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济繁荣的权力逻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济繁荣的权力逻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曼瑟尔・奥尔森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三部代表作之中。它们是关于利益集团理论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奥尔森将该理论运用到研究国家经济繁荣的重大课题中。本文尝试重理奥尔森的基本思想,从个人权利这个维度演绎经济繁荣的权力逻辑分析框架,并以国别比较提供经验论证。

[关键词]经济繁荣;个人权利;权力;强化市场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99-01

奥尔森在比较分析了不同国家的经济繁荣之后得出了导致经济成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存在可靠并且界定清晰的个人权利。这里奥尔森所指的个人权利包括财产权利和公正的契约执行权利。第二,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取豪夺(奥尔森,2005)。这里的第二个条件实际上是包含在第一个条件中的。试想:如果个人权利确实得到了保护,那么某些形式的强取豪夺也就不复存在了。据此可得,日、德两国公民享有的个人权利大,经济繁荣时间较长;反之,苏联社会中公民享有的个人权利小,经济繁荣时间相对较短。

一、二战后的日本与德国

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民主国家所呈现出的经济繁荣的景象,正是由于两国的“权利繁荣”所致。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民主的大环境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民主的体制中,制度的设计使得权威机构的决策最大可能地服从广泛的利益。个人和厂商拥有一套广泛而牢固的个人权利,从而形成了大量的贸易收益所得,许多重要类型的生产活动也相继出现。正如其在书中提到的,经济繁荣的两个必要条件最有可能在稳固的、尊重权利的民主体制中得到满足(奥尔森,2005)。这种在民主国家中广泛的制度性机制可以有效的保护个人权利,作为一种同时发生的反作用力效果,权利也会制约权力任意的扩张,这是有效率和有活力的经济所需要的制衡机制。

由此可见,个人权利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国内市场起初产生于不规范的自发型市场,但逐渐在国家权力的作用下走向社会规划型市场。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安排,使得社会可以获得市场所带来的好处,更多的生产出复杂的商品,甚至可以实现其他多方合作或长期安排才能得到的利益。在确立了牢固的财产所有权和非自我实施的契约权之后许多重要类型的生产活动才会相继建立起来,这类经济活动往往都是产权密集型的经济活动(奥尔森,2005)。如图1所示,日、德两国所拥有的最为复杂和广泛交易的市场正是在权力有效恰当地规制下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繁荣的。与公民拥有共容利益的政府不仅不会一味地去掠夺压榨市场。相反,由于政府与社会拥有共容利益,政府会强化市场的作用,使社会的财富更多的来自市场,政府的作用就是创建市场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外部制度化的环境,以维持市场内部的稳定和发展,亦即“强化市场型政府”的真正内涵。

二、苏联

以苏联为代表的个人权利模糊的社会中,个人和厂商相当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国家的法律、制度等不能帮助其摆脱利益受损的困境。如图1所示,专制的社会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公民的个人权利,尤其是个人的财产权利,致使国家经济繁荣时间短暂,经济结构脆弱。此外,专制者获得的收入源于非常高的代价,即通过很高的再分配比例将其臣民的收入转到专制者手中(奥尔森,2005)。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便于专制者从社会中攫取更多的纯收益量。斯大林为实现社会产出最大化,成功地进行了两大改革,一是全面国有化,二是收缴国有企业的所有利润。这一举措从根本上扼杀了社会经济的活力,但的确为早期苏联社会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进,苏联社会经济逐渐陷于停滞,伴随而来的则是大量腐败和官僚机构内部的竞争与相互制约,很快苏联模式变得极为僵化并走向衰亡。

这样一种以政府强权剥夺公民权利的行为极大地限制甚至扼杀了私人财产和市场,最终使得社会无法从市场的创新活动中获利是苏联社会经济的典型特征。斯大林通过隐性税收制度将工人的工资定的非常之低,而将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的相对较高。工人的个人权利被剥夺,并迫使工人将闲暇时间继续投入到生产活动中。为了鼓励工人增加自身产量,斯大林体系的税收制度规定对额外的,超出工作时间的工作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收很少或者不征收隐性税收(奥尔森,2005)。尽管苏联境内还是存在不少小型非正规市场,比如:村庄中的商店与集市以及那些沿街叫卖的不计其数的小商贩等,但这种自发型的市场缺乏法律制度等有效机制来保障个人权利不受侵害,因此只能进行现场的或小范围的简单交易行为。由于不存在执行合同的法律体制以及相关的银行借贷制度,致使自我实施型市场难以扩大规模,实现经济繁荣之景。总之,由于斯大林的专制体制严重扭曲了劳动力市场,最终的结果就是苏联型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低,早期的经济繁荣之景很快侵蚀殆尽,伴随而来的是经济逐渐恶化并最终走向崩溃。

三、有待继续探讨的问题

在梳理与阐释奥尔森对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经济兴衰的发展路径过程中,笔者认为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且有待继续探讨的问题。

奥尔森开创了以集体行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并解释政治经济学范畴内的诸多问题。他强调要协调好政府强权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国家的经济才会呈现繁荣之势,反之则衰败。诚然,恰当的平衡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是实现公民福祉的最佳状态。然而权力是政治学上的一个抽象概念,东西方不同国家在将政府权力转变成制度形式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市场以及各个阶级意识形态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奥尔森作为一位西方发达民主国家的经济学者,深受民主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对民主制度天生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其对分利联盟和个人权利的论述也大多集中在西方民主国家的社会环境中,针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将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完美结合,奥尔森并未给出详细的论述,这也有待于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做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美]曼瑟尔・奥尔森.权力与繁荣[M].苏长和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美]曼瑟尔・奥尔森.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涨和社会僵化[M].李增刚,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昊(1990―),女,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