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造型元素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以近年来服装界关注的热点“建筑风”时装为主题,介绍了时装设计与建筑造型的关联性、同一性和共通性;论述了时装与建筑设计风格互相影响、借鉴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With focus of attention “building style” in fashion circles,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relevance, oneness and commonness between fashion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molding. The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fashion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were also explained.
在设计领域中,时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相通之处最多。因为建筑和时装对人体都起保护作用,二者又同作为人类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人类意识创造的物化形象。所以二者必定要承袭人类传统的艺术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等。
正因为时装和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历史上同一时期二者的设计风格也具有同一性。建筑与时装都呈现出艺术形式的完美,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包铭新教授对建筑风时装有这样的概述:“‘建筑风’服装是注重服装结构的一种流派,在人体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的设计理念而诞生的服装式样。”建筑风时装的特征为体现时装整体的建筑感。建筑风时装开拓了时装设计领域,在结构上推进时装设计方法的革新。
1建筑和时装的共通性
衣食住行,人之本能。时装与建筑皆是文明的纽带。二者的设计出发点是―致的,它们的发展也有其共通性。时装和建筑,从功能上都是为了保护身体,这是人类体验和改变环境的选择。建筑语言和时装语言也是相通的,建筑工程在本质上就是立体裁剪。如果说形态构成、色彩和材料是服饰语言的 3 个决定性因素,那么,决定建筑语言的也是造型(结构)、色彩(光)和材料(肌理)。
从形态构成的角度来讲,建筑和时装都是容器。人是载体,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幢建筑物,―套时装,不论它们的造型如何,都是由―些基本几何形体排列组合而成。都涉及到比例、尺度、虚实和韵律等关系的处理。建筑设计与时装设计的灵魂,归根结底存在于结构之中。
从色彩角度看,时装强调,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追求“先色夺人”的第一印象,赋予时装热烈的生命力。色彩影响着建筑的光学感受与比例、艺术风格及在周围环境中的表现,以体现结构方案的稳定性与生命力。
从肌理角度来讲,建筑的围护体作为建筑的“衣服”成为建筑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界面。作为构造的肌理,就像人的皮肤和树叶的表皮,远不止是―种视觉表象,它还具有功能性和美观性。时装面料的形态美感也主要体现在材料的肌理上,肌理的视觉效果不仅能丰富面料的形态表情,而且具有动态的、创造性的表现主义的审美特点。
从光影的运用上看,光影的变化、折射,赋予时装缤纷多彩的外观效果,利用光影的明暗效果可对整个布局进行解构、塑型,塑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表达特有的艺术情感。在现代建筑中,光的应用为建筑增添了色彩、魅力。
光线、色彩、肌理赋予时装和建筑的平面活力和表现力。将被设计对象从单调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使之个性化、整体化。
建筑文化和时装文化有很多的共同点。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建筑文化和时装文化都是简约与繁杂并存,解构与建构同在。在某个时期或―件作品中,总是―种主义作为主流,另―种主义又融合在其中。建筑文化和时装文化正是在这种相互矛盾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2时装设计界“建筑风”起源及发展
现代“建筑风”的历史源头至少可以上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时装,如当时的西班牙宫廷时装。当时流行轮状折裥领、法勤盖尔裙撑、巨大的羊腿袖和扇子般高高耸起的折裥立领等。这种带有建筑风貌的时装在随后的几个世纪内都有所表现和发展。其中一些时装设计师更注重时装的结构,他们的设计构思与建筑师的构思有相似之处,其作品也带有类似建筑物的外观特征,所以把他们归类为“建筑风”这一流派。
20世纪30年代以Elsa Schiaparelli(埃尔莎 • 夏芭亥莉)为首的超现实主义设计也常常与“建筑风”时装不谋而合。60年代 Pierre Cardin(皮尔 • 卡丹)和Andre Courreges(安古烈 • 古亥格)推出的“太空风貌”本来是对人类征服宇宙空间的渴望和艺术中未来主义,在时装领域的反映。但那些几何形样式、仿金属色泽质地和钢盔式帽形都具有“建筑风”的特征。这种流派时装并不是一个界限明确的概念,可以归入这个流派的设计师非常多。这些设计师基本上可以分成 2 种不同的类型:一类设计师更喜欢使用有机的形式,变化的曲线和比较柔和的线条,在令人印象深刻的同时又能表现出一些人情味;另一类设计师则尽量只使用螺旋形、圆形,如皮尔 • 卡丹等。“建筑风”时装的这种分化很像摇滚音乐中的软摇滚(softrock)和硬摇滚(hardrock)之分。不妨也分别称之为“软建筑风”和“硬建筑风”。
当代“建筑风”时装特别是“硬建筑风”时装,被认为是反怀旧、反历史主义、反浪漫主义、反田园情调和反女性妩媚的。不容否认,现代主义建筑对其影响很大。这种时装经常使用黑色、白色、红色等单一色调,与包豪斯风格化的原则颇为一致。设计师们热心寻找诸如涂层织物等各种新面料,因它们有类似钢铁、混凝土、大理石和玻璃等建筑材料的质感。他们注重和依赖形式,以致有意识地回避使用人体的有机曲线。“建筑风”时装表现的是一种大都市情调,同时反映都市职业妇女争取权利和地位的态度。“建筑风”是勇猛大胆的、强而有力的,缺乏女性的柔弱,这正是20世纪日益壮大的女权运动所希翼追求的理想形象。
然而在本世纪,由于受俄罗斯构成主义艺术及超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时装设计师也开始大胆运用几何图形和抽象图形,赋予时装作品现代色彩,使其更具个性风格。由此可见,衣服是塑造女性美丽身材的瞬间建筑。时装设计与建筑造型元素的联姻,将孕育出更多千姿百态的时装新款。
3现代建筑造型元素与时装设计的融合及发展
时装与建筑 2 个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便越来越多地共享一些相似的策略。建筑曾经对时装的柔韧难以企及,然而通过对材料的再编织,新的组织能够超越材料的固有属性,在更宏观的尺度上获得类似褶皱或织物的柔韧性。同时,建筑产生了与时装相同的命题:遮蔽还是暴露?建筑造型成为建筑时装。
时装空间是极富特殊性的空间,它和建筑空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它可以随人自由移动,既有自身构建的完整的内空间,又有外部相关联的外空间。同时,它有着与人相通的同构性或非同构性,以及封闭性,运动性等外空间的特殊性。在构建时装空间时,往往利用放松度来实现流动性,当人体活动,姿态变化时,形体也随之变化,空间也随之联合与分散。人类在建筑和时装等领域的审美特征越来越多元化和中性化。它们都是人类的身体,精神和对美的理解在材料和空间上的一种外在构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追求个性与时尚的多元化时代,建筑造型和时装结构又有了新的结合和发展,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随意性。例如:摩天大楼的反光玻璃暗示可以使用带有闪光表面的现代织物;体育馆伸缩的顶棚可能使你联想出新款内衣的优雅弧形;美国西雅图体验音乐博物馆造型,可借用在裙子褶皱部分和胸衣的花边上。建筑物的透视图线条也常常激发总体造型的灵感。
在材质的选择上,当代时装设计师以大胆、前瞻的视野,作品的材质不拘泥于纺织面料,而以多元化的材料来体现丰富而独特的肌理效果。在造型创造上,挑战更大的空间,融合建筑、雕塑等美学思想,融入环保意识元素,在流行舞台上创造着未来世界,发展着新的“硬建筑风”。
设计师Pontine Paus(庞廷 • 普斯)认为,建筑就是时装的延伸,让创作者和使用者能够通过作品本身引起身体与空间环境的互动和共鸣,成为了连接物质与精神的一条强韧纽带。
大衣轮廓的“软建筑感”正是不可忽视的流行点,在宽与窄、松与紧之间摇曳,让人更加出众。那些寻求安全感的心情与富于想象力的剪裁,使概念性的产品成为可能。不论身体的形状被忽视或被强调,都宛如套进了移动的建筑中。将柔软的曲线剪裁和尖锐的多角维度形成对比,进而转化为时装经典之“壳”。
参考文献
[1] 李当崎. 西洋服装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翟荣荣. 现代服装设计文化学[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布鲁克•霍斯,丽萨•马克(英). 建筑与服装[M]. 英国泰晤士与赫德森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