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术教学应注重学生隐性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术教学应注重学生隐性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美术教学;隐性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117―01

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目标的落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远远不够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隐性能力培养。它们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兴趣、情感、情操、个性、人格等属于目标体系中的隐性目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容易感受到,而它们又确确实实存在于每个学生的心灵中,这些目标的实现比显性目标要复杂得多,也往往最容易被教师所忽略。殊不知隐性目标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对人的成长而言,其价值更大,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它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日益丰富,人格不断提高与完善

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与推理,美术教育的最终效果是调动人的丰富感情,让人热爱各种美的事物,培养人的审美素养,使之成为一个真正充满智慧和感情丰富的人!而这其中的很多因素都不是用简单的符号或抽象的量化标准可以概括得了的。例如,在讲《静物画有声》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叫做“静物画有声”。这“声音”是什么?然后我引导学生从刘昌明的水彩画《一个教师的工作台》中逐一找出“艰苦”、“默默奉献”等“音符”,让学生切实感受静物画是会发出 “声音”的。这些“声音”通过形、色、质、光影、构图、空间等要素,像涓涓细流发出叮咚悦耳的声音然后汇聚到一起,构成一曲感人肺腑的宏大的交响曲。

通过设问让学生逐一寻找、发现、思考后感悟到:静物画往往“静中有声”,是画家心灵和情感的交响,艺术创作与生活情感有着内在联系。学生自己在欣赏《流失的记忆》时,我稍作引导,学生通过墙角斜放的桌子、一斜束阴影、杯子里枯萎的花以及正在坠落的最后一片花瓣读出了“记忆”与“流失”。我完全能感觉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与高度。

二、美术教学即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感受和体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与家庭、环境、志趣爱好等等不同,造成他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和体验程度不同,因此很难用一个目标或标准去衡量或判断其高低、对错。比如,对于《远古的呼唤》一课,我根据学生的个体经验与相应的综合能力水平给出了几种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案。学生从多角度设计制作了各具特色的面具:金刚系列、动物系列、鬼怪系列。女孩子多倾向于装饰味很浓的唯美系列。材料的运用也是应有尽有:各种材质的纸张,各色羽毛,树叶、着色工、各色水钻画材料、叫不上名字的彩色晶粒等等。有的将面具做成阴阳脸,用针将彩线穿引出眼眉纹饰的;有做出双面面具的;还有利用剥离的方法在黑色卡纸上表现精致的黑白纹饰的;还有的做成半立体的……课后学生们争着互戴面具。学生在这堂课上展示的兴趣、创造力与想象力让人刮目相看。

三、美术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美术知识,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文明之光》是一堂欣赏与评述课,为避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单调局面,我将“瓷器”一小节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将学习效果在下堂课上展示。学生的自学体验是很宝贵的:他们的涉及面各不相同,有的从器形特点入手,有的从制作工艺入手,有的从装饰特点入手,还有的从釉色特点入手,用图片、文字甚至课件等形式展示。虽然有的内容还要借助小纸抄,有些同学紧张,口齿不太利索,但这种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很好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是一种国民素质的教育,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培养画家、大师,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我们对学生实施的应该是“生活化”而非“专业化”的美术教育。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我们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才能使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欢乐,才真正实现了美术课程 “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