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碳生产率差异性研究京津冀的低碳发展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根据京津冀三地区2000―2012年的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探究其碳排放的驱动类型。结果显示北京、天津属于碳减排技术进步驱动,河北属于经济增长型驱动。本文基于以上结论对京津冀低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生产率 京津冀 驱动因子 低碳经济
一、引言
随着近几年来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2014年11月12日,中美两国在北京共同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指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这意味着2030年以前,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速度必须高于GDP增长的速度。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区应以提高碳生产率为目标,节能减排,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绿色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经济圈,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备受关注,而其环境问题也尤为严重,低碳转型迫在眉睫。
碳生产率的概念最初由Kaya和Yokobofi等人于1993年提出,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是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GDP增长。何建坤(2009)通过全国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和提高碳生产率途径的因素分析,认为应将提高碳生产率视为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核心。碳生产率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将碳作为一种隐含在能源和物质产品中的要素投入,衡量一个经济体消耗单位碳资源所带来的相应产出,可与传统的劳动或资本生产率相比较(潘家华,2010)。
二、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子
(一)碳排放量的计算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给出的8种能源分类将最终能源划分为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公式为:
Cit=■iEijt×εj(i=3;j=1,2,3・・・,13)
式中,Cit为i地区第t年的碳排放总量;Eijt为i省第t年第j种能源消费量;εj为第j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碳排放系数取值:原煤0.7476tC/tce,焦煤0.1128tC/tce,天然气0.4479tC/tce,原油0.5854tC/tce,燃料油0.6176tC/tce,汽油0.5532tC/tce,煤油0.3416tC/tce,柴油0.5913tC/tce(IPCC,1996,徐国权,2006),根据公式测算出碳排放总量,再结合各地区历年人口数据,测算出人均碳排放量。
(二)碳排放强度的计算
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由京津冀三地区历年的碳排放量再根据相应的GDP,计算碳排放强度。
(三)碳排放驱动因子的经济学含义
在碳排放强度峰值之前阶段,碳密集技术对碳排放起主导作用;在碳排放强度峰值达到人均碳排放量峰值阶段时,人均GDP或经济增长对碳排放起主导作用;在人均排放量峰值达到碳排放总量峰值阶段时,技术进步所起到的作用显著增强。从计算结果得出,2000-2012年京津冀三地的碳排放强度均持续减少;北京于2005年达到人均碳排放量的峰值,而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属于碳减排技术进步驱动,天津同样在2011年到达人均排放量的峰值;而河北则还未达到人均碳排放量的峰值,属于经济增长驱动。作为经济增长型驱动,河北应注重降低碳排放强度或提高碳生产率,而北京和天津则应把降低人均碳排放量或碳排放总量作为目标。
三、结论与建议
由京津冀三地区2000―2012年历年碳生产率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北京市碳生产率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1.67%,天津为10.15%,略低于北京,说明了京津两地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在提高碳生产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河北省碳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21%,远远低于京津两市,作为首都经济圈的一员,河北低碳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北京属于碳减排技术进步型驱动,应当积极发展低碳技术的创新,大力推广减排技术的应用。而天津与河北用为经济增长型驱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注意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鼓励发展低能耗、高效率的产业。根据以上分析,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1)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落实到低碳产业上,低碳产业主要指同样经济活动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的产业,覆盖化石能源低碳转化和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低碳服务业三大类。大力发展低碳服务业的北京产业结构占GDP比重为22.70%,远远低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天津和河北的51.68%和52.55%。京津冀一体化为该地区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当以低能耗、高效率的产业代替高能耗、低效率的产业。
(2)调整能源结构。用低碳能源代替高碳能源,是中国能源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由统计数据计算出2012年京津冀三地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1.63%、69.25%和88.80%,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需求量不可避免会持续增加,因此在尽可能的控制消费总量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迅速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战略性的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积极、快速、有序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非化石可再生能源等,使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绿色能源的支柱之一。
(3)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终端用能效率。低碳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技术创新是提高碳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低碳科技方面应当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与高校进行科研项目合作,研发低碳减排新技术,并将低碳研发成果转化为成熟技术,最终形成实际生产力。此外,还可以向发达国家引入低碳技术,使得温室气体减排可以尽早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2009,(3).
[2]谭丹,黄贤金.我国东、西、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魏下海,余玲铮.空间依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重新解读中国的EKC假说[J].探索,2011,(1).
[4]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碳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