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设计艺术教育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设计艺术教育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实用型艺术类人才需求旺盛,各大高职院校以此为契机,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学科门类齐全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如专业需求上,有的“撑死”,有的“饿死”,供求脱节,就业困难;学生业务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不能真正胜任一些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等。

究其根源,是人们对高职教育自身的任务、特点认识不足,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特别是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校摹仿套用普通本科教育,致使高职教育失去自身存在意义,成为普通本科教育的翻版。新兴的高职教育如何找准定位,深化改革,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

一、专业设置

1.以市场为导向,按需培养。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是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有的甚至由企业直接负责办学,针对性、实用性极强。企业需要多少什么样人才,就培养一定数量什么样人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虽有别于日本、德国,但职业教育功能相似,即培养面向经济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人才。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瞄准当前经济走向,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设置专业,做到“按需培养”,“有的放矢”。如由学校、设计公司、企业人员组成研究小组。通过对市场、行业、企业的调查,预测人才需求,分析产业发展前景,审核专业开办条件、社会可利用资源等途径,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适应市场的专业。

2.关注需求变化,改造传统专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信息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走在了前面,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改造传统专业,拓展专业方向,注重专业的潜力与可持续发展。如服装设计与工艺,首饰设计与工艺,广告设计与企业策划,服装工艺与国际贸易等专业。

还有些院校从学科交叉性,边缘性着手,设置动漫专业、玩具设计专业、多媒体设计艺术等前瞻性专业。这些专业,既具有艺术特征,又与高科技密切相关;既能适应现代经济,又能带动相关专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生命力。

3.服务区域经济,设置特色专业。意大利的皮具、首饰、服装享有世界盛誉,仅一双皮鞋,就要经过十几道设计工序。其设计艺术教育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以产业结构发展、技术特色作为“突破口”,玩具、珠宝、陈列、皮具、玻璃、家具等五花八门的专业设置令人瞠目结舌,针对性极强。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都有各自独特的环境、资源、文化、技术、特色经济。高职设计艺术教育应立足本地经济,结合其优势特点设置特色专业。如玩具设计、工艺品设计、钟表设计、皮具设计、服装设计等等。成功的专业设置,既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要求,又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实现学生高就业率,达到产销链接的重要保证。

二、教学内容

普通高等教育注重专业理论、专业表现、专业实践为主体的综合能力训练,培养科研、设计、决策型人才;高职教育注重实践能力、专业素质训练,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两者的不同功能,体现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层面。然而,有些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却大多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压缩。结果,偏离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造成人才结构缺陷,供求偏差,白白浪费了教育资源。

高职设计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切入,按需安排,以具体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参照,达到学用一致。如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设计理论知识,建筑学、材料学知识,熟悉报价、工艺技术,具备设计创新能力、计算机表现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营销能力。依据这些应知应会岗位知识,设计教学内容,制订培养措施,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性。

高职学生以动手能力强为特征,但又不同于一般技术工人,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即高职学生除具有实践、应变、信息处理、分析、设计等多元复合的技术能力结构,还要具有以科学文化为基础,专业知识为主干,相关知识为辅助的立体知识结构,兼备开拓创新意识、合作竞争意识、职业道德、意志品质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素质。高职设计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涵盖这三方面,通过知识、技能、能力、素质四个范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育模式

1.尝试课题教学。在教育模式上,许多高职院校仍沿用普通高校的“课程教学”模式。即由一位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负责完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学。这使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减弱,学生很难系统地把握学科知识。针对这一问题,荷兰恩斯赫德艺术学院古斯塔夫教授进行了有益探讨。他在南艺设计学院为学生上了四周综合设计课,完成了素描、色彩静物、速写、雕塑、记忆画、自画像、综合材料浮雕、招贴画设计、版画九个课题的学习。表面上看,课程跨度极大,实则环环相扣。先画自画像,再据此用综合材料做浮雕,拍成照片,扫描入电脑。然后,通过电(下转第197页)(上接第193页)脑设计招贴,用自画像作图形。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课程模式,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学生从原先的盲目被动灌输,变成了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解决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课题教学极富现实意义。因为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对每门课程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高职学生要的是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通过结合职业岗位进行课题设计,涵盖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学生一专多能,可有效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发散思维。

2.实施双轨制教学。目前,高职设计艺术教育还存在着闭门造车、述而不作的问题。教学游离于现实社会大门之外,由老师先讲解,然后虚拟作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作品的艺术性。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市场,缺乏与社会的交流碰撞,导致学生工作后发现理想的设计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上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聘用艺术家和技师对学生进行双轨制教学,培养了既有艺术素养,又有科学技术使用头脑的设计者。这对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颇具启迪。高职设计艺术教学可一方面可由学者、教师讲学,另一方面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设计师、高级技师授课。以生动形象的具体现实,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懂得艺术与市场的融合。

3.职教模式“多元化”。德国是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企业+学校”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其教学中60%~70%是通过实践在企业进行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整合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可利用资源,为设计艺术与社会实践一体化创造条件,值得探索。

现在,一些院校成立了研究所、企业实体,或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学,推行“订单教育”,让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全过程。在教学上,采用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训的“2+1”模式。学校提供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企业提供实习、就业场所,产学结合,以教促产,以产养教。如由企业委托具体设计项目来组织教学,学生做真实课题,真实项目,参与从接受任务到具体的市场调查、设计创意表现、核算、工艺制作等实施过程,直至审核投产、信息反馈。还有些院校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企业设计师、工艺师、一线师傅直接指导下提升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