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经济下我国气象服务产业化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气象服务在人们的眼中一直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而对其进行产业化则是一项划时代的创新举措,在完成这项创举的过程中,将依靠科学技术的带动性,把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为了将气象服务在新经济环境下奠定良好的基础地位,就必须实施产业化战略。
关键词:新经济;气象服务;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气象遇到不仅关系到人们的住行问题,还关系到经济方面的问题,西方国家已经把气象服务商业化做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在最近10a,教育和体育等公益事业已经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其对于经济的贡献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依靠科技力量所带来的气象服务也代表了实际的生产力,做好气象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天气资源,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而将气象服务继续作为公益性事业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要积极顺应新经济的发展潮流,将气象服务实行战略化产业转型。
1 气象服务产业化的条件
1.1 物质和人才条件
我国在最近30a间已经将气象预报工作逐步进行了现代化的更新,建立了较为先进的气象通信系统,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丰富和较为可靠的气象服务。这些先进的气象预报系统为其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从事气象服务的工作人员数量众多,他们都拥有良好的基层气象知识,其中不乏一些中高级气象专家,他们常年投身于气象研究工作当中,坚持为人民提供气象服务,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气象服务产业化打下了较好的人才基础。
从现阶段而言,我国的气象科技技术还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寻求将自身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途径,所以可以看到全球的技术流动已经越来越频繁,我国可以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气象科技的同时深入研究其进一步的创新和本土化适用工作,这样一来,我国气象服务产业化也会有相应的技术保障。
1.2 一定的市场优势
我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人们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根据调查显示,西方气象服务公司已经将目光放在了中国的广阔市场上,较为抢先的公司已经向我国提出了商业性气象服务方面的接洽。国家如果开放了气象科技市场,有实力的国外公司将争相进入中国市场,这种潜在的巨大需求量将会吸引各大投资力量的注意。相比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科技性工作成本较低,因此,在气象服务产业化的技术性支持方面,最起码在前期发展阶段具有开销较低的优势。
1.3 政策条件引导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政府已经为各类公益性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条件,例如教育、体育和文化等产业,已经可以看见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这种政策方针的大力推动下,产业化经营的公益性事业不但没有被市场所压迫变形,反而迸发出了前有未有的活力,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如此,其周边产业也出现了相应的快速增加迹象,形成了带动发展的趋势。我国对于气象工作相当重视,出台有《气象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尽管还没有出台明确的产业化指导政策和规定,但从其他公益性事业的产业化经验来看,国家一定会认真考虑并积极出台相关的产业化政策。
2 气象产业化应该注重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气象服务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提升,但产业化毕竟是一条较为艰难的创新道路,以我国目前的气象工作情况来看,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着气象服务的产业化,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这些方面,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为气象服务产业化铺平道路。
2.1 气象科技成果的现实服务转化率不高
由于我国气象服务产业化的主要问题是气象服务功能不能够满足我国现代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气象服务功能主要是取决于气象服务的科技实力与产品的主要开发能力。由于我国在长期以来,对气象服务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国家也没有完备的机制与体制,就造成了我国气象科技成果向实际的业务服务的转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能力。目前,从事气象服务工作的很多气象台站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与十几年前的区别不大,并且不同类型的气象站在气象服务产品的样式上也没有很大的差别,从而造成了我国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能力比较落后。
2.2 气象服务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是气象服务能够发展成为产业化的关键所在。但是从我国气象部门目前的情况来看,气象服务和气象业务的界限不够清楚,其产业化的结构基础还相对薄弱。一套完整的气象服务产业结构应该包括产品的研发、基本产品与增值产品的生产以及完善的服务营销等方面。纵观我国的气象服务产业,真正符合产业化要求的目前只有基本产品的生产,而其他的几个环节基本上都是空白。对于气象服务产业的内涵来说,其软件开发以及工程气象服务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
2.3 气象服务产业的运营机制有待完善
气象服务业产业的技术水平与运行机制都会影响着气象服务能力,也就是说,运行机制会决定着气象服务体系整个的运行效率与获得的效益。而气象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之所以能够成为气象服务能力的主要要素,主要原因有2点。气象服务产业的机制和体制等已经成为了主要影响气象产业综合实力提升的主要障碍,而从机制和体制的选择上来看,就已经决定了气象产业的运行效率与获取的收益不会很高;对气象服务实施产业化,就需要严格规范气象服务发展的标准,使气象服务产业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气象产业的经济效益来促进产业的长期发展。但是我国现在气象服务产业的运行机制和产业化之间的要求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气象服务体制比较单一,运行机制也不够明确,在产品的生产、组织与营销等环节上都还未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3 结语
气象服务产业化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要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整个气象服务产业化体系,在保证公益性气象服务为全国人民提供快速准确的气象预报的同时还要稳健地开展商业性气象服务,确保更高的科技支持和方针政策支持,让产业化把气象服务带到更高的发展层次,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参考文献
[1] 宋晓丹,庞章军.多元利益诉求下气象法的制度回应与选择[J].阅江学刊,2011(06).
[2] 陈强,程行欢,朱杏金.中国气象经济为什么未成气候[J].今日国土,2010(10).
[3] 肖安,肖永.中国气象经济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J].江西农业学报,2009(10).
[4] 杨金月,刘洪利.论我国商业气象服务业的发展[J].求实, 2004(S4).
[5] 计国忠.论气象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前景[J].新疆气象,2004(05).
作者简介:郭晓晨(1986-),男,汉,山西省永济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地面测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