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循证护理 重症脑血管病 临床效果

重症脑血管病又称卒中、中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脑血管病变而使脑组织出现供血障碍的疾病[1]。此病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且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重症脑血管病存活患者中约有75%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经MRI、CT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63.2±3.2)岁,发病时间6-26h,平均(10.2±0.6)h;其中脑梗死13例,脑出血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3.5±3.1)岁,发病时间6-27h,平均(10.4±0.4)h;其中脑梗死12例,脑出血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两组患者在你年龄、性别及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意识、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主要护理步骤如下:(1)护理人员密切监护患者血压、体温、呼吸、心率、瞳孔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中枢性高热症状,若患者出现喷射性呕吐、双侧瞳孔对称性变差等症状,可能是脑疝症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以便及时进行抢救和治疗;(2)检查呼吸机的各接口接合是否紧密,严格检查呼吸机的各管道,若发现有任何污染,及时更换;(3)检测患者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调整呼吸机的呼吸模式、氧浓度及潮气量,并定时清理呼吸机管道内积水;(4)对于部分无法自主咳痰患者,应帮其拍背或采取雾化吸入的方式,帮助患者顺利排痰;(5)定期清理患者口腔,防止口腔内分泌物进入气管引起呼吸困难;(6)控制病房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流通;(7)重症脑血管患者由于无法进食,故需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脱水剂,患者体内电解质极易出现紊乱,应定期监测患者肾功能及电解质;(8)加强心肌标志物与心电监护的检测,发现并发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注意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观察心脏情况,避免心脏出现损失;(9)根据患者病情及早放置胃管,给予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及易消化食物。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效果判定:显效:患者智力基本未受影响,肢体活动能力良好,生活可自理;有效:患者智力有所降低,只可进行一般活动,且活动功能不佳,部分生活可自理;无效:患者智力出现明显下降,无法进行活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3个项目,测3个项目并计分,再将各个项目的分值相加求其总和,即可得到总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是由躯体生活自理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组成,主要适用于评定被试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护理为8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护理前GCS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GCS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CS评分、ADL评分比较

3 讨论

循证护理模式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3]。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个人技能及良好的专业素质,使护理工作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得到极大改善,护理服务真正做到有据可循,最终提高护理质量[4]。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病情发展快,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要求较高[5]。仅仅凭借传统的护理经验是不够的,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以往临床实践成果,制定最佳护理方案,对患者饮食、心理、用药、作息、早期功能训练等各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护理[6]。护理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并检测患者肾功能和电解质,加强心电监护,预防肺部感染,并督促患者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最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7]。

本研究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护理后显效4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后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GCS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王月,李霞.重症脑血管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7):214-215.

[2] 杨才英,李婷婷,杨芳.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2103-2104.

[3] 张金英,杨晓丽.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298.

[4] 吴航,赖美春,邹金华.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0-71.

[5] 贺朝里.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19):119-120.

[6] 叶燕萍,吴婷婷.循证护理在防治重症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25(216):124-125.

[7] 戴清云.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1,20(11):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