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张“孩子们在笑”的照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很喜欢看《新闻晨报》记者丁志平的摄影作品的,因为“老丁的照片有思想”。可是今天,老丁的照片叫我有点犯难了。《新闻晨报》推出陈默的通讯《“课间禁令”催生“铅笔爸爸”》,报道上海有几所小学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向学生发出“课间不准擅自去操场活动”、“教室在三楼以上的学生,十分钟小休息不得下楼”的禁令。于是孩子们只能在教室内用铅笔、橡皮之类文具做游戏。报道配发了丁志平两幅“玩文具”的照片,一幅正面,一幅侧面。奇怪的是,男生女生的面庞上竟都洋溢着浅浅的、满足的笑。
通讯的作者陈默本意在为孩子诉苦、请命,老丁却表现的是“巧笑倩兮”――离开个“苦”字不亦远乎?配发的照片与正文的主旨打架,真不知老丁(当然还有版面编辑)这回打啥主意。
怎么还笑得出来?孩子的天性就是自由。课间即自由时间,他们爱好蓝天,爱好草地,他们喜欢奔跑,喜欢跳跃。小孩的今天,就是大人的昨天,我们当年不都唱着这首歌的――“小鸟在前面带路,春风吹向我们,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然而如今,下课和上课一样,都得困在水泥六面体里,青草的芳香,连同春风、连同小鸟,全都无缘了。螺蛳壳里也可以找乐趣,然而,它又怎么能有那种空旷,那种大气,那种抒发,那种冲撞。
如果镜头反映的是师长们在笑,那倒是差不离。通讯确实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一些学校的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太阳。孩子在学校活动跌个跤、碰破皮,父母都会吵到学校要求赔偿。学校的操场上毕竟有些存在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器材,像单双杠、云梯等。“所以,在没有老师保护的情况下,校方不得不禁止孩子擅自去操场活动。”不难想象,禁令发出去,学生拉回来――从跑道、沙坑到双杠、云梯统统清场,“不安全”警报因此解除,校方与家长是放心了。然而,画面上对着我们的,分明不是大人,仍是稚嫩的孩子。
压根儿不该笑的,偏偏拍出他的笑靥,未免有点荒诞。不过照片传递出的信息倒也反映了一种事实,这是我细看下去方才体会到的。通讯写得客观,说到禁令既久,日渐适应,许多游戏变户外为室内,学生争相发明,蔚为风气。报道说“从最传统的扮家家、搭飞机,到最时髦的灌篮、打保龄球……小学生们运用手中仅有的学习工具,组合出几十种不同的玩法”呢!有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几乎全都在课间玩起室内“文具游戏”,乐此不疲,乐不思“外”。惟其有乐,故而有笑,由乐而笑,不亦宜乎?
这当然只能是一种天性消磨后的笑。面对一群囿于斗室却安然、陶然的孩子,我们还指望什么?好多年前,一场中日儿童野营竞赛下来,我们的孩子冷不得,热不得,累不起,跑不快,那消息曾经令我们惶愧、困惑。但后来在京都的寺院里――那里的寺院都有开阔的空地,跟上海很不一样――看过衣着单薄的日本学生队列,迎着初冬的寒风快速行进的一幕,我顿悟了。如今看了老丁的照片,更加没话好说。
报纸的图片上,孩子们在笑。如果孩子们不笑,还撅起小嘴,我心里会好受些的。然而,老丁,还有不知名的编辑先生,却偏偏向我们推出几张笑盈盈的脸。也许,他真的想让读者难受――在难受之余,就更能体会问题的深刻性、严重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