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知识还原 情境再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识还原 情境再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行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体系,采用模块化的设置方式。模块设置以后的教学内容更加的灵活,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教材在呈现学习内容时较少的采用"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工业或实验室制法用途"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的是较多的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相互沟通的素材。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能从中体会到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能带着思考和经验从狭小课堂走向生活大世界,从实验室走向生产工厂。作为教师需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学科教育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丰富的生命色彩。化学学科的学习并不等于了解几个方程式,知道几个化学原理,会做几个实验操作,而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学科内涵。学习更加要求学生能理解支撑化学知识的理论依据和实验论据,要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体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就《镁的提取与应用》的教学过程为例做一论述。

一.对于教材的思考

《镁的提取与应用》的学习内容通过三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先用文字材料描述了镁元素的存在和提取过程,用方程式表示了提取中四个反应的阶段,用插图展示了整个工业的操作中的流程。但是在流程展现的是重要的点对点的物料转换过程。即教材仅仅将知识点进行了表层的叙述,所展示的内容是浓缩和提炼的内容。学生并没有感受到镁的提取工业生产方案形成和确立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四个流程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修改和过滤的操作。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的环节中要有意识的突出知识探索的过程、内容和方法。具体的说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来对教学内容适当的处理。从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材上文字、方程式和插图等静态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和体验的动态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亲身体验了解镁的提取过程中原料选择、工艺流程、工业操作方法和对于能耗和环境的思考等内容,由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从真正意思上掌握所学化学知识的渊源。

二.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

对于镁的提取教学设计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工业生产流程中对于从理论分析、实验室操作到实现工业生产中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以及为什么要注重这些问题,问题分析过程中引发学生思维的点在哪里,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引发点。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假设、预测、设计和对比,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习镁的提取过程,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对于问题的预设应立足于生活的实际,以生产生活的背景材料引发化学问题,构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课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富有真实的意义。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对于教学而言,教学内容应与人类的活动内容有着充分的联系。教学情境要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即要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真实的环境,才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迁移能力。如果仅仅将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模仿复制,精简提炼后传输给学生,那么学生学习的内容就缺乏了生动的背景,失去了科学原有的生命活力。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学习到的知识是从真实情境中抽取出来的,没有给学生去经历知识的获得的过程,也没有给学生实践和使用的机会和条件,忽视了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那学生获得的这些表象的知识就孤立于现实生产生活之外,失去了所学知识的科学价值和内涵,对于学生而言留下的可能只是短暂的知觉停留。若一段时间以后,那学生遗忘知识,那学生头脑里就什么都没有什么可以留下。

对于化学学科而言,注重思维的探索和思维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大脑思维锻炼。而是以化学原理、化学方法等化学学科内容为基础来解剖知识的获得的过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必需的资料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等手段来丰富和完善化学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四.对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1.突出知识经验的获得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相对于以前的教学方式而言必然是不够完整和严密的,预设仅仅是搭建了课堂结构的大框架。因此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内容比较多,要求教师去观察、判断、捕捉和重组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将有价值的内容纳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为教学的预设目标更好的服务,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之前所做的工作是大量的。

2.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求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给予学生及时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景后的科学知识,感受探索过程。通过学生自我参与来使教学内容结构化,促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维和探讨能够深入化。

3.由于教材的表现形式的限制,教材中有较多陈述性的内容和描述性的知识。作为教师要能够通过教学设计将固定的教材资料转化为灵动的学习探究内容。通过问题设计,提出学生能够思考,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做到注重结论内容,更注重结论获得的过程性。

4.要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通过课前备课巧妙的预设,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指导,以及学生活动后的激励评价来使学生保持有效的学习和探究状态。对于小组活动,教师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后所进行的分组活动非常重要,要做到分工合理,组员全体参与。

5.对于教师而言,将书本呈现的学科知识通过教学设计进行解压缩和生活化以后,是还原了学科知识本来的面目,构建了学科知识的真实情境,恢复了生活经验的形态。但是要注意到,还原后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生活经验并不能顺利的转存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因此教师不能忽略再压缩的步骤,要引领学生将探究的过程内容重新学科化后转存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使学生能掌握学科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贮备。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要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有意识的渗透化学与生活和环境的联系,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感悟化学,在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著《走向新课程》,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2]施良方《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3]刘芳《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大出版社2002.6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