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家简介

1899年,亨利・约翰・易卜生的最后一部剧作《当我们死而复苏时》出版时,他把该剧称之为“一部戏剧的收场白”。这部作品是易卜生创作生涯的一个收场白,因为病魔缠身使他无法再继续创作。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身于戏剧艺术,终于嬴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成为现代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一位戏剧大师。

易卜生的一生充满崎岖和坎坷。1828年,他出生于挪威东南海滨小城斯基恩的一个富有的木材商人家庭。出生后不久家庭状况就开始变坏,母亲试图在宗教中寻求安慰,父亲则陷入一场严重的忧郁症。虽然在易卜生15岁时,为了养活自己而不得不到格利斯姆达的一家药店去当学徒,并且在那里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但童年的经历对他影响至深。易卜生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与他的父母相似,而剧情则往往与经济困难有关。

易卜生在格利斯姆达的学徒生涯并不令人愉快,他向往更广阔的天空。不久他就离开了那里,为卑尔根剧院工作6年之后,他获得了挪威剧院经理一职。易卜生和他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试图给挪威民族戏剧开辟一条新道路,却受到了政客和自由主义分子的攻击和迫害。他创作于1963年的《觊觎王位的人》是他艺术上的一个突破,但却终结了他与挪威戏剧界的亲密关系。次年易卜生离开挪威到罗马,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侨居生活。

在罗马,易卜生创作了《布朗德》,这部诗剧给他带来了他一直梦想的荣誉和经济上的成功。从此在创作上,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868年移居德国后,他写了9部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作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他将此称为“思想的话剧”,这是他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威信不断增强,他本人越来越成为欧洲剧作争论的中心。1879年《玩偶之家》和1881年的《群鬼》两部戏使他成为了欧洲戏剧界的先驱者。

1892年,易卜生载誉归国,定居首都奥斯陆。受欧洲知识界世纪末情绪的影响,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从讨论社会政治问题转为描写知识分子的心理活动,剧本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加重,早年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象征主义倾向日渐突出。事实上,从1884年的《野鸭》开始,易卜生的戏剧创作已逐渐从社会批评转向内心活动和精神生活的描写,现实主义的成分减少,象征主义气息渐浓。从回国到1906年去世,他共完成4部剧作:《建筑师》、《小艾友夫》、《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和《当我们死而复苏时》。

作品简介

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其突出贡献是在欧洲现实主义戏剧走向衰落,自然主义和颓废派文学十分泛滥的时代,高举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旗帜,并创造了以设疑性构思,论辩性对白和追溯性手法为基本艺术特征的“社会问题剧”体裁。开辟了近代戏剧的新纪元,他对于近代戏剧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戏剧大多结构精炼,布局平凡,故事往往开始于在开幕前就已形成的冲突的结局,但戏剧的结局又往往可以构成另一个戏剧的开始。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25种各种体裁的剧本。早期的剧作受到国际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充满着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英雄事迹和挪威中世纪历史,代表作为《觊觎王位的人》。中期的“社会问题剧”是易卜生戏剧创作生涯中影响和成就最大的作品,他以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剧坛,把19世纪末的欧洲戏剧从形式主义的泥坑拉回到现实主义的道路上来,进而引起了一场戏剧革命,为欧美戏剧的繁荣作出了贡献。《社会支柱》、《群鬼》、《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一系列国人耳熟能详的佳作均是这一时期作品。晚年,易卜生开始倾向于带有神秘、象征色彩精神的探索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现实主义的立场。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体现出他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和独立的精神。

1 《人民公敌》

写于1882年的《人民公敌》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之作。故事的主人公斯多克芒医生是一位高尚诚实、关心群众利益、毫不自私的公民,同时也是一个天真质朴、不甚熟悉人情世故的科学家。为了疗养病者的安全,他提出改造温泉浴场的建议。然而他的科学建议跟小城的大多数居民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他遭受到了自由主义多数派的反对,被宣布为人民公敌。但他并不屈服,他认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也是最孤立的人”。他不仅坚决跟当地的官僚市侩周旋到底,而且还准备把街上的野孩子和自己的儿子一同培养,使他们成为自由高尚的人,把国内的豺狼轰到遥远的地方。

在《人民公敌》这部戏剧中,易卜生的关注点开始发生变化。在他之前的戏剧中,冲突是重要的,是组成剧情的一个必要成分,但所有的冲突都是建立在家庭的基础上的。但在《人民公敌》中,冲突成为剧情的内容,整个社会沦为反面人物。这部剧的中心思想是个人有时可能比大众更“正确”,而大众有时则如无知的羔羊一般。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相信社会是一个高贵的、可信任的机构,而易卜生却向这个信任提出挑战。故事一开始,斯多克芒医生是个受“结实的多数派”喜爱的人,但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推进,斯多克芒医生却被“可信任的社会机构”逼迫得几乎无立锥之地,最终落得孤身一人和整个社会奋起抗争。

在这部戏剧中,没有多余的人物或是不必要的情节,对话简洁生动,没有旁白和独白,布局平凡,没有单纯追求舞台效果的惊奇场面,然而戏剧内容却引人入胜,激动人们的思想感情。

2 《野鸭》

创作于1884年的《野鸭》被许多人看做是易卜生最好的一部作品,同时它也是易卜生最复杂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剧中格里格离乡多年后回到家乡遇到了他童年的朋友黑阿马。格里格坚持他对真理的探求,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真理的召唤”。在故事的发展中他发现了他的朋友的欢乐的家庭后面的许多秘密,其中包括他自己的父亲与他的女仆吉娜有一个孩子,为了掩盖这个事实,他的父亲将吉娜嫁给了黑阿马来使得这个孩子合法化。此外另一个人因为他父亲做的一次案被错误地判决入狱。黑阿马整天只考虑他的“发明创造”,而他家庭的收入都是他妻子赚来的。

在此剧中易卜生使用了反嘲的手段:虽然格里格坚持真理,但他从来不直接说他想要说的话,而总是暗示,一直到剧的高峰,没人理解他到底在说什么。黑阿马一直将格里格的暗示和暗语当作耳旁风,直到他认识真理:他的女儿黑德维格不是他自己的孩子。受格里格的影响,为了坚持真理他遗弃了这个孩子。格里格发现他做错了事,决定弥补错误,他建议黑德维格牺牲她的宠物,一只受伤的野鸭,来向黑阿马证明她的爱。黑德维格是所有人物中唯一一个认识到格里格一般总是用暗示的方法来说他要说的话,没有意识到这次格里格直接说了他的意思,她试图寻找出格里格到底建议她做什么,最后她决定牺牲自己来证明她的爱。黑阿马和格里格认识到有时真理是人的心无法忍受的,但他们的认识来得太晚了。

从此剧起,易卜生戏剧的重心逐渐从社会批评移向内心活动的描写和精神生活的分析。现实主义成分减少了,象征主义气息加重了。在他最后15年的写作中,易卜生把辩证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其中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心理上的深层挖掘相互辉映。

3 《当我们死而复苏时》

易卜生的最后一部剧作《当我们死而复苏时》所描写的是一位艺术家的生活。鲁贝克教授是一位世界闻名的雕塑家,在国外生活多年回到挪威,尽管事业有成,也有名誉地位,但他并不感到幸福。他的代表作是一座自画像式的雕塑,题为:“不堪回首”。为了艺术他牺牲了一切,抛弃了青春的爱情和早先的理想主义。在他牺牲了所有必不可少的一切之后实际上又背叛了他的艺术。这时伊丽娜――他的往日情人和他青年时期为他服务的模特儿,在他生命的关键时刻前来告诉他一个真理:只有当我们死而复苏时,我们才明白什么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并会发现我们其实从未真正生活过。

在这部戏剧中,艺术的冷酷和生活的温情构成鲜明的对照。艺术成为艺术家的牢笼,艺术家不能也不愿意逃出这一牢笼。正如鲁贝克对伊丽娜所说的:“我是一个艺术家,伊丽娜。我并不因为自己意志薄弱而羞愧。你知道,我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不管我做什么,我始终不会变成另一种人。”对伊丽娜来说,这样的借口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关键是他背叛了她。她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事物的。她称他为“诗人”,他能创造出自己想像中的世界,却无视自己和热爱他的人们的人性。

在这部作品中,易卜生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这也是易卜生戏剧中的一贯主题:主人公为了追求理想不懈奋斗,但这种奋斗却粉碎了自己的生活。剧中的鲁贝克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真正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可结果却是和伊丽娜共同葬身于雪崩之中。

有许多学者把《当我们死而复苏时》看作是易卜生一部不完全的自传,因为该剧的内容与他本人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对此易卜生假借剧中人之口说出了他的感受:“在我想像中,凡是我亲眼所见的周围现实都必须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包括……那些从地球裂缝中成群涌现出来的,轮廓模糊的类似动物嘴脸的芸芸众生,也就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男男女女。”

然后71岁的易卜生放下了手中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