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树B背遗诗》女性视角创作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树B背遗诗》女性视角创作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古时女子受学本就无多,能歌诗作文者更是少见。敏锐的自然感受力与细腻的情感使得女性诗作别有韵味。郑淑昭生于道光六年,《树B背遗诗》是其去世后长子赵怡集结刊印而出。与历史上其他女诗人相比,郑淑昭的诗作更具女性化思维,诗作内容以生活为原型,因此更为自然、质朴感人。其诗作内容常在人情冷暖处下笔,将生活常态融注于创作之间,运笔之中不仅透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也体现出作者贤良淑德的品质。作者生活安稳闲适,感情真挚细腻,女性心理也得到了较好的诠释。诗歌内容涉及采桑、农忙、育子、思夫、咏物等等各个方面,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其创作过程中以心观物,以事、景达情,将对丈夫的思念和归宁之思等描写的感人至深。

关键词:郑淑昭 树B背遗诗 女性视角创作

生于书香门第的郑淑昭,受父辈影响,喜读诗书,爱好吟诵诗词。在其诗词中常可见到化用前人诗词的诗句,在《春晓曲》中“何处流莺乍一声,金闺梦断无寻处。”一句即是化用唐代诗人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句子,以被黄莺惊扰梦境来表达自己心中被相思所引发的顾忌的心情。再如某些诗作中诗人还化用诗境,《元夜》“春归数日雨绵绵,云暗今宵雪满天。儿女张灯娱病眼,哪知心在锦江边。”与杜甫《月夜》一诗中“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的诗作中也有对旧的意象进行新的咏叹的诗句,在《咏菊》一诗中,后两句议论另辟蹊径,“开迟本自禁风雨,那恐腰枝力不完”。开在百花盛放之后,因此必然要经历风霜,其高贵的品质自然值得歌颂,但同时,面对苦难的坦然却成为作者笔下的重点。这大概也是因为作者因为丈夫游历四川,自己扛起生活重任,在面对繁杂的家庭事务时,所拥有的朴素的品质,即面对苦难的顺承和无畏。

诗歌的创作内容与作者生活密切相关,其夫赵廷璜常年在外,因此侍奉姑翁以及操持家务、教子成才的任务都落在了诗人的身上。其子赵怡为进士,次子赵懿、三子赵桓皆为举人,可见其在教育方面的良苦用心,这点上堪比孟母。又其在四川大宁知府探亲时,看到署后许多桑树,就带领媳妇儿和仆妇共同采桑,并缫丝织布用以提高当地农户的生活质量。郑淑昭还鼓励百姓们发展农业的同时兼顾种植桑树、养鱼等副产业,通过辛勤劳作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其诗作中很多渗透了农村生活的场景以及教养子女和指导邻里劳作等事宜。就其诗歌的内容来分类,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1.自然生活场景的摹写

自然生活场景的描写是其诗歌的重要内容,作者凭借女性敏锐的视角和独特的情感,品尝生活中的种种滋味,与男性诗人的田园诗相比,其在表达上并未直说对自然生活和劳作生活的喜爱,反而将自然作为诗歌创作的背景来表述。如在《春暖曲》:“桃花深红柳深绿,池塘水浅鸭新浴。日暖闲庭晒午鸡,花阴移上阑干曲。帘影衣香满院深,流莺语语入人心。欲漫拈花插鸦髻,恐教蝴蝶趁华簪。”一诗中,将自然景色的清新可人的特点表现的栩栩如生,通过描写春天庄户人家生活的日常情境,将小动物的悠然自得的行为表现的可爱之极,整首诗弥漫着浓郁的乡野生活气息。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和自然生活融为一体,因此她的生活本就是诗意的,有趣味性的,这也由于作者作为一名女性,能够以极为细致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生活细微的部分进行观察,因此诗歌也富于灵气。同样的诗歌如《春日种菜作歌》、《出庭》等,都对日常所生活的场景进行了摹写和创作,充满了浓浓的欢欣之感,读来能够感受到作者生活中婆媳子孙间其乐融融的场景。

2.恋夫思夫之情的表达

她与丈夫的感情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占据其诗歌的很大比重。她与赵廷璜时常作诗应答,感情深厚。诗人病重,后来在儿子上学之后慢慢转好,她将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丈夫,他的丈夫告诉他,自己的母亲以前也曾患病,但在自己上学后病便好转,这种巧合使得两人更加惺惺相惜。两地传书之间,表达出了诗人与丈夫深厚的感情。

两人聚少离多,因此郑淑昭的诗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思夫诗作。《元夜》:“春归数日雨绵绵,云暗今宵雪满天。儿女张灯娱病眼,哪知心在锦江边。”此诗与杜甫《月夜》所呈现感情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表现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对膝下孩子的疼爱以及自己撑起整个家庭的辛苦。早春已经来临,连绵阴雨过后的元宵之夜,云显得暗淡,飞雪漫天,儿子虽然十分孝顺的点起灯烛安慰自己,但还是不能慰藉自己的相思之苦。作为一个女性诗人,她并没有因为经营整个家庭而自矜功伐,反而期待着丈夫能够早日回来团聚。对于丈夫远游没有丝毫埋怨,可见其人格的高尚和内心的良善。

3.儿孙堂前般般慈母心

作为慈母和严师,诗人在生活中对子孙的教育也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无不体现了作者般般慈母心。《月夜》一诗中,“清风几度动帘钩,夜半书声在小楼。听久兴高还自读,蛾眉斜挂绿梢头。”既是对生活雅趣的描写,也是对夜半时分孩子仍在读书学习的欣慰。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在诗的结尾处将月亮比作女人勾画的娥眉,这一方面说明作者想象力的独特,另一方面也给人一种母心如明月,笑眼视儿孙的温暖。

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母亲又是另外一番心境。《五日》(时二子一孙皆病)“佳节偏逢子病床,开帘乱扑野榴香。南风不肯吹愁去,聊办朱丝续命方。”中就写到了自己在儿子和孙子同时生病时自己的担忧之心。对于丈夫在外,守护着子孙的女人来说,子孙同时患病,其内心的担忧和愁绪可想而知。这时的诗人甚至将民俗中以朱丝系在手臂上来延长寿命的方法信以为真,希望子孙能够早日康复,表达出长辈对于晚辈殷切的关爱。

在儿子的前途上,她也非常用心。从赵懿和赵怡参加乡试期间,其作的三次诗便可以看出。《送二子乡试》:“别路晚风侵户凉,含情独步意丝长。却同雁子衔芦去,可许双襟惹桂香。”这首诗写送别二子参加乡试的心情,既表达了对参加乡试的儿子的殷切希望和祝愿,也表达了母爱常伴儿子身侧的心情。《夜坐忆怡懿二子》:“风动帘钩梦不成,黄花脚下乱蛩鸣。丁东漏尽芭蕉响,忆尔同心恋母情。”则表达了对乡试儿子的思念之心。而待到二子得中回返后,其谆谆教诲更是令人倍受感动,其在“且怅且喜”的感情中,既对没有考中的长子给予安慰和鼓励,又对次子赵懿的表现给予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可见其严师慈母一肩担的心情。

4.万般情中春愁秋寂寥

诗人的诗作中还有着许多即景之作,例如《秋夜曲》便是一首悲秋的作品。全诗通过对于深秋景物萧瑟和诗人的愁思进行描写,通过秋风、梧桐、空阶、凤仙、流萤等等意象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挥散不去的愁绪,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文学素养。

诗人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表达出传统女性来安于生活、相夫教子、主持家务时的闲情逸趣和悲苦酸涩,诗歌的表现手法较为传统,但视角独特,女性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都使得她的诗歌更具感染力。同时,其诗歌多是对生活场景的叙述,情景事理浑融一体,既表现出了生活中的趣味与酸涩,也表现出了身为母亲与妻子所具备的感情。诗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其打破了传统诗歌创作中我们对于女性心理的认知,使得女性创作的心理得到真实展露。

参考文献

[1]郑淑昭.《树B背遗诗》原诗稿.遵义市图书馆.

[2]岑玲.才女梦中的别样情怀――李清照《渔家傲》与郑淑昭《梦》之比较[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05:42-45.

[3]岑玲.综论赵氏闺媛诗[J].贵州社会科学,2006,01:129-131+135.

[4]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邢博.《巢经巢诗钞》研究[D].山东大学,2005.

本文为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黔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项目(立项编号:JD2014204)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黔北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