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汉孙仲妻柩铭考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汉孙仲妻柩铭考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棺是汉代四川地区常用葬具之一,在洞室墓与崖墓中均有使用。大部分石棺雕刻有画像,而带有铭文的石棺并不多见。为世所知者,仅四川芦山县所出王晖石棺、合江“东海太守”等字画像石棺、简阳“天门”等字画像石棺等寥寥数种[1]。

新见东汉孙仲妻石柩,形制为石棺,因自铭为“柩”,故称孙仲妻石柩。石柩刻铭二十三字,现藏私人,传出自成都市双流区。柩盖尺寸巨大,长度洽为汉制一丈,而单字径比一掌,为汉代石刻中所罕见。虽为石刻,其铭文、形制却与东汉“武威壶柩铭”、“武威张伯升柩铭”等覆盖于棺柩之上的长幅幡物极为接近,可推知孙仲妻柩铭应当具有文献屡载之“铭旌”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略考如下,敬请方家指正。

一、柩铭地名、称谓、年代考略

考古资料表明,四川地区汉代石棺的形制主要有两类,一为用石材雕凿,可以移动;一种是依山雕凿,除棺盖外,棺体与山体相连,不可移动。两种石棺结构类似,棺身一般为整石雕凿,由棺身与棺盖组成。[2]

孙仲妻石柩现仅存盖,棺身不存。棺盖长232厘米,宽68厘米,分别接近汉制的一丈和三尺。刻铭为隶书,单竖行,上下占满整个棺盖。整体光素,无图案,斜面饰平行细密凿纹。

柩铭共二十三字,当断句为:

蜀广都苞乡嚻造里公乘孙仲妻君就,以石棺葬,书此柩兮。[3]

从铭文可知,逝者为孙仲之妻,字君就,其籍贯为蜀广都苞乡嚻造里。前句交待了孙仲之籍贯、爵位、孙仲妻之字,后句言葬制。

蜀即蜀郡,秦灭蜀后置,两汉因之,治所在今成都市附近。广都,县名,本为古蜀国开明帝三都之一。西汉元朔二年(前127年),置于蜀郡,领广都县。王莽时,广都县更名就都亭。东汉后,复名广都县。县治在今成都双流县中和场古城坝[4]。“嚻”为“嚣”之异写。苞乡、嚻造里为乡、里之名,今无载。

公乘为孙仲之爵位,属于秦汉二十等爵之第八级,以得乘公家之车,故称公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八公乘。”颜师古注:“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5]秦与汉初,公乘为高爵。汉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方为高爵,待遇为免除徭役,公乘仍需服役。东汉明帝后,公乘为吏民可拥有的最高爵位。刘劭《爵制》曰:“吏民爵不得过公乘者。” [6]

籍贯、爵名、名氏,“名氏爵里”的称谓组合于汉简多见,兹举爵位同是公乘之二例:

A.居延甲渠吞北隧长、居延安平里公乘徐为年卅三。(E.P. T 56:155)[7]

B.戍卒、河东郡北屈务里公乘郭赏年廿六,庸同县横原里公乘闻彭祖年五。(E.P.T51:86)[8]

第一例之籍贯:居延县安平里,爵位:公乘,姓名:徐为。第二例包括二人,第一人籍贯:河东郡北屈县务里,爵位:公乘,姓名:郭赏,第二人籍贯:河东郡北屈县横原里,爵位:公乘,姓名:闻彭祖。当然,因为孙仲身份为民,所以“蜀广都苞乡嚻造里”之前,没有像徐为、郭赏之前再加上“居延甲渠吞北隧长”和“戍卒”的称谓。

孙仲为夫名,仲当是“伯仲叔季”之排行。由汉代称谓习惯可知,“孙仲妻君就”中,“君就”为孙仲妻之字[9]。汉代妇女可称呼为“妻某某”,而且流行取字“君某”、“某君”,皆符合我们对当时称谓的认识。居延汉简中,即屡见妻字君某者:

A.不侵隧长石野?腊钱八十?十二月壬戌妻君宁取( E.P.F22:206)

B.第十一隧长陈当?腊钱八十?十二月乙丑妻君闲取(E.P.F22:208)

C.第卅二隧长徐况?腊钱八十?十二月壬戌妻君真取(E.P.F22:209)

D.止北隧长窦永?腊钱八十?十二月辛酉妻君佳取(E.P.F22:211)

E.腊钱八十 十二月壬戌妻君曼取(E.P.F22:215)

F.妻君相取(E.P.F22:786)[10]

妇人字“某君”的例子,还见于现泠印社的《三老讳字忌日记》石刻(约公元52年):

祖母失讳,字宗君,癸未忌日;……母讳捐,字谒君,建武廿八年,岁在壬子,五月十日甲戌忌日;……[11]

汉人一般名为单,字为双。居延汉简中的“君宁”、“君闲”、“君真”、“君佳”、“君曼”、“君相”,《三老讳字忌日记》中的“宗君”、“谒君”,和孙仲妻“君就”一样,均指其字。[12]

“以石棺葬,书此柩兮”,交待了棺柩的形制和书写柩铭之事件。

柩,本多指棺柩。《说文·匚部》:“柩,棺也。”段玉裁注:“棺柩义别。虚者为棺,实者为柩。”此外,因柩上书铭,故也以为铭之同称。《周礼·春官·小祝》:“设熬,置铭。”郑众云:“铭,书死者铭于旌,今谓之柩。”《檀弓》:“铭,铭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故以其旗识之。”唐贾公彦疏:“铭所以表柩,故汉时谓铭为柩。” [13]正可佐证。

依形制而言,虽可定名为孙仲妻石棺,但依据石棺自铭为“柩”,同时佐以汉唐人之考据——石棺的准确定名,当为孙仲妻石柩,其铭文当称为孙仲妻石柩铭。

孙仲妻石柩的年代属于东汉,但具体时代尚不清晰。四川地区出土东汉石棺,带有纪年内容的极少,见诸报道的只有四川省大邑县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墓石棺(文字砖铭文为永元十五年)[14]、四川省芦山县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的王晖石棺,跨越东汉中晚期。此外,大量的东汉石棺均没有纪年信息,故其断代尚不明确[15]。孙仲妻石柩的准确年代,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二、看似同类而截然不同的王晖石棺

汉代墓葬题刻,不胜枚举,如现存最早的汉碑,西汉河平三年(前26年)的麃孝禹刻石,就是这样记录了时间和葬者的墓葬题刻。着重关注四川地区风格比较相似的汉刻,可找到如成都中平四年墓门题记、沈府君神道阙、冯使君神道阙等例子。然而,不可回避的对比样本,当属与孙仲妻柩铭载体一致的铭刻—著名的王晖石棺。

王晖石棺作于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出土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镇羊上村。石棺全长250厘米、高101厘米、宽83厘米,呈长匣式,由红砂岩脊状弧形棺盖和矩形棺身组成,棺身上部略斜收。棺盖及棺身四壁分别刻有浮雕五幅。其中,棺盖首下阴线刻出双门及浮雕人物迎候图,右门紧闭,上刻隶书铭记35字[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