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身心障碍者的伊甸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身心障碍者的伊甸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轮椅上的勇士

说到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始人――刘侠。

刘侠,女,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全身关节大部分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而饱受病魔折磨。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对生命抱着消极的态度,直到16岁时因信仰基督教,在心灵上有了寄托,由信仰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尊贵,渐渐改变了她对生命的看法,转而充满了乐观与积极。数十年来,她每天从广播中吸取知识,坚持自修,笔耕不辍,最终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她出生在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为了纪念出生地,她取笔名“杏林子”。

残而不废的杏林子,在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毅力。在病中撰写了200出剧本。数十本散文,两本传记和数本小说。其作品,如《生之歌》、《生老颂》。《杏林小语》、《北极第一家》,《行到水穷处》等,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求,足以激励人心。

她的《另一种爱情》获奖时,她立刻捐出20万元奖金,成立“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并且全心投入,致力推动残障福利工作。除了在台湾,她还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泰国的清迈以及越南胡志明市设立伊甸残障中心分会,来帮助其他残障太士。虽然繁重庞杂的社务让她忙得几乎透不过气来,体力更是长期透支,但是,每当她看到一个个残障人士从沮丧中站起来,投入社会服务的行到,或者加入伊甸这个大家庭,一同为残障服务工作而努力时,她坦然承认,靠着主,任何苦难都承受得起。

人为什么活着?刘侠也常常问自己。生病之后,她看着自己的关节一个个坏掉,渐渐不能走不能跳,身体的痛苦容易忍受,最大的痛苦是来自内心。“我不知像我这样既没有念过多少书,又瘫痪在床的病人到底有什么用?我活着到底是干什么?像仅为了自己受苦、拖累家人吗?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辈子,永远做一个废人吗?”她告诉自己,如果3年不能康复,就不要活了,结果,她熬了3年仍未康复。那就再坚持3年,如果再不好,就绝对不要活了!

但是,还不到第二个3年,也就是她16岁的那年,刘侠找到了信仰。自从有了信仰,刘侠决定用快乐武装自己,与痛苦和平相处。她不仅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还尝试着怎样去爱,怎样去付出,并一点一滴地磨炼自己的个性。

刘侠的写作过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腿上架着一块木板,颤巍巍地用两个指头夹着笔,每写一笔就像举重一样,要忍受巨大的痛苦。然而,就是这样的坚持,刘侠写出了几百万字,写出了她精彩的人生。她的作品或许称不上精美,却是一字一痛,一字一爱,所进发的力量比那些精致文学还要伟大珍贵,这是她以“无用之躯”送给弱势者、身心障碍者,以及无数跌倒过、在长夜里痛哭过的人的最好礼物。

杏林子创造了奇迹,这种奇迹的产生,源自于她思想的改变,源自于她对生与死的重新认识,她懂得了爱和快乐才是生命的真谛;她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杏林子2003年2月8日因病逝世,并将遗体捐献给了医院,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医学研究。

杏林子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她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看到了生命的更高境界,而她创造的辉煌仍在延续。

服务,永恒的主题

伊甸基金会成立之初,秉持“服务弱势,见证基督,推动双福,领人归主”的理念,为身心障碍朋友提供各项社会福利服务,并传达基督救赎的讯息,落实福利与福音并重的使命。

如果说伊甸基金会开始的目的比较单纯的话,那么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全台湾规模最大、服务机构最多的社会福利基金会,除了在全台湾附设有75个点外,还将这项服务扩展到了境外,如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近些年来,还与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有不少的交流和业务往来。它还是募款最多的社会福利基金会,达到每年17亿新台币,其中当局拨款占三分之一。它还是员工人数最多的社会福利基金会,成员主要以社会上一些知名教授、医生、企业家以及一些神职人员组成,在各个机构中从业的人员达到了2000人。

另外,它还是台湾岛内服务人数最多的社会福利基金会,每年达到1500个家庭,160万人次;它还是服务项目最广的社会福利基金会,这些项目包括了:残障早期预防服务、职业培训及就业服务、高龄和重残及慢性疾病的赡养与照顾服务、视障职业训练与照顾服务、无障碍服务、新移民服务、弱势社区服务、灾后重建服务、公益事业发展服务等。 残障早期预防服务 从1994年开始,伊甸基金会将最初的康复服务模式改进为残障的预防和社区服务,积极推动0~6岁儿童残障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预防残障的发生,以减轻残障儿童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并对此类残障^群的职业培训、就业安置,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落实“让偏远地区可以看到公益,让需要人可以得到帮助”的理想。

职业培训及就业服务

伊甸基金会30年来以保障身心障碍者的尊严为己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根据不同的残障类别及不同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就业和生活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对暂时未能就业的人进行专门技能培训,对不适宜就业的人则以协助其生活自理或维护生活品质为主要目标,并在2000年成立了就业辅导中心,成为全台湾第一家专门为身心障碍者提供就业辅导服务的机构。

高龄和重残及慢性疾病的赡养与照顾服务

伊甸基金会照顾服务的对象除了重残、慢性疾病患者的安养外,基于“全人关怀”的理念,也提供对高龄长者的服务,尤其对那些独居、空巢及生活上需要照顾和关怀的老人,通过家访、日间照顾、提供生活支持和帮助,使他们与其他人一样享受到有品质和有尊严的生活。

视障职业训练与照顾服务

针对视障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就业机会的不对等,伊甸基金会一直尝试拓展盲人的就业渠道,让视障者重回社会。从1985年起陆续开办视障者音乐班和日语培训班,并为此成立了视障合唱团,深入学校、监狱、教会等机构进行演唱,还开办了广播班、录音工程等课程,培养视障者按摩以外的专长。2004年,基金会还受委托对台北当地0~6岁的视障儿童提供预防及治疗,同时,对6~15岁的视障少年儿童给予课后照顾,并对15岁以上的视障人群给予生活重建,就业服务、就业安置等服务,尤其对中途失明者给予生活。心理重建,提升他们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无障碍服务

随着人口的高龄化,无障碍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今后社会的一个主流。旱在1987年,伊甸基金会就以无障碍环境的空间设置为主题,结台建筑专家进行垒岛的巡展,获得了当局的支持。各地纷纷对建筑物进行无障碍的评估,教育部门也在12所大学中进行了无障碍环境的改造,以接受身心障碍学生就学。此外,伊甸基

金会还在无障碍服务中提出了创造无障碍空间,无障碍旅游、无障碍交通等更加全面的理念。

新移民服务

伊甸基金会在服务身心障碍朋友和弱势群体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身障者的另一半为外籍配偶,且多在生活适应上存有各种问题。因此,从2002年起,基金会成立了“外籍配偶关怀组”,为新移民家庭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婚姻及生活咨询、翻译。法律咨询、亲子教育、语言补习等相关内容,使新移民家庭得到更完整的关怀,使新移民能更快地融入社会。

弱势社区服务

在台湾,有超过16万个家庭的儿童缺乏适当照顾与陪伴,有的连温饱都成为了问题。为了这些孩子,伊甸基金会秉承“找对人,做对事”的精神,与台湾数百个地方单位齐心合作,利用他们提供的资源与当地结台,以“快乐早餐”、“课后照顾服务”等一系列服务为手段,补充失能家庭的照顾及教养的功能,代替家庭成为孩子们安全的避风港。另外,在2004年,伊甸基金会还引进了workingholiday(公益旅行)模式,将台湾的青年志愿工作者组成“服务游学团”到泰国的北部,中国大陆的青海、甘肃等偏远省份服务,以培养这些志愿工作者的精神。

灾后重建服务

伊甸基金会长期关怀备地弱势社区,尤其是遭受自然灾害的地方。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基金会便及时派员深大灾区,进行详情调查,掌握最新情况和需求,然后组织志愿工作者前往,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伊甸基金会为此建立了完善的“救灾与重建六步骤”,在台湾9・21大地震、莫拉克风灾等灾变发生时,帮助灾民走出阴霾,还在2001年萨尔瓦多地震、2004年印尼海啸、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海地等地震中深入灾区,为灾区提供赈灾物资,帮助灾民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其中,为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轮椅500台,为玉树地震灾区代表台湾人民捐赠100万新台币。同时,还选择在四川德阳的绵竹市建立服务点,招募志愿工作者,培训康复人员,提供居家康复服务等。

公益事业发展服务

为了让身心障碍朋友学得一技之长,以得到就业的机会,伊甸基金会自1983年起以“训、产、销”一条龙的模式,组织企业为身心障碍朋友提供相应的实习和工作场所,一为证明他们的工作能力,也为他们就业提供机会。基金会事业的经营以“社会企业”为目标,成立了清洁工作队、咖啡厅等事业单位,主要为身心障碍朋友提供一个真实的就业环境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效果,运营上朝着自给自足的方向努力,降低福利支出和社会成本。 综上所述,这些看似零散的服务实为一个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恰恰就是这些最基本的部分,构成了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永恒的主题。

光荣与梦想

通过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近3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组织在专心为身心障碍者谋福祉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以及他们的仁爱精神和人道主义的体现。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不仅为台湾及周边地区和国家提供一系列的服务,近些年,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还与中国太陆各地的残疾人组织、学术团体交流频繁。同时也提供各类的服务,像对四川泸州残联进行残疾的早期预防培训及服务策略;组织伊甸服务游学团赴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河北等省,以志愿服务为基础,为当地弱势群体提供各种需要和服务。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30年来所从事的事业是一个光彩的事业,所走过的路是一条光明的路,所做的事是一件光荣的事,30年之后,他们还将秉持光彩、光明和光荣的理念,为了梦想――执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