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民科技素质与新农村建设之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提高农民的认识,其次是增加经济收入,要解决这两个难题,深入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1农业产业开发进程
崇信县是一个传统的纯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糜谷、荞麦、洋芋、油料、蔬菜、果品等。锦屏镇于家湾村朱家店社背山面水,自然条件较好,全社有34户153人,有耕地428亩,其中:山地309亩,川水地119.00亩,人均耕地2.79亩,其中:山地2.01亩,川水地0.78亩;1994年全社农产品总产量47.45吨,人均310.1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542.70元,其中:种植小麦339.00亩,平均亩产78.60kg,玉米42亩,平均亩产298.50kg,胡麻35亩,平均亩产68.70kg,露地蔬菜12亩,平均亩产488.70kg。
1994年夏收后县农技中心选定该社修建日光温室,通过广泛动员和全面的宣传、培训,以社长朱拴贝为领头人的22户农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规格于9月底建成一代日光温室36座(占地0.67亩/座),制定的栽培模式是冬茬黄瓜+秋延后芹菜,并于同年9月在其它地里搭建阳畦进行黄瓜嫁接育苗,计划温室建成后及时施肥整地、移栽;由于这些农民是初次接触黄瓜嫁接育苗,技术水平低,嫁接2次都未成功,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打击,情绪非常低落;到12月中旬我们及时将栽培模式调整为冬春茬黄瓜+冬芹菜;于翌年1月5~15日每棚直播黄瓜1 350~1 450株,另外在棚前部直播葫芦70~90株,3月10~20日黄瓜陆续上市,至7月底棚均产量5 285kg,产值4 228元;拉秧后又及时整地施肥直播芹菜,冬前延迟扣棚进行蹲苗,以利培育壮苗。于10月15~25日扣棚,于12月20日后芹菜陆续上市,棚均产量2 158kg,产值2 373.80元,全年棚均产值6 601.80元,纯收入4 291.17元,折合亩产值9853.43元,折合亩收入6 404.73元。
2农民科技素质提高
第一个生产季节的高产量、高收入、高效益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信心,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至今12年中他们在农技人员指导下不断摸索将各种农业实用技术集成运用于生产实践,现在,病虫害综合防治、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测土配方施肥、集中施肥、张挂反光幕、使用CO2气肥、看苗科学管理、选用良种、温烫浸种、催芽播种、地膜覆盖、蹲苗、大温差培育壮苗、科学间作套种、立体栽培等各方面农业科技知识他们都能熟练操作,同时热衷于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各方面知识,村民的文化水平、科技素质整体得到提高。
3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村民的文化水平、科技素质提高,农作物布局也越来越合理,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产量包括蔬菜产量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温室规模逐年扩大,2006年全社农产品产量达到374.969t,人均占有量2 060.27kg(全社总人口186人),是1994年的6.6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118.60元,是1994年的3.90倍。其中:种植小麦176亩,平均亩产246.80kg,玉米24亩,平均亩产456.30kg,胡麻因产量低而改种麦后移栽荏33亩,平均亩产92.60kg,蔬菜86亩,平均亩产3 692.16kg,其中日光温室56亩,平均亩产4 528.60kg,对109亩远山地全部进行退耕还林,农业内部结构粮经比例从8.90:1.1调整为6.20:3.80。
通过该社的有力带动,2006年全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达到1 128座,976.5亩,共生产各类蔬菜4 428t,总产值530万元。全县农业结构优化,粮经比例从8.60:1.40调整为6:4,全县农民人均占有农产品从322.80kg增加到1 538.56kg。
4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通过蔬菜产业开发,该社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环境条件改善,农产品产量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全社农业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2006年初应广大村民的要求,在锦屏镇的组织下,由县土地管理局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统一规划建成新农村一处共36户,村容村貌整洁,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