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镜子里的“一个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镜子里的“一个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思潮中的经典作品,包含了对男权体制的颠覆,最主要的是渗透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镜子”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内涵。通过对“镜子”及其内涵的解读,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可以梳理出完整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镜子;女性;自我意识

上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盛行一时,涌现出众多“离经叛道”的女性作家和作品,林白和她在《花城》上发表的《一个人的战争》就是其中的典型。同为女性作家的徐坤就曾经评价这部长篇小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女性本文。不光是由于它的奇特的本文生成方式,它的关于女人成长史、关于女秘心理及其性感体验的大胆书写,还由于它所引起的巨大的争议对整个菲勒斯审美体系的极大破坏性作用。《一个人的战争》几乎每个章节都有涉及“镜子”这一意象,这就暗合了拉康的镜像理论。

“‘镜子阶段’指的是前语言期。他认为‘自我’在意识确立之前并不存在,所谓意识的确立就是指人有了自我的概念。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于某一神秘的瞬间,这一瞬间他称为‘镜子阶段’”。《一个人的战争》中第一章开头就描写了多米在幼儿园时期身体初步觉醒意识,其实当时很多其他女性文学作品中透露出自我主体意识观念的觉醒也是从躯体开始的,因为“‘自我’概念的形成包括一系列语言秩序内部的复杂定位,那么,躯体将成为‘自我’涵义之中最为明确的部分”[2]。通过躯体的发觉达到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多米的躯体发觉是通过“镜子”来完成的。

“随着婴儿的长大,他逐渐发现镜中的形象与自身的同一性,发现前者是随着后者的活动而活动夫人,进而发现作为主体的他的自身的存在,而他的自我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幼儿就从‘想象态’转入拉康所说的‘象征性秩序’,即预先确定的社会与性的作用以及构成家庭与社会关系的结构”。多米成长以后,自我的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他者、男性的目光都附有“镜子”的功能。“我生命中的那双眼睛还没有到来,也许时至今日,也还是没有到来。那双眼睛能引发我全部的光彩,在任何时候看我,我永远美丽、永远年轻、富于才华、充满活力。那双眼睛和我的生命互相辉映,那是多么地好!多么地好!”[3]。多米在北京当记者时,住在一位终身不嫁名叫梅琚的老处女家里,她的家里到处充满了镜子,与其对比,多米只有一个小圆镜,从小圆镜里能够回忆出自己整个的大学时代,说明此时的多米的主体意识仍然与外在、与他者发生着紧密联系。神秘诡异的朱凉也在梦境中,同样在充满镜子的房间里,给予多米警醒,几代女人的“逃离”与“归宿”似乎暗合了“女人是一道深渊”的哲理。

正如朱凉所预测的那样,多米经历了一场愚蠢的恋爱,和一场单调乏味的婚姻,最终多米在梅琚那样的房间里“心里觉得格外地安宁”。在这样四处环绕的镜子中,缺席了男性的目光,世俗的标准,只有女性自己。“《一个人的战争》中‘镜子’……是一种物质的、先天之镜,处于想象中的女性自我仍能在镜前保持童年时的本真,她在镜前对那个镜中人充满深情地说:‘我爱你!’此时的她,还未像后天在男人眼里被照射、教唆成‘女人’那样失真又失语。当一切快乐和解脱都在彼人的‘哈哈镜’中求不得之后,女性只好又返回了‘本真之镜’中的自身,极力将从前的自我指认。这时她又充满深情然而也满怀忧伤地对镜中说:‘你还爱我吗?’”[4]。正如拉康所说的那样,“镜子阶段是场悲剧,它的内在冲劲从不足匮缺奔向预见先定――对于受空间确认诱惑的主体来说,它策动了从身体的残缺形象到我们称之为整体的矫形形式的种种狂想――一直达到建立起异化着的个体的强固框架,这个框架以其僵硬的结构将影响整个精神发展。由此,从内在世界到外在世界的循环的打破,导致了对自我的验证的无穷化解”[5]。由此可见“镜子”这一意象带有的悲剧性,以及对自我意识产生的影响。徐坤认为林白的描写“正是埃莱娜・西苏提出的那种女性书写逻辑;女性躯体的写作―――自恋―飞翔―文本引起破坏性―重新发现和找回女性自己”。那么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角度总结《一个人的战争》的书写逻辑:自我意识的萌芽―受影响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第三版・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8).

[2] 南帆.躯体修辞学:肖像与性[J].文艺争鸣,1996(04)

[3]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M].作家出版社,2009(09).

[4]徐坤.双调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03).

[5] 拉康,褚孝泉译.拉康选集[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