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对双性恋态度量表的构建及态度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对双性恋态度量表的构建及态度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北京高校大学生群体对双性恋者的态度。方法:笔者从男、女两个方面,四个维度构建双性恋态度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的检验。结果:女版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322,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4,分半信度为0.863;男版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34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88,分半信度为0.927。结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待双性恋者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的包容度更高;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待双性恋者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对男双性恋者的包容度更高;听过、认识或熟知双性恋者的大学生对双性恋者态度的包容度更高。

【关键词】 量表;双性恋;态度;信度;效度

近年来,人们对于同性恋的宽容态度越来越普遍了[1],相关的学术研究也日趋丰富。而国内针对双性恋人群的态度却并不明了,在为数不多关于双性恋现象的研究中,大多集中在对双性恋的误解、双性恋与HIV高危人群和双性恋的矫正与治疗等方面。双性恋较之同性恋受到更多指责,包括来自同性恋者的指责,仿佛双性恋是更“”的人,因为他们“男女通吃”[1]。所以,目前双性恋在社会的处境,大多不被承认也不被看见,不是被迫隐身在异性恋社会中无法现身,就是在同志团体中低调沉默[2]。潘绥铭等[3]于1991年对北京全部正规高等院校在校生的分层等概率抽样调查表明,男生中可推测为具有同性恋倾向的人数占29.2%,由于不同程度的女性参与,所以其中有不少人可推测为双性恋。

大学生群体具有先进的思想与较高的可塑性,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了解社会中坚力量对于双性恋人群的态度。本文通过编制双性恋态度量表,调查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于双性恋的态度,预测大学生群体对双性恋者的接纳程度,为今后双性恋者的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推动社会性别平等、多元化发展。

1量表编制

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4]。虽然目前国际性学最主流的酷儿理论已经彻底颠覆了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的划分,但这项研究为了行文方便,仍然使用被多数人理解的双性恋定义,即:双性恋是指在人类的性取向中,对两种性别的人都会产生性吸引或性冲动的取向。双性恋对两种性别的被吸引力并不一定是相等的。一个双性恋者可能同时保持与两种性别的关系,也可能与其中一种性别保持单一关系,或偏爱于一种性别。研究双性恋的重要性在于双性恋能够解构社会性别与性的两分结构,其存在本身就是对“正常人”、女同性恋者和男同性恋者的区分质疑,双性恋的形象就是一个重要的越轨的形象[5]。

1.1量表维度

态度具有比较持久的稳定性,能够持续一定的时间而不发生改变。基于此特点,可以看出态度具有良好可测量性。构成态度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分别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本量表共有四个维度,除构成态度的三个基本要素外,将性取向作为第四个维度进行量表编制。

1.2量表构建

国内关于双性恋态度的研究严重缺乏,而英语学术界对双性恋态度的研究则比较成熟。Mohr和Rochlen的双性恋态度的量表(Attitude Regarding Bisexuality Scale),此量表用于评估对于双性恋男女的态度。此量表一共包括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容忍,与视双性恋为可接受的程度有关,确切来说就是性倾向的包容性。第二个维度稳定,与视双性向恋为合理的程度有关,即性倾向的稳定性[6]。

Herek GM[7]的研究表明,社会公众对男、女同性恋者的态度差异显著,对男同性恋的态度更负面,且男性相对于女性而言,对同性恋的态度更加排斥。由此可见,性别是同性恋态度差异中的关键变量[8]。由于同性恋与双性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本研究拟编制包含男、女双性恋两个子量表的双性恋态度量表。

本量表参考庾泳等[5]编制的同性恋态度量表,以及国外双性恋态度量表(Attitudes Regarding Bisexuality Scale - Male/Female Form)。经过对两个参考量表的分析之后,删除不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题目,重新排列组合,根据研究目的,补充修改若干题目之后,形成最终初测量表。初测量表可分为两个分量表,包括双性恋男性态度和双性恋女性态度的调查量表。初测题目分别为25道,共计50道。采用李克特式5点计分法。其中,关于女双性恋态度调查的分量表中,正向计分的题目有11道,反向计分题目为14道。男双性恋态度调查的分量表中,正向计分的题目有10道,反向计分的题目有15道。

量表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和文理科两道问题,用以探索社会公众对男、女双性恋者的态度情况,并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在校大学生对男、女双性恋者的态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为了了解双性恋的知识、认识双性恋者或者好朋友中有双性恋者是否会影响他们对待双性恋者的态度,所以量表结尾添加3道辅助题目以及1道开放性问题,分别为:“我之前听说过双性恋”、“我认识的人当中有双性恋者”、“我的好朋友中有双性恋者”,以及“你对双性恋者的看法是?”。

1.3研究对象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北京林业大学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施测对象。初测共发放600份量表,回收有效量表420份。正式施测共发放700份量表,回收有效量表600份。

2数据分析

2.1女双性恋者初测量表数据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量表的初测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简单相关性分析,比较每道题目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双侧)。查看项总统计量中经校正的题总相关和多重相关性的平方两项指标,删除两项值均小于0.3的题目共3道。采用“方差极大旋转法”对本量表22道题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发现KMO值为0.927>0.8,并且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检验结果的卡方值达到显著水平(P

经过多次因素分析的正交旋转,删除5道题目,保留17道题目。对17道题目进行因素分析,采用方差极大旋转法,正交旋转。KMO =0.925,表明因素分析的效果较好;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1679.509(P

2.2男双性恋者初测量表数据分析

男双性恋者态度量表共删除3道题目,保留22道题目。对22道题目进行因素分析。KMO =0.941,表明因素分析的效果较好;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2758.248(P

3结果

3.1信度分析

再测信度。首次施测30天后,对北京林业大学进行初测的100名同学发放同样的问卷,进行再测分析,以检测自制问卷是否达到理想水平。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有效数据录入SPSS19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女版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322,各维度的再测信度在0.246到0.299之间。男版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341,各维度的再测信度在0.243到0.288之间。再测信度略低。内部一致性信度(Alpha系数):女版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4,男版量表为0.688,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分半信度:女版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63,男版量表为0.927,分半信度理想。

3.2效度分析

结构效度分析。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公因子,女版量表的KMO值为0.936,提取3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0.809%。男版量表的KMO值为0.929,提取3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8.172%。结构效度良好。

4分析与讨论

4.1性别与态度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待男、女双性恋者的态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P

4.2专业与态度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文理科大学生对待双性恋者的态度,结果发现文理科大学生对待双性恋者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平均分可以看出,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对双性恋者的包容度略高于理科专业的大学生。可见不同学科的教学与培养,对于大学生对待双性恋者的态度影响不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中的文理知识相互渗透,社会各种传媒的相互影响,大学生可以较为顺畅地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他们的思维模式及情感态度越来越不受专业的影响[9]。相对而言,文科专业的学生会阅读大量的报刊书籍,涉猎不同领域,这可能使得他们对双性恋者了解更多,从而对待双性恋者的态度更加和善。见表3、表4。

4.3双性恋者的接触程度与态度

94.7%的在校大学生听过双性恋这个词汇。其中女版量表的部分,听过双性恋词汇的大学生对待女双性恋者态度的平均分与没听过的大学生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

29%的大学生表示认识双性恋者,而33.3%的大学生表示不认识双性恋者,37.7%大学生表示不确定自己是否认识双性恋者。见表6。

16.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好朋友中有双性恋者,49.7%的大学生确定自己的好朋友中没有双性恋者,还有33.7%的大学生不确定自己的好朋友中是否有双性恋者。见表7。

表6、表7的数据表明,认识双性恋者或好友中有双性恋者,对待双性恋者的态度更为包容。这说明了解、接触双性恋者,可以更好的理解尊重他们,以平常心看待性取向的异同。坚定的表示不认识或好友中没有双性恋者的大学生可能更难接纳双性恋者,他们否定了其存在的可能性,或者将其视为异常。而表述不确定的大学生,对双性恋者的存在与否持保留态度,即他们认为可能存在但是自己并不清楚,这种态度更加宽容,相比完全否定者,更容易加入到尊重理解双性恋者的群体中。

4.4态度调查

正式施测的量表加入了一道开放性题目,“你对双性恋者的看法是?”调查的600份有效量表中,共有116人填写了看法。统计数据见表8。

女版量表中,除了持看法2(理解尊重但不赞同)和持看法4(无所谓)的大学生被试的总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其余四类看法均两两呈显著性差异,且P

5结论

5.1男版量表总平均分74.31,而女版量表总平均分为61.86。说明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于男双性恋者的接纳度高于女双性恋者。女版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322,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4,分半信度为0.863;男版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34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88,分半信度为0.927。

5.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待双性恋者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的包容度更高;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待双性恋者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听过、认识或熟知双性恋者的大学生对双性恋者态度的包容度更高。本量表的编制是国内对双性恋态度调查的初涉,可以调查大学生群体对双性恋者的态度与看法。

参考文献

[1]方刚.多元的性/别.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36.

[2]麦海珊.双性.香港妇女基督徒协会,2000.

[3]潘绥铭,吴宗健.女性:性关系社会规范的维护者-男同性恋与双性恋比较研究所证明的.社会学研究,1994(2): 91-96

[4]乐国安.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8-200.

[5]李银河.酷儿理论面面观.国外社会科学,2002(2):23-29.

[6]Mohr,J.J.& Rochlen,A.B. Measuring attitudes regarding bisexuality in lesbian, gay male, and heterosexual population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99(46):353-369.

[7]Herek GM. Gender gaps in public opinion about lesbians and gay men.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2002,66(1):40-66.

[8]庾泳,肖水源,向莹.同性恋态度量表的构建及其信度、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74-176.

[9]林荔,张铭清,黄艺娜,等.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与认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11,20(5):38-41.

[收稿日期:201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