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科学插图有效教学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科学插图有效教学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具体阐述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以插图为教学突破口,采取引导学生阅读插图、概述图意、质疑文本、演示图例、插图作业等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经历的生活体验,进行有效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插图 有效教学

插图是小学科学教材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直观教学文本形式。它能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感知事物的形态、结构和事物变化的过程,有利于抓住孩子的注意力,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插图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一切都在运动中》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会用参照物的概念来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能依据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了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同”等抽象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一切都在运动中”的科学世界观。这些知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但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大多是学生经历过的生活场景,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就从图片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插图教学为突破口,灵动地演绎教材中的插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插图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素养呢?我就结合《一切都在运动中》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以图激趣,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的。在开始教学时,我通过“找茬儿”的游戏(找出教材中第一组图之间有什么不同或有何变化)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判断物体的运动方法”,为“参照物”这一抽象概念的引入做好准备,激发学生观察的动机和探究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下面教学做好铺垫。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采取如魔术、拼图、小实验,等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示图意,导入新授。

二、阅读插图,有效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教材中的每幅图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择,有着特定的内涵文本资源,但学生通常只注意到画面中最感兴趣的局部,观察呈无序状态。因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由近及远,由主到次地观察插图,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画面信息量最集中的部分,由关注色彩、形象过渡到关注图意,学会看懂每一幅图。教材的图片通常以组图形式出现。所以,在会看单幅图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图文结合地阅读文本,了解插图的编排顺序等就更为重要。

在这课第二组插图的教学中,学生对“判断拔河比赛输赢的参照物是绳子上的红领巾还是地上的白线”有分歧。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解释参照物的一段话,重点关注和理解“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这句话的意思,请学生对照教材中的表述找出插图中符合要求的参照物,然后再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文本,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解释疑点,强调重点,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趋于准确、完整和深化。

养成有顺序、有目的地观察,图文对照地去阅读和理解文本资源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效果。

三、概述图意,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表述图意、阐明自己的看法和回答提出的问题。这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方法。在这课第三组插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参照物的概念来讲一讲对“乘电梯”、“坐轮船”和“江中竹排”三幅图的理解,描述图中各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引发学生自寻标准,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参照物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明确判断物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揭示出不同标准下的运动判断结果是不同的。如有同学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或错误时,可及时请其他同学来加以纠正和补充,尽量让学生画出示意图来帮助自己阐明观点。这样可使学生对“运动”、“参照物”有更完整的理解。

在概述图意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评价,大家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学生通过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来锻炼自己,发展自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四、观图质疑,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引导他们大胆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大胆地围绕文字、插图等文本提出疑问,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我都要留些时间给学生提问。在课后提问时,有一个学生对拔河比赛插图质疑。“图片上的这条白线不能判断输赢。”“那你们拔河比赛时是怎么办的呢?”“应该在中心线的两边各画上一条白线,过了这两边的白线才能判定谁输谁赢。”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质疑,虽然与本课教学不大相关,但我还是不失时机地对他大加赞赏,以保护他敢于质疑的精神,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一般来说,在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科学小实验质疑,提出自己的猜想、简单明了的实验或检验方案。这种做法可以在教材的图例实验和概念教学中大量运用。

教师创设情景设疑,学生坚持质疑、探究,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五、演绎图例,有效感知变化的动态过程

事物的发展、变化和运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过程的认识仅靠平面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完全不够的,更需要通过对事物发展、变化和运动过程的演示来揭示其变化的形式和规律。现代多媒体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有效地演示手段。所以,在教学地球转动的插图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不停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使学生懂得由于地球的转动,地面上的物体每天都在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运动,从而了解运动的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让学生获得“物体运动”的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初步确立“一切都在运动中”的世界观。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来理解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除了多媒体演示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与教学有关的活动来演绎插图所展示的内容,使学生有更加真切的感受,帮助学生体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六、完图练习,有效拓展概念的运用空间

小学科学课中没有多少书面作业,对教材中已有的填图、拼图和绘图等形式的作业,教师应有效地结合教学,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以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和理解、认知程度。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教材有关内容来完成填图、拼图和绘图类的作业。在本课教学最后,我布置了看图填空、动手绘制或课外收集与运动有关的图片等作业,让学生活学活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科学概念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作图比赛、科学实验设计比赛等活动,使课堂中所学知识永久地融汇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

实践证明:插图教学能充分地将学生引入生活的情境中,重现学生的生活和体验,帮助学生逐步架起由具象到抽象的桥梁,拉开学生抽象思维由远到近,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序幕,有效地发挥教育应有的催化作用,促使学生由感性认知到逻辑思维的质的飞跃。作为科学教育的实践者,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一切教学资源,灵动演绎,为学生创造一切探究科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