,是这种刺激把反反复复的构思苦想和过去反复追求而不得的东西融合为一,所谓“得之于顷刻,积之于平日”,偶然的灵感是必然的结果。

“气韵生动”是书法创作所孜孜以求的,它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神”“妙”的境界,也是为了追求一种作为主体人的精神面貌个性风采与精神气质。大气与宽博应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它使我们个人情感得以升华,超越时空,实现永恒;我们的艺术情感在时代浪潮中会更成熟、更大气、更丰满。“文以气为主”,创作时还应该努力追求文雅与大气的结合,让大气的书风,更多透出时代昂扬奋进的气息,泼洒书家豪情。

几种现象

一是偏重形式。作品的色彩丰富、装裱考究、形式多样,能吸引观赏者。但如果过分强调形式,忽视书法艺术的提高,也会进入歧途。比如脱离汉字,以点线笔墨技巧进行创作,以做旧、描摹局部书写和拼贴制作等手段进行创作,就实属本末倒置。因为它脱离了书法作为艺术的基本规定性――书写,陷入偏重形式的困境。

二是创作队伍发展不平衡。地域、性别的差别很大,回顾近年的书法展览可见一斑。以九届国展为例,入展作品:江苏102人、北京28人、河南111人、河北47人、浙江53人、广东83人、山东84人、上海7人、宁夏10人、新疆30人、海南1人、内蒙古4人,女性书家入展屈指可数,而获奖更是凤毛麟角。这一现象期待书法界关注。

三是展览比赛“一窝蜂”现象。以展赛为中心的书法活动日渐频繁,书法热潮一浪胜过一浪,吸引了大量的中青年人,这对书法艺术的教育、普及、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书坛涌现出许多很有创造力的新秀,书法创作呈现勃勃生机。但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有的骗取荣誉、伤害身心、浪费钱财,也使一些急功近利者的创作心态更为浮躁。

(作者为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