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被聆听:小学数学课堂中“听”的辩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被聆听:小学数学课堂中“听”的辩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聆听是实现师生之间高效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聆听的能力拓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聆听的能力和有判断的聆听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以致课堂中学生“被聆听”的现象长期存在。“被聆听”现象的存在,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制约了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对话的开展,使得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得到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重视对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被聆听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53-0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聆听和应答的过程。积极、主动、有效地聆听,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突破口。可是,如果只是狭义地理解聆听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言语层面的传达和交流,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捕捉学生的各种想法,就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沟通,就是“被聆听”。

一、“被聆听”:课堂教学美丽的肥皂泡

(一)牵强附会式聆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带着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学生展开对话,当听到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不是自己期盼的东西时,教师就会用自己对主题的看法影响学生的表达。很多时候,教师一边想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一边担心学生的发言影响课堂教学的流畅。甚至,有些教师全然不顾学生的内心感受而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只聆听那些自己看来有用的声音,能够有利于自己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声音。如果学生的声音与教师预设的轨道相异,则会被教师千方百计地阻挠。这样的聆听,是牵强附会的聆听。

(二)断章取义式聆听

很多时候,教师能够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往往在这个时候,教师会遇到这样尴尬的一幕:学生的发言不是不着边际,就是信马由缰,完全不是课堂想要的主题。为了顺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把学生的话语掐头去尾,取其中间,利用自己的教学权威,压制学生的想法,堵塞学生的思维。

断章取义式聆听,切断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关闭了聆听学生内心世界的大门,挫伤了学生认真倾诉的热情,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聆听”的地位。

(三)虚张声势式聆听

虚张声势式聆听,顾名思义是虚假聆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教师会摆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模样,打开一只耳朵,做出认真聆听的样子,以接纳学生的心声,却又打开另一只耳朵,任凭这种声音毫无保留地流出,没有让学生的声音流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更谈不上仔细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有甚者,完全关闭了自己的耳朵,没有言语层面的交流,没有精神内心世界的沟通与接纳。

(四)漠不关心式聆听

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很多学生都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失望的神情,有的甚至发出阵阵叹息声。这时,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或做小动作,或开小差,至于同学回答什么问题,什么内容,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就更谈不上认真聆听了。如果当这个同学答错时,他们又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是,有时表达的内容又是与前面的同学一模一样。这样的情况,每一位教师都不会陌生。可是,教师对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往往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教师漠不关心地聆听,成为了学生不认真聆听的榜样。

二、走出“被聆听”现象的对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师生良好的互动交流中,通过积极、有效地聆听和应答,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聆听,是高效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运用“同理心”聆听

1.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是心理学专业术语,通俗来说,就是将心比心。在同样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把自己当作当事人,去感受当事人的心理。

2.“同理心”聆听。教师创设有利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者只是说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念。即使学生的观念表达有误,教者始终微笑以对,不加以阻止。这样一来,师生之间有了宽容与平等,有了理解与自由,学生倾诉的欲望得到增强。教师为自己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思想和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念后,有时无需老师多加言语,学生自己就能发现自己的观念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发现了错误的观念之后,并及时加以纠正。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吗?

(二)尊重学生,真心聆听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师生民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用心关爱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课堂上,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我们不能期望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也不要期望学生的发言能一语中的。既然让学生发言,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学生可能会说得比较凌乱,逻辑性不是很强,教师也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有时,学生的观点可能与教师不一致,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但这是学生的真实体验,是学生的真实想法,需要教师的尊重。

(三)掌握一定的聆听技巧

1.合理应用,态势作语。有时,教师简单的一个面部表情,一个手势,一种信任的眼神,都会向学生传达承认、关心和接纳的信息,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亲切感。学生感觉到教师在认真聆听自己了,在认真体会自己的内心感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地聆听教师。

2.边听边悟,捕捉信息。教师要一边听学生的发言,一边感悟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的只字片语中捕捉学生的心理信息,为自己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

3.找出重点,及时提问。学生的发言内容大部分可能和教师的提问无关,也许只有一句话或者一个词与学习的重点有关,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语句中的重点,及时提问,以引导学生的发言回答到学习的重点上来。

4.欣赏鼓励,取得共识。师生之间融洽的心理沟通是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有力保证。教师在聆听学生倾诉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反馈,会激发学生的倾诉欲望,进一步产生倾诉的心理需求。

聆听是相互的,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要求。只有我们广大的教师认识了聆听的重要性,并经常地付诸于日常的教学行动,才会使课堂上“被聆听”的现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才会使“被聆听”走向“真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