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姜伟 百老汇中国持梦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姜伟 百老汇中国持梦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无疑是现今娱乐产业的热点,而作为放映电影的最前线——院线,也越来越有话题性,电影首映、制片发行、以及各种活动,院线参与得越来越多。《时尚北京》特别专访百老汇中国区总经理姜伟先生,关于百老汇中国、电影市场、艺术电影、文化与商业……这些话题他与我们侃侃而谈。

自从进军中国大陆以来,百老汇影城越来越有影响力,而其实作为创立于香港的最大院线,百老汇对香港人已经耳熟能详,姜伟说:“百老汇在香港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相当悠久,现在几乎已经占有香港市场50%的份额。”在香港市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1999年,百老汇院线开始发展大陆市场。“我们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第一家电影院是新东安,这是我们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到现在百老汇已经在11个城市有20家影院开业。”

现在百老汇在香港拥有3个影院品牌,百老汇、PALACE及AMC,中国大陆引进了百老汇影城和百丽宫影城。据姜总介绍,百丽宫影城是相对高端品牌,第一家百丽宫开在2002年香港中环IFC国际金融中心,主要针对高端物业,和百丽宫相比,百老汇规模更大,也更大众化。

在北京,百丽宫处在国贸三期和金宝汇。百丽宫音译于PALACE,意为电影殿堂。装修风格精致、惬意。进入观众厅,从地灯设置、超宽座椅、1.2米椅间距甚至到每一排座椅的观看角度都经过了精细设计,在细节上的考究让观众体会到了人性化的愉悦。再配上顶级的放映设备,称百丽宫为电影院行业的劳斯莱斯也不为过。

百丽宫如此出色,百老汇却也一点不逊色。“其实百丽宫和百老汇从放映的质量、设备的使用、整体的服务上,没有什么区别。像国贸三期、金宝汇、恒隆在国内都是很高端的购物中心,我们与此配套地创建百丽宫的品牌给他们,百丽宫跟百老汇最大的区别就是更加精致、奢华,但本质没有太大区别。”

当我问及百老汇中国的定位时,我猜想回答一定是:高端。然而姜总却说:“处于不同的物业环境下对影院自身的要求不太一样,比如在国贸三期的商场跟很普通的社区型的购物中心区别是非常大的,百老汇和百丽宫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重点城市和高端物业,这就是我们的定位。我不希望用高端二字来限定我们好像是高高在上的。电影还是一个大众产品,只不过我们处的环境和位置不一样。”

建在美国著名建筑师史蒂文·霍尔(Steven Holl)设计的建筑楼群中心,充满金属质感的外墙在夜晚可以当成巨大的幕布,投映电影、视频,影像同时倒映在水中。作为北京唯一一家艺术影院,由百老汇中国特别创建,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是艺术电影迷们心中的圣地。库布里克书店、各个国家影展、青年导演新影像和多样的讲座活动的设置为北京的艺术电影提供了新的窗口。

“电影是一个商品,但电影跟其他商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电影带有创造力,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商品和艺术结合起来。市场中有很多主流电影,但也有很多电影是包含个人价值取向或者个人思想一种表达的,这种小众电影也是需要一个窗口来释放的。在北京这个文化大都市,应该有不同于主流渠道的场所给这些小众电影一个平台,这就是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的使命。”

除了常年放映艺术片,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还有很多电影文化的传播活动,把电影扩大到一个“范电影”的程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相关的活动、书籍、展览,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给电影爱好者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场所,给电影的爱好者找到了一个归宿点,从这个角度来讲,姜总觉得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已经相当成功。

现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电影市场越来越火热,姜总对百老汇的未来也非常乐观。“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下电影院跟粮油米店一样按照计划安排每一个区域的电影院,来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娱乐生活。比如以前大华、首都、广安门等老电影院,都是按照地理区域而非商业区设置的。在北京,百老汇投资的新东安,是第一家商业化的电影院。从新东安开始到现在,这种现代化多厅、市场化的影院也只有12年的历史,所以国内很多城市对这种影院的需求量还是很大,发展的空间也非常大。”

电影·文化Q&A

Q:您个人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

A:我比较喜欢战争题材的电影,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让·雅克·阿诺的《兵临城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硫磺岛来信》等等。战争电影最打动人的不是战争场面,而是其中的人性。战争是最体现人性残酷的一面的,如果对人性残酷一面有很好的刻画,才是一部好的战争电影,会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文化成就。

Q:您如何看待3D?

A:3D是一种感官体验,就像早期电影是单声道,后来发展到双声道立体声,再进化到环绕5.1,继而发展更多的声轨,声音也是越来越立体。而3D只是给大家更多一种感官刺激的技术更新,我不认为3D完全代表了未来电影的发展方向,也许可能有更好的技术代替它,使观众获得更好的现场感。电影最重要的是本身一定要好看,从感官的角度来讲3D只适合一部分电影,你不能想象《一次别离》拍成3D有什么意义,但《2012》就可以重新做成3D重映。3D只是一个技术手段。

Q:通过看电影您有哪些感悟?

A:电影是一个很好的娱乐工具,给你一个时间段让你去放松,你可能没有时间或者能力去巡游全世界,但你可以通过电影看到所有你想看到的东西,你梦到的东西,电影可以给你呈现出来,这就是所谓梦工厂,电影就是造梦的地方。我觉得看电影,不用非要感悟什么,最主要是一种放松和娱乐,娱乐的表现可以是开心,也可以是痛苦,这只是电影给你呈现出来的不同的情绪。

Q:作为文化领域的高层,您觉得您的思维是偏艺术多一些还是偏商业多一些?

A:艺术和商业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很艺术的东西可能很商业,因为它的稀缺性。从电影的角度来讲,很文艺的电影可能受众群体比较小众,但如果是画的话,一个孤品的价值可能是无价的,所以我觉得艺术和商业一点也不对立。如果只是标新立异的话,艺术片在商业上不成功,我觉得这也不是文化,好的文化一定要传播出去,这是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