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学生资助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设立学生资助服务中心,通过“奖、助、困、贷、勤”等方式,着力解决学生学费和生活费问题,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认定、受助学生权利义务不对等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工作入手,提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认定困难学生、开展诚信和感恩教育以及提高有偿资助比例等措施,以解决学生资助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208

1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现状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从2005年建校以来就成立学生资助服务中心,挂靠学工部(学生处),实行专兼职结合制度。经过8年的发展,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日臻完善,相续制定了《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以及《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加强学生资助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

目前,我校家庭困难学生获得资助的主要来源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学校,其中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校奖学金以及绿色通道。

2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认定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是做好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时,我校在认定原则上坚持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实行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认定。实践中,辅导员们明显感觉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十分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造成大学生生活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比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学生经济条件差异大,贫困生大多数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家庭成员遭受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或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经济负担重。

②学生诚信缺失,致使学校难以掌握其家庭经济实情。在办理生源地贷款和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学生当中,有的学生并不贫困,有的学生夸大困难程度,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无偿的资助。

③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缺少量化的指标,不能准确、有效地界定出学生家庭经济的困难程度。学校一直沿用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300元的标准,然后再参考学生平时的消费水平来评定学生的困难程度。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我校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出现了假冒家庭经济困难或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的现象。

2.2 受助学生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无论从国家层面的政策还是从学校层面的政策来看,都没有要求受助学生履行相应的义务。各类资助尽管设置了申请条件,却没有对学生受助后的表现提出任何要求,仅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国家助学金评审细则》(试行)中规定,已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在校学生,因故死亡、休学、转学、退学、出国或受到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学校自下月起予以停发助学金。

资助的无偿性使得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缺乏对社会、对学校的责任和服务意识,更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想法,也不想参加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无偿资助比例过高。从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享受“两奖一金”的资助总额达806.7万元,学校奖学金20.98万元。而同期享受有偿资助的勤工助学金额仅6.75万元。

3 解决学生资助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3.1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

现有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的方法以定性为主,无法有效界定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加之个别学生诚信缺失,在认定中难免会出现虚假信息,容易误导评议小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致使家庭不困难的学生也被认定为经济困难生。

实践中我们可通过分析学生、学生家庭及其所在地的经济与社会状况,制定相应的量化指标,合理判定学生及其所在地的困难状况和困难程度,以便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确定该生是否属于困难生的认定范围。在这个指标体系中,还应包括学生及其家庭在人力、财力、物力自然及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状况的指标等。

3.2 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消除资助对象的不良思想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不仅是政策问题,同时也是道德问题。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用于学生资助的专项资金也在不断增加,获得国家和各高校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越来越多。当前,很多学生把国家给予的资助当成免费的午餐,在困难面前,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争取奖学金或勤工俭学来解决困难,而是等待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等无偿资助,形成不拿白不拿的错误思想。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前大部分受助学生都能对国家、对社会和他人的帮助予以感激,懂得刻苦学习、热心帮助他人,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因此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学校、院系乃至于班级都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让受助者诚实守信、知恩、感恩。

3.3 增加勤工助学资金投入,提高有偿资助比例

财政部、教育部2007年7月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定:各高校每年必须从学费收入中划出10%的经费,专门用于勤工助学工作。据了解,2012年我校用于勤工助学的金额仅为6.75万元,这与国家规定的数目相距甚远,缺口很大。所以,应增加勤工助学资金投入,提高有偿资助比例。

①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加大勤工助学岗位的资助金额,解决学生生活费用问题。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偿服务岗位,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创的“大学生创业淘宝街”,财经管理学院的格子铺、旅游与文化学院的报刊亭等为拓展大学生勤工俭学岗位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②建立有偿资助经费的多渠道筹措机制。目前对学生资助贡献最大的仍然是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以及校内奖学金,这些都是国家拨款和学校自筹,接收社会捐助还处于空白,可借助就业指导中心或对外合作处,引入单位捐赠,成立企业奖学金。

参考文献:

[1]梅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2.

[2]杜德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赖军,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