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陇东方言概貌17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陇东方言概貌17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六章 结束语

第一节 陇东方言是汉语最主要的基础方言

由于西周的首都在镐(hào),其地距长安(今西安市)甚近,可视为长安即周都,后经汉、唐盛世,长安成为闻名世界的古都,故后人一般都以为古长安方言是古汉语的代表话即母体语言,殊不知长安方言是流,不是源,真正的源头语言是先周语言,是先周部族长期生活过的陇东地区的方言,因此,先周语言才是古汉语的母体语言。

先周语言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代表作即为《诗》、《书》。秦汉时期的汉语(书面语)仍然以先周语言为母体语言,这在《说文解字》中可以得到明证。唐诗、宋词用先周语言来读显得非常押韵,说明唐宋时期的汉语依然与先周语言高度一致。至于明清小说中反映出的先周语言的广泛应用,还是说明了先周语言与古汉语的一致性。

先周语言的主要特点:1.与普通话的音系完全一致;2.有古汉语的尖团音;3.先周语言与部分古韵及文白异读一致;4.先周语言代表了古汉语的声调。

所谓先周,是指周王朝建立之前的时代,它与夏、商并存,历经1000余年。先周发祥地在邰地(今陕西武功),但先周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是在陇东(古“”bīn国,旧文献作古“豳”国)度过的,历经500余年。其间公刘、庆节父子在“京”地(今甘肃宁县)建立了古国,公刘及其后的先周诸王成为西北地区诸侯心目中的“天子”(沈约说“诸侯以天子礼待公刘”)。先周传至古公父,又离开豳地迁往岐下(今陕西岐山)。

先周语言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代表作即为《诗》、《书》。秦汉时期的汉语(书面语)仍然以先周语言为母体语言,这在《说文解字》中可以得到明证。唐诗、宋词用先周语言来读显得非常押韵,说明唐宋时期的汉语依然与先周语言高度一致。至于明清小说中反映出的先周语言的广泛应用,还是说明了先周语言与古汉语的一致性。

一、先周语言的内涵

(一)先周语言的形成

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又是国家的官方语言,汉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到95%以上,因此汉语在全国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地位非常重要。

在中国这样广阔的地域里,历史上形成了许多方言,但最初的汉语书面语是在哪种主要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但是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见解(某些人著书立说,主张古汉语起源于粤语,实乃偏见)。依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桥本万太郎先生的说法:汉语的晋方言较多地代表了汉语的口语层,秦方言较多地代表了汉语的文言层。笔者比较赞同这种观点。无论如何,夏朝的国都在山西,说明山西开化较早,其语言对汉语当然有较大的影响,而秦方言,准确点说是秦陇方言,再具体点说是陇东方言(先周语言),奠定了汉语书面语的基础并进而形成了汉语的构架与体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终于演变成了今天的普通话。

中国历史,较详细的文字记载始于周代,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是《诗经》、《尚书》、《周礼》等。周王朝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语言文字的统一,形成了西周初期的“普通话”――主要代表是后世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诗经》――西周官话,但它的基础方言却是先周语言。

所谓先周,是指周王朝建立之前的时代,它与夏、商并存,历经1000余年。先周发祥地在邰地(今陕西武功),但先周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是在陇东(古“”bīn国,旧文献作古“豳”国)度过的,历经500余年。其间公刘、庆节父子在“京”地(今甘肃宁县)建立了古国,公刘及其后的先周诸王成为西北地区诸侯心目中的“天子”(沈约说“诸侯以天子礼待公刘”)。先周传至古公父,又离开豳地迁往岐下(今陕西岐山)。

先周迁往岐下历时不足百年即灭商建周,岐下时日甚短,不足以在语言文字方面形成新的体系,因此,先周语言应以国语言为准。

西周政权建立以后,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语言,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书面语言。西周初期统一全国语言时使用的是周族的语言,即先周语言,也就是规范化了的古陇东方言。以后的长安官话、洛阳官话、汴梁官话、临安官话、南京官话、北京官话,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由于西周的首都在镐(hào),其地距长安(今西安市)甚近,可视为长安即周都,后经汉、唐盛世,长安成为闻名世界的古都,故后人一般都以为古长安方言是古汉语的代表话即母体语言,殊不知长安方言是流,不是源,真正的源头语言是先周语言,是先周部族长期生活过的陇东地区的方言,因此,先周语言才是古汉语的母体语言。

(二)先周语言概貌

先周语言(陇东方言)今通行于陇东地区、关中地区及陕、甘、宁、青等省的许多地方,但除关中地区外,其他地区的方言几乎都没有前鼻音尾韵。

先周语言(陇东方言)的代表语言――早胜话,包含了普通话所有的声母和韵母,音节数也大致相当。另外,先周语言还有几个特殊的音素:声母[?耷],韵母[Ч]和[щ]。零声母字也有较大差异。

先周语言(陇东方言)的声调不可考,应该有入声,上古时期可能只有平声和入声,到中古时期形成完备的平、上、去、入四声,现代陇东方言有阴、阳、上、去四声。

(三)先周语言音系

1.声母

声母共有24个,包括半元音y、w(不包括零声母符号),与普通话相比,多了一个“?耷”(该声母主要见于人称代词“我”及其形声字,还有一些古“疑”母字),常见字有“我、俄、蛾、鹅、饿、讹、厄、恶、萼”等,有的地点方言读?耷e,有的地点方言读?耷uo,声调依字而异。

另外,普通话的开口呼零声母字,如“爱、安、恩、偶”等字,陇东方言是n声母或?耷声母;普通话的部分齐齿呼零声母字,如“牙、眼、咬、硬”等字,陇东方言是n声母的齐齿呼。

极狭隘的地点方言间或会出现[v]、[z]、[pf]及[pf‘]的声母,但不具代表性。

2.韵母

陇东方言大部分地点方言缺乏普通话的前鼻音尾韵,普通话的其他韵母全有,陇东方言又有几个独特的韵母。

(1)[Ч]韵母 该韵母与u韵母互补,构成陇东方言zh、ch、sh、r声母的合口呼音节,即陇东方言的音节有u无[Ч],有[Ч]无u。

(2)[щ]韵母 该韵母读如兰州话的“二”(兰州话的“[щ]”音节大多是零声母,此外还有一个“给”字),仅与、k、h相拼,常见字不多,莫过“胳(膊)、疙(瘩)、咳(嗽)、核(桃)、里头、蛤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