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乡绅”赵平安:义在信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乡绅”赵平安:义在信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

“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乡绅,曾是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个特有阶层,半个多世纪来,他们在危处求安,隙处求存,如今,依稀只剩寥寥背影,在传承着依赖德性声望维系信任纽带的传统。

不是每一个村庄都可以成为国家肌体和时代变革的体温表,但村庄里的故事和人物如何演绎、寻求稳定的秩序,都始终还是离不开一个“信”字。

从平江县驱车前往长寿镇,一条蜿蜒泥泞的小道通向深山。往北走四公里到赵家里,在路的尽头找到了乡绅世家赵平安的家。

一堵坚实的墙

一栋两层楼的小平房外,赵平安和老伴出门迎接我们。他有点拘束,双手握着,点头一笑。倒是赵阿姨很热情,招呼着我们进屋。

赵平安到后院给我们端茶过来,儿子赵君见状笑起来,他悄悄告诉我们:“他从不做家事的,即使面前的凳子倒了也不会扶一下。在他看来,这都是女人的事。”

“女主内男主外”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在赵平安脑子里根深蒂固,他几乎把精力都放在了外面。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事找他帮忙,谁家娶媳妇,谁家办丧事,谁家要看病,谁家闹矛盾,他统统都要帮忙料理。

古语云:“日行一善,功德圆满,福泽万代。”坚信因果的赵平安对此深信不疑,行起善来也更加乐此不疲。

事做得多,村民自然而然地对他产生了信任和依赖,“有事找平老”成为全村人的一句口头禅。平时,村里人都管他叫“平老”,但更多时候,大家愿意叫他“和老”――“和事老”。在他们眼里,没有“和老”解决不了的问题。

“几年前,我们当地的方家两兄弟闹分家,村干部和他们方家的族长都协调不好,差点闹出人命。最后还是平老出面,才把这个闹了三年的家产争夺战给完结了,现在一家人欢欢喜喜,再没有过异议。”76岁的方赞廷说:“真的,我们就是信他,服他,他的话就是在理。”

方赞廷比赵平安大几岁,用他的话说,是“从小看着他(赵平安)长大的”。问他眼中的平老是个怎样的人,他有点紧张,“呵呵”笑了半天,最后挤出了几个字:“就是好!”

赵平安从小好学,特别是治疗各种杂症、跌打损伤等,有着自己的一套。方赞廷家经常有人生病,一直都是赵平安免费帮着诊治。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喊一声,赵平安立马就赶过去,从不收一分钱。

前年,赵平安经历了一场大病,生命垂危,很多人哭了,他们觉得,“平老若是不在了,我们有事找谁去”。在他们心中,赵平安俨然就是信义的象征,那是一堵坚韧的墙,支撑着很多人的信心与信任。

一个传统的守望者

穿过赵家后院,是一片荒芜而广阔的土地。恍惚间,我们仿佛看到了被毁弃的赵府、被平整的坟茔。随风摇摆的杂草,似乎在为那个被消灭的乡绅阶层作最后的默哀。一根枯木,孤独地守望,静静诉说着这个家族曾经无限风光的历史。

据赵氏家谱记载,清中期出过巡抚;清晚期,出过参将;解放前,赵家培养出了黄埔军校的军官。培养出了中央红六军新编第63师师长,当然,也培养出了的将军。

赵氏家族传承了三百多年,一直是当地最大的名门望族之一。整个赵府原来的祖宅面积很大,光是天井就有十二个。可就在赵平安出生那年,赵家在中被打倒。他没有享过一天福,相反,是以躲在别人家桌子底下捡掉下的饭粒为生。之后,又遇上“”,9岁的赵平安因为成分不好,被迫辍学做工匠,为了生计,他还要一个人到大山里去烧炭,砍竹子度日。自他记事起,家人就没管过他,但也是因为如此,他从小就很懂事,很讨人喜欢。

即便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那种与生俱来的家族优越感以及骨子里的傲气始终存在。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勤奋好学的赵平安,继承了赵家的国学理念,对中国传统理学、阴阳学也很精通。他还懂一点中医,擅长礼仪礼数,在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便承袭了父亲的位置,渐渐成了这里德高望重、操持大事的“礼绅”。

在1983年前,赵平安一家六口人还挤在祖宅里一间十几平方破旧不堪的小房子里,当时还家徒四壁的他没有花上几个钱,却在邻里乡亲的主动帮助下重建新家。建成了当时最大的几百平米的房子,为了祝贺他重建基业,乡亲们还凑钱为他整整放了20天的电影庆祝。

“我很服我父亲。十六岁之前他是我最怕的人,十六岁之后是我最敬佩的人。”儿子赵良君回忆。

小时候,父亲对他极为严格,作业做得马虎就要跪,没做完就要拿竹子抽。家中有客人来,女人不能上桌。即使是家人一起吃饭,也都要求鸦雀无声,“不见门齿,不闻齿声,不张不扬”。

如今,赵平安的两个女儿都嫁到了镇上,儿子也在省城。照理说,他可以享清福了,但无论儿女怎么劝说,他都不愿离开这穷山僻壤。他说他一辈子没做过错事,要他到大城市里去“坐牢”,他不愿意。这片土地,有归属感,更有责任感。

临走时,夜已深,赵家的前坪已坐满了人。大家围在一起聊天,一片祥和。他们说,有平老在,会觉得特别踏实,宽心。

义在,信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