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素:割舍不断的乡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素:割舍不断的乡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素:四川省渠县青神乡四方村小学教师,1984年从教,教龄30年。

“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拉扯着。这里每年人均收入极低,孩子们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敢奢望良好的家庭教育?”提起张素老师,四川省渠县青神乡四方村小学叶校长总是格外动情。

撤退大潮,毅然坚守

高中毕业,16岁出头的张素在当乡村教师的父亲影响下,成为一名代课教师。除了要上一个班所有的课程外,还要上全校4个班的音乐课。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每月工资仅有28.5元,她丝毫不在意艰辛付出与微薄收入的巨大反差,反而自得其乐。成家后,婆婆因患类风湿关节炎瘫痪、丈夫的两个哥哥先后患脑膜炎变成痴呆,一个家庭里3个特级残废人生活不能自理。自己的3个孩子也先后出生,时常饿得嗷嗷直叫。巨大的经济压力像山一样压在张老师夫妇身上。为了全家生存,丈夫极力反对她继续代课,那一刻,她也犹豫了。可当时她所在的金蝉村小两位民师即将退休,如果自己也“撤退”,孩子们怎么办?孩子们的哭求和村民们的哀求,最终让她决定继续代课,并期望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她盼来了以“代民师”身份考教师的机会。她四处借书、买资料,一边扛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教学任务,一边不分昼夜地拼命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的秋天,张老师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万源师范,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后来,她又通过函授学习拿到了达县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证。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

令张素刻骨铭心的是1989年冬月那个星期五的夜晚。她两岁多的儿子肚子突然疼痛难忍,找当地赤脚医生治疗,无效,背到乡医院治疗,孩子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转送到渠县人民医院救治。几个医生会诊也无法确定病情,通过剖腹探诊才知道患了急性阑尾炎,已经穿孔感染了腹腔。 为了不耽误上课,张素来不及等孩子术后醒来,便在黎明中匆匆赶回了学校。哪知道,这一去竟成了永别!她的孩子由于护理不当,伤口恶化,最终带着难忍的伤痛和对母爱的渴求离开了人世。

张素伤心欲绝,内疚不已:儿子住院10天,她因忙于教学没去看他一次,更没有给他喂一口汤、一滴水!痛苦之余,张素决心把对儿子的遗憾和爱倾注到学生身上,特别是那些父母双亡或离异的苦孩子。张芳就是张素全力救助的学生之一。1992年3月,张芳得了败血症,眼看病情一天天恶化,她的父母却无钱医治。张素得知情况后,马上把家里仅有的800余元钱借给他们,还动员全校师生为她捐助了160多元。半月后,张芳康复回到学校,张素仿佛看见自己的孩子回到了身边,高兴得手舞足蹈。

无法割舍的事业

张素的公婆和两个残疾的哥哥先后去世,丈夫到成都开了一家诊所,孩子们也先后搬过去了。丈夫几次三番地说:“你那点收入很微薄,干脆辞了工作搬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吧,而且孩子们也需要你过来照顾。”中心校也先后多次要调她去“委以重任”,都被她婉言谢绝。

因为她清楚地知道,一旦自己离开这儿,就没有老师愿到这里来任教,班上的几十个孩子就成了“弃儿”,这个村小教学点也会很快“消失”,那孩子们怎么办呢?张素实在无法割舍自己的事业和学生。

留守的日子十分艰辛。每天早晨,张素6点钟就必须起床,整理家务、吃面条,7点半就往5里外的学校赶。上午11点半,上完课再赶回来,为节约煤电,一次性煮好自己和张艳军、张杰中午和晚上的饭。吃完饭,一点半赶到学校。下午放学后,还要护送几个路远的孩子回家。若是下雨天,上学、放学还要护送几个孩子过河,夏天涨水过不了河,就把孩子们一一安顿在学校附近的村民家。

在一次特大洪灾中,她为了护送几个留守学生过河,自己差点被汹涌的波涛卷走。当有人问张素,是否后悔留守时,张素总是会毫不犹豫地摇摇头,笑着说:“我觉得我每天生活得很充实,很幸福。” 张素的无私奉献换来了累累硕果:学生每年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学生家长一提起她便赞不绝口;连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2007年还被评为达州市优秀教师。面对种种荣誉和称赞,她丝毫没有骄傲自满,平静与忙碌是她的真实生活。

本刊点评

面对撤并潮流,在村民和孩子们的哭求中,她毅然选择了坚守。张素隐忍着巨大的失子之痛,把母亲的大爱“移情”到学生身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多年来,张素在其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回过头来看,张素坚守的这30年不恰恰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30年吗?现代化转型过程会不断地产生各种阵痛,而坚守在最薄弱的农村地区的张素们,正是在用她们艰苦卓绝的奋斗抚慰着这种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