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其流行病学研究分析(附28例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其流行病学研究分析(附28例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PTB)的肺部影像表现及其流行病学研究。材料与方法 : 回顾性分析2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肺部影像学表现,28例均行DR胸片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结果: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IDS合并PTB的80%以上为年青人,男性占64%,16~35岁年龄段占绝大多数,流动人口约占83%,有抽烟及吸毒嗜好者占93%,其他约占7%。2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浸润型肺结核伴胸腔积液16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8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5例,病变大多为大片状、斑片状或小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其中可有空洞、小结节、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混杂存在,往往双肺多叶、段不同程度受累,病灶多呈融合趋势。结论: 艾滋病合并感染肺结核后,多种性质的病灶共存,双肺多叶、段分布,呈多形态表现,但确诊有赖于HIV血清抗体试验及痰的细菌学检查。

关键词 :艾滋病,肺结核,影像学,流行病学

目前结核病(PTB)在全球仍然广泛流行,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而艾滋病(AIDS)最常见的机遇性感染之一是肺结核,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也不在少数,近几年来均以3―8%的速度递增〔1〕。艾滋病患者晚期存在严重的免疫缺陷,容易并发各种机遇性感染而危及生命,有相当一部分同时感染了分支杆菌(MTB),MTB感染不仅是HIV阳性者或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遇性感染,而且已经成为其首位死因,占AIDS病死率的18%。AIDS合并PTB的影像学表现复杂,有时与普通PTB难以鉴别,常造成诊断困难。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IDS合并PTB的80%以上为年青人,男性占64%,16―35岁年龄段占绝大多数,流动人口约占83%,有抽烟及吸毒嗜好占93%,其他约占7%。笔者回顾性分析28例AIDS合并PTB的影像学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的认识,同时对其流行病学的研究分析,对本病发生机理、感染机制及易感人群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掌握其流行规律及流行特点为遏制其蔓延,防治该疾病,为下一步制定远期防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最终达到彻底消灭该疾病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28例均为2009年8月~2014年6月间经CDC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同时又感染肺结核在我院登记并督导服药。男16例,女12例,男:女=4:3;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9岁。既往有抽烟史21例,静脉吸毒史8例,性乱史18例,同时有性乱史及静脉吸毒史9例。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发热及消瘦,且热型不规则,体温37.8~39.5℃,持续时间>1~7个月;同时胸痛18例,腹痛9例,咯血8例,呼吸困难11例,脾肿大5例,肝脏肿大3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21例,直径1.6cm~3.9cm,活动度差,质地中等;贫血面容12例,进行性体重下降14例。16例患者痰菌培养结核分支杆菌阳性,19例经抗结核治疗有效,追踪观察,得病后1年内死亡3例,2年内死亡7例,13例目前仍在督导治疗。

1.2 检查方法 本组28例患者均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HIV抗体均呈阳性,该血清标本再送到深圳市CDC的HIV/AIDS中心复检而确诊,16例经痰涂片或培养检查MTB为阳性,8例痰菌检查阴性但经影像学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表现且经过霉菌、普通菌培养或革兰氏染色,排除了肺真菌及其他细菌感染;13例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并发浅表淋巴结肿大经抗结核治疗有效。实验室检查:ESR均升高(38~89mm/h);CD4+T淋巴细胞总数

2 结果

2.1 AIDS合并PTB的肺部影像学表现:

2.1.1 病变部位 单独发生在右肺上叶5例,左肺上叶8例,双肺多叶累及15例(图1),病灶单独发生或累及上叶的尖后段、下叶背段的9例,双肺上叶弥漫性病灶累及2个肺段或以上者12例,右肺下叶或左肺舌叶等少见部位或不典型表现者6例。

2.1.2 空洞改变 6例在肺实变影内可见不规则透亮影,壁薄,内壁欠规则,内无液平(图1)。

2.1.3 粟粒样病变 8例双肺可见大小、密度和分布较为一致的粟粒样病灶(图2),其中3例伴有肺内实变,表现为片状致密影。

2.1.4 肺实变 15例表现为较为致密的大片状或斑片状影,密度较高,边缘不清(图3),部分可见支气管气相,在CT图上更明显。9例病灶表现为较为淡薄的小片状影,边缘模糊不清,形态也欠规则(图4)。

2.1.5 肺纤维化 6例表现为病灶周围或其它部位可见条索状或斑点状影,边缘较清,肺门可见不同程度上提,病变侧横膈升高(图5、6)。

2.1.6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19例肺门或纵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大小约1.5cm~3.2cm,部分边缘不清,或融合成团,增强后可见不同程度的结节状强化。

2.1.7 其它 少量或中量胸腔积液11例,单侧者9例。

2.2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肺外表现 合并肺外结核者7例,表现为浅表淋巴结或肠系膜旁及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发肿大,伴发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浅表淋巴结结核2例,1例合并腰椎结核,腰1/2椎体呈融骨性破坏,其相应椎间隙消失;伴发胰腺结核和脾结核各1例,表现为胰颈体部和脾内局部低密度影,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抗结核治疗后淋巴结和胰腺及脾内病灶明显缩小。

3 讨论

世界上有1/3的人口曾经感染肺结核,其中9%的患者为艾滋病感染者,世界健康组织(WHO)报道,全球每年新增加8.8万肺结核患者,其中8.4%是由于艾滋病引起的。本文2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肺部影像学资料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分析,患者年龄以16~35岁为主,平均年龄29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4:3,中青年为高发人群,而且大多数为流动人口,由于其流动性大,所以其传播速度快,地区分布也不平衡,尤以沿海地区较为集中。感染途径主要是献血、输血、注射吸毒和性传播,母婴传播是婴儿感染HIV的主要途径。

一般认为,结核杆菌感染正常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经CD4+淋巴细胞作用后,巨噬细胞被激活而释放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介质并包裹MTB形成结核结节,所以结核感染主要是介导细胞免疫,尤其是CD4+细胞在结核免疫中起主导作用〔2〕。而AIDS患者由于HIV大量破坏CD4+T细胞,小于200cells/u消弱和破坏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由于细胞免疫缺陷,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使得机体对MTB杀伤力显著降低,MTB感染机体后不仅易于在体内大量繁殖扩散从而累及多个系统或器官,而且易导致体内非活动性结核病灶复燃。另一方面,结核病对艾滋病自然史的影响,可能与MTB直接或间接刺激病毒复制有关,结核性肉芽肿内巨噬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a-TNF)也可促使HIV在T细胞内繁殖,加速HIV感染发展为AIDS的过程,使AIDS提前发病。AIDS合并PTB的患者,其表现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急性和无症状感染期,与无免疫损害时类似,呈比较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在淋巴结肿大和艾滋病期,因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退,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大多呈不典型表现。另外,肺内除了结核杆菌感染外,还可合并其他机遇性感染,如真菌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等。

国外文献报道,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没有特异性,常常以急性发病,急性发病率是HIV阴性患者的2.5倍〔3〕。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PTB的传统检查方法,本文研究的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胸部DR检查,其中12例同时做了螺旋CT扫描。影像学表现上多种多样,不同于单纯PTB表现,特异性征象比较少。综合本组病例的影像学特点,AIDS合并PTB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如下:⑴ 病灶表现为多种性质与形态,本组9例病灶呈中央密度相对较高,外周密度相对较低,边缘模糊的渗出性病变,5例发生干酪样病变,表现为大片致密阴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部分可见不规则无壁空洞。⑵ 病灶分布多叶多段,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且无固定位置,多累及2个肺野以上,呈双肺弥漫性分布,可以双肺上叶或双肺上中下肺叶同时受累,而普通PTB常有特定的好发部位,各肺叶、肺段分布无明显差异。本组病例中双肺上下叶受累12例,双肺上中下肺叶受累11例,左肺下叶及右肺中叶受累各3例。⑶ 病灶容易形成空洞,空洞可单发或多发以多发常见,本组有9例形成空洞,多为无壁空洞,其中3例经CT检查发现。⑷ 本组病例中双肺纤维化及钙化比较少见,而普通慢性PTB病例则肺部纤维化及钙化比较常见。⑸ 淋巴结肿大比较常见,本组病例中11例有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均肿大。⑹ 胸腔积液比普通肺结核多见,本组病例中单侧胸腔积液11例,双侧胸腔积液3例。另外,全身浅表淋巴结结核13例,腰1/2椎体结核1例。

根据本组病例对照研究,并结合文献资料,AIDS合并PTB的患者在影像学上与单纯PTB有明显不同,但其特异性也不强,需与其它机遇性感染如卡氏肺囊虫肺炎、间质性肺炎、肺真菌病等鉴别〔4、5〕。本组病例胸部CT与DR检查表现特点大致相同,但CT比DR可以更多的了解病灶细节及肺叶、肺段的分布特点,还有空洞的检出率较高,所以CT扫描是本病进一步检查之首选。

通过对本组AIDS合并PTB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6~9〕,患者中大多数为年青人,该人群也是普通肺结核的好发人群,尤其是人口密度大的工厂企业、同性恋者、平时吸烟吸毒等有不良嗜好行为者,均是AIDS合并PTB的易感人群,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科普教育,让更多的人掌握有关AIDS与PTB的知识,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或提前干预等,都是对避免AIDS合并PTB感染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而一旦感染AIDS合并PTB后,由于其免疫力低下,两者又可相互促进,所以预后较差。其影像学改变交互掩盖、互相重叠,所以给AIDS合并PTB的确诊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凡是影像学检查怀疑本病时,必须提高警惕性,避免误诊,而对于确诊为AIDS的患者胸部影像检查发现PTB时,则有必要再进一步做痰结核菌检查或组织学检查,以便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宋文艳;李宏军.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多元化影像学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6):676-678.

2.陆普选;余卫业;朱文科,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01.12;28(1):13-16.

3.Mignon F,Julie C,Izzillo R,et al.Imaging Teatures,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on[J].J Radiol,2000;81(8):874-881.

4.杨根东,陆普选,陈志刚等.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5;14(3):118-121.

5.张宏伟;杨光钊;葛伟芳,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7):911-913,932.

6.董柏青;王喜文;刘伟,等.HIV/AIDS与TB双重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06;12(4):193-197.

7.杨素玲.7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6):72.

8.曹广华;支玉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结核病筛查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8):400-401,430.

9.王复昆;支玉红;仁三民.HIV/AIDS人群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6.04.15;1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