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体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01年教育部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中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工作将是贯彻教育部培养要求的重要体现,也是考察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能否得到要求的关键。为此,本文将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工作评估体系建设上,从培训实效评估理论出发,提出多元化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主体及运作模式,在借鉴柯式四层次评估模型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法来确定评估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明确各指标的权重,从而获得完善的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培训效果评估;评估体系
教育技术是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也是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加强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本项工作开展的意义与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对于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实效评估体系来说,成为各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当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评估现状入手,从可行性、客观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法等技术来设计评估指标,并从指标权重优化上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体系。
1对当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估现状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高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经全面开展,而对于教师培训效果评估上,国内外学者也给予了广泛而全面的研究。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而教育评价模型的建立是从教学实践和学生评价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如上世纪30年代泰勒模型是将教育目标作为指导,从目标分解和量化上来编制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方案,从而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以判定其是否得到预期目标;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四层次分析模型理论,将评估的深度和难度进行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效果层;斯坦弗尔比姆引入对象分析法,分别从情景、输入、过程和成果四个阶段进行评价,得出CIPP四项综合评价方法。美国教师教育评估委员会从教育评估标准的建立上来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如从关注培训内容向培训效果的转移;从关注培训者向培训项目的转移;关注标准在培训实践中的运用等。英国教育管理者在建立评估方法上,将培训组织者、决策者、培训者、学校及教师作为考评对象进行多方位评估,并从培训实践中的问题出发来分析原因,改进培训项目的运转机制,提高培训工作质量。我国在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工作研究中,最早在上海成立“师资培训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研究组,从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而随着我国学者对国外评估模式的引入和实践,如引入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评估模型,引入全因素、全过程、全员评价模型,来对培训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跟踪评估和监测。总的来看,在我国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关注培训过程而忽视对培训效果的有效评估,很多培训中心在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中,对于评估环节疏于管理,仅仅关注反应层和学习层,并未贯彻好全面评估的目标。在对培训后的教师调查反映来看,多数受训教师仅关注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而对教师在培训中的参与行为和能力等问题很少问津,也对培训效果评价问题缺少足够的认识,从而制约和限制了培训效果评价工作的深入落实;二是对于教师培训效果评价随意性大,由于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估手段和措施,在对教师培训后的评价工作上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受训教师、学校领导个人主观上的认识不到位,往往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上重视不够,在对教师评价上受其总结性发言的影响而侧重于印象成绩,或者为了照顾情面而给出与评估结果不符的成绩;三是对于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上较为单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培训效果评价工作仅停留在问卷或书面测试上,无法从主客观上进行全面评估,也难以实现评估成绩的量化管理;四是对于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缺乏完善,尤其是很多学校在教师培训后未能将培训成绩与其职位提升建立关联,在缺乏制度建设和统一规范的评价下,培训成绩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挫伤了受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抑制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
2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1构建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体系的原则和目标
结合高校教育技术培训实践,在进行全面培训实效评估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原则,建立科学而正确的评估原则是开展评估活动,选择评估模型,发挥评估功能的有力依据。为此,一是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对评估人员在对评估实效进行检测时,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避免个人主观推断带来了影响评估质量的基本方法。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坚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坚持判定实践的公正性,坚持选取指标的事实性,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准确性,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唯有此,才能从培训实效上来实现对培训结果的准确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培训工作的应有价值。二是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从科学的视角出发,结合教师培训实践来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评估理论来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尤其是对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要体现出对数据加工的科学性。三是要遵循可行性原则,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上一定要体现出可行性,无论是评价方法还是评价内容,都要避免繁冗拖沓,难以量化,不仅耗费人、财、物、时间,还难以提升准确性。因此,要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来确定评估体系,以便于操作执行。四是要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对于定性评价侧重于质,主要是对评价对象的性质进行界定,其特点是模糊性和综合性,而对于定量评价,则侧重于对量上的分析,尤其是对于培训效果中的相关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更需要从复杂的培训动态中进行有序的量化,以满足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评估目标是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性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构建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和相关文献,最终明确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从而构成一套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培训实效评估体系。
2.2对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主体及运行模式的选择
谁是培训实效评估的主体?如何选择培训评估主体?从培训评估实践来看,不同的评估主体,其评估视角和认知态度是不同的,如何在评估主体的选择上避免自身的局限性,需要从评估主体的甄选上进行全面审查,并得到相互平衡互补的效果。一般而言,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中,主要有五大主体,一是高校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部门,主要才宏观培训目标和培训方向上来确保培训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并对评估活动进行开展落实和收集整理各类培训实施情况等内容;二是培训中心,主要由相关主管部门下设的实施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机构,作为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不仅需要从知识上进行提供服务,还需要从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过程的监控与考核评定等工作;三是受训教师所在单位,对于受训教师自身单位相关教育培训工作的部门,其在安排自身学校培训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对教师受训后的综合评估责任,并从对其参与到培训实践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定。如对其工作态度进行考核、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对其科研实效及工作绩效进行分析,以获得受训教师在培训后的教学水平变化;四是受训教师,作为最终的培训对象,结合自身培训实际进行自评,从培训前后的表现上给予最直接、最真实的自我评估;五是专家,邀请相关培训实效评估专家,通过对教师培训实效评估体系的实施和测评,来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最终得出相对公平公正权威的评估结果。从教师培训实效评估实践来看,教学评估是贯穿于培训实践的全过程,并通过对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教师表现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考核,发现相关问题,及时改进培训方案,以提高培训实效和质量。作为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在落实培训实效评估工作中,既要做好自身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又要发挥统筹全局、协助评估的工作,积极在培训实践中制定全面的评估认定措施,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监督来确保培训实效评估工作的有效执行。培训中心作为实施培训的主体,在培训实践及课程安排上,要组织好师资力量,并从教师的参与积极性的激发上来推动培训实效的评估。一方面将自身培训工作接受主管层面的监督,另一方面通过书面及角色模拟等方式来对受训教师进行知识技能综合考核,以提升培训实效。
2.3综合运用多种培训实效评估方法
培训实效评估重在评估方法的选择,结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法来提升培训实效评估效果。一是目标评估法,对于培训工作及培训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成单个的目标,并从培训规划和培训阶段成绩上对培训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培训目标与培训实效是相互联系的,在目标评估法执行过程中,要对受训教师在培训后所达到的基本要求进行明确,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养成、工作方法的改进、思想态度的转变等方面进行对比,以实现对培训实效的确切考核。二是测试比较法,测试是对受训教师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考核的有效方法,主要是通过书面或角色互换等方法来对相关知识、能力进行评估,其特点是培训后的测试,忽视在培训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的及时评测,为此,可以从测试时间选择上,对培训前及培训后的相关内容进行测评分析,比较培训后的评估方案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三是关键人物评估法,所谓关键人物主要是从受训教师自身相关的人来完成评估,如同事、学生、上级领导等。通过对受训教师在培训后综合能力的测评,引入同事评估法或学生评估法,来推进培训实效评估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也有助于上级领导、同事、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获得全面的培训评估效果。问卷调查评估法,主要以问卷问题的发生来考察培训工作内容,并让受训教师从回答问题中来进行评定其学习结果。在问卷调查评估中,一方面是文字性问卷,旨在从受训教师的思想及知识上进行测评,另一方面是实践性问卷,旨在从受训教师的技能掌握上来测评其学习效果。五是访谈评估法,通过对受训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或交谈,从受训教师的心理及行为变化中来获得评定结果,本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从谈话中获得受训者的工作态度及动机,不足是费时费力成本较大。
2.4确定培训实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关键是建立公正、合理、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指标来说,主要分为4大一级指标,即培训反应、学习收获、行为变化及培训成果。培训反应作为最基本的指标之一,主要包括对培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环境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估,是对培训活动的直接评估。主要评估方法有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并从访谈内容和时间的灵活选择上来实现对受训教师的学习情况的掌握,而问卷调查则通过全面的设置问卷内容来获得培训过程的满意度,以改进培训工作,解决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学习收获是主要是对受训教师的学习后取得的成绩进行客观评价,如学习后的态度转变,学习后的知识与技能的提升等。通过学习收获测评来掌握教师在消化和掌握培训知识中的进度和程度,如由培训中心开展阶段性的学习评估,从测试受训教师的知识、能力及态度上来获得培训前后的变化,对培训后责任与意识方面有无提升,能否遵守相关规定做好示范和榜样,在知识理论及方法实践上能否得到相应要求等。行为变化的评估重在从受训者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表现来获得评估效果。一般来说,对于行为变化的评估主要放在培训后的3~6个月,通过上级领导测评、同事测评,以及学生测评等方法来考察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状况。在指标选取上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实施和科研创新能力两方面,在教学实施上,结合受训教师的行为变化来测评其能否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课堂教学,在科研创新中能否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改进自身的研究水平等。培训成果的评估是对培训实效进行最高层级的全面评定,其作用是改善受训教师在培训后所取得具体工作表现和业绩,其指标主要有教师和学生。在教师层面上,通过对受训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测定,并从其课堂组织、班级管理、科研论文集专著等方面来测评其成绩;在学生层面上,旨在从受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合作、创新能力上,能否促进学生成绩的显著提升,能够运用科学的态度和积极的方法来改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3结语
总之,对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特别是对于评估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定上,更要从客观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上来进行审慎对待,并能够结合培训工作实际来灵活创新。同时,在推进培训实效评估工作中,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评估工作流程,制定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提升培训评估工作实效。
作者:陈庶民 孟罡 李克臣 单位: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邓志建.成人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及展望[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7).
[2]惠连晓.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沈志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