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岩茶的温和与张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岩茶的温和与张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问福建的评茶师他们习惯喝什么茶,

他很有可能告诉你:“岩茶。”

在专业领域,喝岩茶似乎才是正道,

它是乌龙茶的始祖,兼有红茶和绿茶的优点,

它有禅茶的风韵,重要的是性温健胃。

它适合大部分人的性格:以中庸温和之道

赢得认可。它亦懂得适度张扬,握有利器,

比如,岩韵,比如,大红袍。

{武夷岩茶}“烂石”中的抽象岩韵

近些年有许多老茶客从喝铁观音改喝武夷岩茶了,问他们缘由,“环境”,很多人这样回答。

单从地理环境来说,武夷山无疑要胜过福建许多产茶区。

例如九龙窠里的那几棵大红袍,口口相传中人们迷信它的神奇,是说九龙窠那样的地方就是出好茶的所在。那样的山形决定了山风流动的方向,也决定了那里的温度和湿度,那样的山形还决定了日照的时间,岩壁上渗下来的泉水,不旱也不涝地“滋润”着茶树。

去过九龙窠的游客一定不会忘记那几棵孤傲地长在岩壁上的大红袍。

老茶客喝茶入了迷,都会找机会到产地去看茶,回家以后再喝那茶,滋味就和没去的时候大不一样了。这是“通感”的作用。当茶汤入口,那滋味渐入肺腑的时候,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一定会浮现出去过的茶园和山水以及那茶树的。山水印象融合着茶香,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喜欢武夷岩茶的人都知道三坑两涧,都迷信三坑两涧里产的茶,如果有了一泡这几个地方的茶,一定会兴师动众招呼朋友来品尝。“三坑两涧”是传统对武夷山正岩茶产区的统称,具体是倒水坑、牛栏坑和惠苑坑,流香涧和悟源涧。这五个地方峭峰林立,深壑陡崖、幽涧流泉、迷雾沛雨,夏日阴凉,冬少寒风,温差较小。所以岩茶的茶青制优率极高。

武夷山还有“九十九岩”的说法,“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这九十九岩地方土壤通透性能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制出的茶岩韵明显。而现在经过国家颁布统一标准,把武夷山风景保护区生产的岩茶都称做正岩茶,这个区域包括天心岩、马头岩、大坑口、慧苑、霞宾岩、观音岩、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龙窠、御茶园、玉花洞、水帘洞、佛国、桃花洞、桂林,三仰峰等等。

岩茶好喝是因为所谓“岩韵”。

岩韵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只有常年喝正岩茶的人才能够体会,但是难以表述。曾经有喝茶的朋友说岩韵就是“太阳晒在岩壁上”的味道,但是许多人不能苟同。也询问过许多茶人,甚至是茶人中的大家,也没有谁可以准确地描述出来它的含义,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讲到“岩韵”,武夷山的大红袍技艺传承人叶启桐的解释就有“力道”,他说:武夷岩茶的核心是岩韵,岩韵是中国人的顿悟,一种直觉,一种大自然的气息。

武夷岩茶的所谓正岩茶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的茶园土壤都是“烂石”,所谓“烂石”就是岩壁天长日久被风吹雨淋风化剥落下来的碎石,因为这些碎石含养分独特,所以养出来的茶就有独特的韵味。而所谓“半岩”是指整个武夷山区域内同样土质里生长的茶,它有部分的烂石,但是没有武夷山中心区域那样纯粹。洲茶准确是指溪河边上沙洲上的茶园产的茶,后来扩大为武夷山中心区域之外的茶园茶,当然洲茶就没有所谓岩韵了。

要理解“岩韵”,可以去武夷山看看“烂石”。某次我去武夷山,一步一步朝九龙窠的深处走去,一路上随时有“石缝中”的茶树投入眼帘,有时是一片一片的山坡,有时是一条一条的茶垄,但是大多是一两棵的茶树或者在石窝里,或者在岩峰上。从近处去看茶树下面的土壤,才会真正理解什么叫“烂石”,才会明白为什么武夷岩茶有岩韵的说法。多少年的风吹雨淋,红褐色的岩壁上不断剥落下来碎石,这些碎石又逐渐化为粗糙的土壤,正是这样独特的土壤才养成了武夷岩茶的独特韵味。

有三坑两涧的茶当然值得骄傲,但是不要迷信,叶启桐就不以为然。他认为固然烂石是岩韵的根本,但是也应该看到,烂石的养分会越来越少,贫瘠也是烂石的缺陷。

{武夷岩茶}天心寺的温和茶禅

武夷岩茶好喝,自然环境好是一个主要因素,但是武夷岩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它的独特,那就是人。

很多武夷山的茶人都强调这一点。

这些茶人在解释这个特点的时候都会拆字,当他们把“茶”字拆开的时候,有一种顿悟让你开窍。所谓“茶”字,就是“人”在“草”“木”之间。

在讲武夷岩茶的历史的时候,这个草木之间的“人”是僧人。这样构成的“茶”字本身就充满了禅意。你想啊,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茂盛的草木之间有一个人在那打坐参禅,不是一位高僧又会是谁呢?

中国宗教文化都讲究修身养性,喝茶作为人类修禅和体悟人生智慧、揭示自然心性的最直接途径,历来为世人所崇尚。茶实现了人与草木间最原始的交流,禅则实现了人与外界最和谐的交融,茶和禅都为人类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找到了一条捷径。而武夷山高僧辈出,名贤荟萃,禅风和悦,茶韵幽远,堪称“茶禅一味”的典范。在这里,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与茶家的雅气,共同造就了以“正、清、和、雅”为核心理念的武夷山禅茶文化。

中国的茶历史都强调茶源自佛家寺院,武夷山也是如此。如今人们普遍认可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是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祖庭。

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几乎峰峰有寺,岩岩皆茶。天心永乐禅寺独特的禅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说中被誉为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中的大红袍和水金龟都源自于天心永乐禅寺。生长在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大红袍以嫩叶呈紫红色而得名。为什么叫大红袍?说法很多。一说与明朝大将胡潆有关:明朝永乐十七年(1419年),大将胡潆奉明成祖之命抵达武夷山,借寻访张三丰之名寻找建文帝的踪迹,而在天心寺,胡潆被寺里的茶香所吸引,驻留了一个多月,回京后将天心禅茶进贡皇上。品了天心禅茶后,明成祖十分欣喜,于是正式诏封天心禅茶为“大红袍”,同时敕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从此,茶由寺出,寺以茶荣。传说其二说的是在1385年(洪武十八年),一个叫丁显的举子由闽江上溯进京赶考,在路上中暑,到天心寺休息,天心寺僧人见他被风寒侵袭,就将禅茶熬了一大碗给丁举子喝下去,以茶入药丁举子发了一身大汗就痊愈了。他离开天心寺北上时发愿如果能够高中一定回来答谢天心寺,结果他真的考中了状元。为报佛恩,丁状元以红袍披在了那几棵茶树上。于是才有了“大红袍”的名字。

问茶登武夷,解惑在天心。要探访武夷岩茶的奥秘,要认识大红袍,应该从天心永乐禅寺开始。我的岩茶探访之路就是从天心永乐禅寺开始的。

天心永乐禅寺建于唐朝德宗贞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建寺之初寺名叫山心永乐庵,被称为扣冰古佛的扣冰和尚曾在此修行。据说,山心永乐庵之所以改名天心永乐禅寺也是因扣冰和尚。说的是某个中秋之夜,漏夜参禅的扣冰和尚步出山心寺,站在天心峰颠仰望朗朗星空而顿悟,感叹道:“欲会千江明月,只在天心一轮光处,何用捕形捉影于千岩万壑?以踏破芒履为耶?”有人将扣冰有感而发的这句禅机简化为“天心明月”四字。人们为了纪念扣冰的禅学境界,便把山心庵改名为了天心寺。

扣冰和尚最多的故事是关于茶的。唐朝末期有一位诗僧贯休禅月大师曾经三次访问武夷山,在天心寺挂单,在那里与扣冰和尚把茶当酒,说禅论时务。贯休大师以“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形容煮茶的场景,以“但得相觅在,莫苦入深云”的诗句抒发了二人的茶禅之缘。由于茶被佛教界视为“神”物,饮茶之风传播武夷山大小寺院,种茶、制茶成为僧侣们一个修行的方法。清代有一位名僧叫释超全的善烹功夫茶,也是善于制茶的能手,他的《武夷茶歌》就是记录岩茶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历代名僧与文人在游览武夷山之余,都以诗文写禅茶之味。中国文学史上许多大家都在诗文中写过武夷茶,例如大诗人袁枚就在一首《试茗》长诗中赞美武夷山岩茶:“云此茶种石缝生,金蕾珠蘖殊其名。雨淋日炙俱不到,几茎仙草含虚清。”他的描写准确道出了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是“石缝生”,太阳晒不着雨也淋不着,而且都是独特的名枞。

沿石阶一步步走进天心永乐禅寺,迎面是雄伟崭新的大殿,问过了僧人,就朝竹林里面古老的殿堂找去。在天心永乐禅寺对面的茶室里,我和方丈泽道师一起喝茶,向他请教茶理,有了一次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茶室里,先喝到的是一泡叫“扣冰”的茶,望文生义这茶一定是为纪念扣冰古佛而如此命名。古佛一生氲氤在武夷茶的沉香中,扣冰沐浴,借冰煮茶。正是茶和冰涵养出他超越僧俗两界的生命奇观和那颗恒定千年的“壶里冰心”。

泽道法师对茶也非常有心得,他经常在禅院的茶室和客人品茶论道。《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是泽道法师的一篇美文,文中说的是闽王在福州西湖拜见扣冰古佛,叩请治国方略的故事。泽道师讲完故事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可不是吗?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谷才可以传声……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因此,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可见,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泽道师还会讲很多故事,比如大红袍的由来,历史上大红袍就是天心永乐禅寺的寺产,关于那几棵大红袍的坎坷身世可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泽道法师还说,天心禅茶还是台湾名茶冻顶乌龙的鼻祖,清咸丰五年(1855年),台南人林凤池到闽考试,中举后,乘兴游览武夷山。林凤池对武夷岩茶钦羡不已,向天心永乐禅寺老方丈表达了想引种武夷茶的愿望。老方丈便赠送武夷“青山乌龙茶”种苗三十六株,并嘱咐:“此为武夷乌龙茶佳种,希细心培育,如能分栽广植,则子孙享用不尽。”林凤池携苗而归后引种成功,成为今日著名的台湾冻顶名茶。

{武夷岩茶}神话大红袍

而现代茶人们对草木间的这个“人”的解释偏重于制作技艺。“茶是天地人的奇妙结合”,大红袍的制作技艺是我国茶业技术中最为精巧的一种,工艺繁杂精细,叶启桐特别强调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人是制茶的核心,因为茶叶的老嫩、天气的变化等全部靠茶人来判断,需要茶人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去体会和总结。而且天地总是在变化当中,制作技艺也就需要适应自然不断变化发展。

叶启桐在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强调:武夷岩茶不是文化遗产,“制作技艺”才是文化遗产,那是一种精巧的技艺。理解这个“茶”,一定要从人的精神层面去理解,是天地人的结合,天――阳光雨露、四季风物,甚至不可知的宇宙力量。茶人对天十分敬畏,都说做茶是“靠天吃饭”。地――承接阳光雨露,土地供奉出了茶这样的灵物,特别是在武夷山,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产生出独一无二的“岩茶”。而人――天造地设的精灵,要去理解天地的恩赐,把自己的精神融到精细的制作技艺里去。

无独有偶,武夷山的另一位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德华也持这种观点。他经常说:大红袍(岩茶)技术就到顶了?不可能!制作技艺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要随时总结。

“大红袍”是一个在武夷山流传非常广泛的“神话”。

除了天心永乐禅寺方丈救助赶考书生的民间传说,现代故事也奇异杂陈,比如送茶给尼克松的事,比如解放初期战士为茶树站岗的事。在武夷山你可以从导游的嘴里,从茶店老板的嘴里,从各色人等的嘴里听到关于大红袍的无数个传说故事。

因为稀有,所以“神化”。

当今喝过那几棵大红袍茶树制作出来的茶的人,上有等人,下呢?有几人喝过?如果说“大红袍”已成为了一个神话,那么,陈德华就是最靠近这个神话的人了。

陈德华退休前是武夷山茶科所所长,在闽北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与茶结缘。陈德华说他做的有关“第一”的事情,都是“无心插柳”的行为,包括他和“大红袍”那曲曲折折的故事。

1963年,23岁的陈德华从福安农校毕业,分配到武夷山茶科所工作,从此和大红袍结下不解之缘。陈德华说当年九龙窠岩壁上的那三棵大红袍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神秘珍贵,挺平常的。他说在这三棵茶树上剪枝繁育只有两次,第一次是1962年杭州的中茶所来剪枝,杭州中茶所承担着全国茶树品种的保留繁育工作,所以必须让他们剪。第二次则是1964年省农科所来剪,当时也是通过了崇安县委、县综合林场一层层批准,剪了十几枝,拿到福安社口繁育留种。

1964年大红袍剪枝之后,一直到1985年,除了那三棵宝贝茶树,武夷山就再没有一棵大红袍。要有就是杭州和福安才有。奇怪的是也没有人想到去那三棵母树上剪枝,没有人敢动这三棵茶树的念头。1985年11月陈德华到福安参加福建省茶叶研究所40周年所庆活动,茶科所主任是陈德华的同学,陈德华私下里向同学提出来从福安省茶科所剪几枝当年从武夷山剪走的大红袍,同学同意了,陈德华剪了五枝,也没有通过有关领导,如同“偷”走,带上车就回到了武夷山。后来武夷山大面积种植的大红袍,都缘于陈德华从福安社口“偷剪”回来的这五枝。从1991年市场上出现第一批商品化大红袍开始,经过20年的种植推广,碧水丹山间已有4万多亩新培育出的大红袍茶园。大红袍产量也从上世纪80年代刚繁育成功时的20吨,上升到2009年的1700吨。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对大红袍母树进行停采养护。而此时,大红袍早已进入了规模化生产。如今人们喝到的大红袍,既保存了母树的岩骨花香,又融进了新一代茶人们在制作工艺上的传承与创新,甚至连冲饮的方式都成为了武夷山茶道文化里精彩的一笔。

有人提问说,大红袍这样“嫁”出去又再“娶”回来,还是原来的大红袍吗?

陈德华回答说,还是的。因为茶树不同品种的发芽期都不同,而剪回来的茶树的发芽期,和九龙窠那三棵茶树无异,每年都是在那几天发芽,后来大面积种植的大红袍都是如此。

众人恍然。

除了大红袍,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还有肉桂和水仙。肉桂是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一,俗话说“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肉桂在岩茶中以香气见长,冲泡后有花果或桂皮般的香气,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茶汤橙黄清澈,叶底均亮,冲泡六七泡后,仍有岩韵缭绕,回味悠长。由于肉桂产量高品质好,这些年成为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而肉桂中最著名的是所谓的“牛肉”,即牛栏坑肉桂。牛栏坑位于章堂涧与九龙窠之间,为武夷山风景区三条重要沟谷之一。牛栏坑涧谷土质肥沃、日照较短,为茶树生长提供了极好环境,从倒水坑流来的泉水沿着岩壁渗下来,点点滴滴都浇在茶树根上,即使遇上大旱,这里还是水滴不断。那泉水还从岩壁上带来败叶腐草,堆在树兜上,日久就沤成了肥料。这里又是山垅,七分阳,三分阴,那土干干湿湿,湿湿干干,寒暖也很适宜,是好茶的极好生长地。

大概也是因为这种茶与自然的神秘结合,每当品尝到一泡好岩茶,眼前就会浮现出武夷山青翠的山峦,碧绿的溪流,就会想起那芸芸的茶人。所以喝岩茶,常常喝的是那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通感”。

天心永乐禅寺

初建时称为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其座落于武夷山方圆120里的景区范围中心。天心永乐禅寺在明清之际辉煌一时,当时寺庙的中轴线上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库房、斋堂、禅堂、客堂、香客楼等,两侧建有三层重楼的钟楼、鼓楼和偏殿。清末,光绪皇帝的老师陈宝琛大学士赠送“福德因缘”匾额一块,现仍悬挂寺中。

如何挑选岩茶

因武夷岩茶有多种类别,没有完全一致的评判标准,总体来说,好的武夷岩茶,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或呈蛤蟆皮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