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高职学生评价:取向、特征与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高职学生评价:取向、特征与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职学生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培养目标方面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一种价值判断,其评价取向主要有内在价值取向和工具价值取向的对立、学术性取向与职业性取向的对立。与普教学生评价相比,高职学生评价是一种典型的能力本位评价,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重视对学生原有学习能力的认可。

关键词:高职;学生评价;能力本位评价;APL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6)01-0116-04

高职学生的评价是通过收集和应用信息,对高职学生在培养目标方面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价值判断。这种评价是一个开放式的过程,评价活动的整个过程要由企业界的技术专家、社会上的职业分析专家和教育界课程专家共同承担。高职学生完整的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评价什么、评价的目的何在;二是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如何确定;三是应收集哪些定性和定量的数据资料、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这些数据资料;四是如何充分利用收集到的各种资料、采用什么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因此,高职学生的评价要从确定评价目标开始,然后制定评价计划,再设计与制定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法,并对涉及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以便做出价值判断,形成最终的结论。

一、高职学生评价的取向

对高职学生的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工具与手段,以职业岗位分析为起点,以工作问题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基本参照,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评价内容,以能力本位评价为主要形式进行的,最终形成关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报告。在进行高职学生的评价时,个人或组织所采取的价值取向会影响评价的效果。在高职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评价取向主要有内在价值取向和工具价值取向的对立、学术性取向与职业性取向的对立。

1. 内在价值取向与工具价值取向

高职学生评价的内在价值问题,是指对学生的评价重点主要放在高职教育本身的优良性和适切性上,它既涉及正在规划中的高职教育,也涉及已经实施过的高职教育。比如,某高职院校要开设一门语言艺术课程,那么,就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即该课程是否要包括那些到目前为止的最佳思想,而这些思想包括最佳的语言艺术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的编排和陈述。因为这些最佳思想是该门课程的内在价值所在,它对高职学生的培养价值很大。

可以肯定的是,在进行高职学生的评价时,人们应该关注课程的这种内在价值,只是我们目前尚难以准确地解决教育中的内在价值问题,因为学校中的某些学科领域的基本原理没有被认真地加以规定,某些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也没有被很好地界定。

高职学生评价的工具价值的假设是:高职教育对什么是有用的?其预期的对象是谁?一般情况下,在评价高职学生时,要判断教育计划中所计划的教育内容是否将会实现预期目的或目标。通常这种评价可以通过查阅以往的教育计划来对此做出评价判断,或者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评价。此外,工具价值问题还会探讨,高职教育所规划的东西是否将会被实现,或在什么程度上被实现以及在哪些学生身上得到了实现等。

当然,学生评价的工具性取向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对每位学生都是有价值的,因此,在进行高职学生的评价时,教育评价工作者应该区分出那些可能从计划中受益最多的教育内容。

在高职学生的评价中,对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争议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其培养的人才是直接在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因此其本身就应该有很强的工具性价值;而坚持学生评价的内在价值的人认为,自21世纪以来,基于“标准”的质量理念与高等教育的终极关怀相悖而行,“大学似有失去存在意义的危险” [1 ]。高职教育也属于教育,教育的功能除了带有功利性的工具价值以外,还应该具有培养人的个性发展的一面,因而应该采取内在价值的观点来评价学生。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有点偏激。当今的评价取向是吸取两者的长处而舍弃两者的不足,使高职学生的评价既具有工具性价值,又具有内在价值。

2. 学术性取向与职业性取向

鉴于世界各国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缺少对话的平台,对于教育层次与教育类型的划分缺少可靠的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对教育计划进行了界定,其内容是以学术定向为主的称之为学术性教育,而其内容是以职业定向为主的称之为职业性教育。前者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一个科目或一组科目有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让他们为进一步(更多地)接受同级别或更高级别的教育做准备。而后者是为了使学习者获得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实用技术和职业伦理与道德。在绝大多数国家,学生通常在完成基础教育以后,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按照学科体系的逻辑,成为学术型人才,在学科领域中发展;二是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成为应用型人才,在职业领域中发展。

学术性教育注重学术与理论的严谨性,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是推动科学知识发展的武器。职业性教育注重工作和生产中的实际需要,是推动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产品的武器。职业性教育与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有更加直接和紧密的结合。由此可见,学术性教育与职业性教育的发展特征有很大差异。学术性教育主要是按照“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的传统结构体系发展的,这种发展的特征决定了其所具有的类似特征的质量评价方式 [2 ](见图1)。职业性教育则主要以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为依据,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最终确定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可见,职业性教育的发展与评价的特征完全不同于学术性教育。

在学术性和职业性这两种评价取向上,高职学生的评价取向理所当然应该采取职业性导向。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掌握某职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该职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高职学生评价的这种职业性取向的核心标准是学生在学习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而不是某一学科或某些学科的学科能力。英国在对社会服务专业的学生质量进行评价时制定了如下的核心标准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