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疆人才资源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疆作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之一,其发展和进步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而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投入,经济学上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最宝贵的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新疆也提出了“科教兴新”和“人才强新”的战略。研究新疆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新疆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针对新疆人力资源从总体上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没有对其进行细分,只是在明确了人力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新疆人力资源的总体规模、发展变动趋势、年龄结构、性别和文化程度构成、就业结构、行业分布状况,并针对目前新疆人力资源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优化新疆人力资源的方案。
一、人力资源概述
(一)人力资源的定义
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它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人力资源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力、技能和知识(Ivan Berg);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亦称“劳动资源”或“劳动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它不包括在劳动年龄以内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而包括劳动年龄之外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口;人力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区域内所具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的总和。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对人力资源的定义为: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财富,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它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我国的劳动年龄是:男 15-59 岁,女 15-54 岁。
(二)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
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数量构成包括 8个方面:
1.处于劳动年龄之内且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称为“适龄就业人口”。
2.尚未达到劳动年龄但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称为“未成年就业人口”。
3.已经超过劳动年龄但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称为“老年就业人口”。
4.处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并且要求参加社会劳动但尚未就业的人口,称为“求业人口”。
5.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称为“就学人口”。
6.处于劳动年龄之内但完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
7.处于劳动年龄之内但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
8.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
前三部分构成了就业人口的总体,前四部分构成了经济活动人口,是现实的、直接的人力资源,而后四部分是间接的处于潜在状态的人力资源。
二、新疆人力资源现状
(一)总体发展状况
新疆总人口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从 1995 年的 1 661.35 万人增加到 2009 年的 2 158.63 万人,增长了 29.93%,年均增长 1.89%,这表明新疆人口总量大,增长较快;经济活动人口和就业人员也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别从1995 年的 686.24万人和 676 万人增长到 2009 年的 878.01 万人和866.15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78%和 1.79%,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疆的人力资源储备总量,特别是现实人力资源总量也是逐年增加的。
从性别比来看,新疆 2009 年底总人口中,男女所占比重分别为 50.88%和 49.12%,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从城乡人口分布来看,城镇和乡村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 39.85%和 60.15%,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从年龄结构来看,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得知,新疆0-5岁、6-14 岁、15-64 岁、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 8.95%、18.32%、68.06%、4.67%,15-64 岁人口所占比重最大,绝大部分人力资源集中在这一年龄段内,新疆人力资源储备比较充足;从各种文化程度人员的比重来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 5.81%、13.78%、31.17%、42.89%、6.35%,大专及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优质人力资源比重较小,新疆人才总量相对缺乏。如附表 1 所示。
(二)新疆人力资源的结构
1.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从实际就业人员的就业结构来看,2009 年底,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9.35%、14.7%、35.95%,而同年三次产业 GDP 占总 GDP 的比重分别为 17.8%、45.1%、37.1%,与就业人员的比重存在较大的异同。大部分的人力资源集中于第一产业就业,但第一产业 GDP 所占比重是最小的,而在占GDP比重最大的第二产业就业的人力资源则是最少的,这表明新疆目前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一致,只有第三产业人力资源就业与产业结构比较协调。具体数据如附表 2 所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对比如图1 所示。
2.文化教育结构
从实际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构成情况来看,新疆 1996-2009 年就业人员各受教育程度人口所占比例变动情况如图 2。近年来,就业人员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其次是小学,而高中、大专及以上所占比重较小,文盲或半文盲所占比例最低。这表明新疆实际就业的这部分人力资源所受到的文化教育总体水平和层次还比较低,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具体数值如附表 3 所示。
3.行业结构
从行业结构来看,由于数据限制,只搜集到城镇就业人员的行业分布状况,从图 3 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城镇实际就业的这部分人力资源从事最多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其次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和制造业。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所占比重最低,均不足1%(具体数据如附表 4 所示),就业人员行业分布明显不平衡。总体来讲,大部分城镇就业的人力资源流入第一产业相关行业,而流入高新技术行业及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行业的人力资源所占比重较少。
三、新疆人力资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总量大,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新疆人力资源储备量较大,但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正如附表 1 中所呈现的新疆 15-64 岁的人口有 1256.4 万人,在新疆总人口中比重最大,占全疆总人口的 68.06%,这构成了人力资源的绝大部分。然而,受教育程度所占比重最大的却是高中和中专,其次是初中和小学,大专及以上所占比重仅为 6.35%,这表明新疆高素质人力资源,即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截止到 2009 年底,新疆研究生在校人数仅为 11 635 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653 人,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10 982 人。
(二)现实人力资源比重小,潜在人力资源比重大
新疆劳参率情况如附表 2 所示,劳参率是失业人口和就业人口之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新疆统计年鉴》中对经济活动人口的解释:指在 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用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近似表示劳参率,经计算,1995-2009年间新疆劳参率平均值为 39.55%,这表明新疆自愿选择参与社会劳动的这部分人力资源所占比重偏低,即新疆现实的人力资源供给较少,存在大部分的潜在人力资源,如处于劳动年龄内的就学人口、完全从事家务的人口、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等。而在这部分潜在人力资源中,就学人口最值得关注和研究,这部分人口将来会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并且其数量和质量对新疆经济的发展作用重大。
(三)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的质量有待提高
2009 年,各类学校在校生占全区人口的比重为 20.57%,平均每万人口中,大、中、小学生人数分别为 111.94 人、669.33 人、914.42 人,三者比重分别为 6.6%、39.47%、53.93%,大学生比重最小,小学生比重最大。这表明新疆基础教育实施情况较好,高等教育相对较弱。从教育经费情况来看,2009 年新疆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小学教育经费分别为 395 490 万元、170 549 万元、1 042 034 万元、963 118万元,四者所占比重分别为 15.38%、6.63%、40.53%、37.46%,中学和小学教育经费比重最大,高等教育经费比重仍然较小。截止到 2009 年底,全疆共有普通高等学校 32所,中等学校1 832 所,小学 3 651 所;这三类学校教师数分别为16 234 人、125 152 人、134 263 人;在校学生数分别为 253 272 人、1 695 984 人、1 973890 人;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分别为 14.88人、13.04 人、14.7 人。这就使得教育质量不高,对人力资源结合其自身特点的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培养、教育和管理难以实现,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出来的学生如“压缩饼干”似的统一化、标准化,缺乏创新和活力。此外,在全疆 32 所普通高等学校中,仅乌鲁木齐就有18 所,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培养集中在首府城市,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地域差异性比较大。
四、优化新疆人力资源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
目前,新疆人口总量较大,人力资源储量丰富,并且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高,一直保持在10%以上,人口增长较快。15-64 岁人口构成了大部分人力资源,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占到 68.06%,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力资源总量也是不断增加的。较快的人力资源增长和较大的人力资源储备量影响了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为此应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尤其是控制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增长,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保证优生优育,控制人力资源数量,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总体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要靠教育的普及和优化,新疆应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二)重视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培育
在普及和完善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使这部分潜在人力资源毕业后成为优秀的人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9 年,新疆教育经费总投入占 GDP 的比重为 6.98%,而高等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只有 15.38%,可见新疆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国家和政府应该重视,居民也应提高意识,重视对教育的投入,2009 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构成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仅占9.1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中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所占比重更小,仅为5.36%,较 2008 年的 6.3%还有下降的趋势。要优化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必须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育,个人、家庭、政府和国家都应重视起来,共同努力为新疆未来的发展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重视职业教育,努力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协调
正如前文所述,新疆实际就业的这部分人力资源的就业结构和新疆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吸纳了将近一半的实际就业的人力资源,而第一产业GDP所占比重仅为 18%,同时,占 GDP 比重 45%的第二产业仅吸纳了 15%实际就业的人力资源。这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背离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得到缓解和消除。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结合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可以具体到每个地区县市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性地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专业,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教学和实习相结合,确保学生学以致用,毕业后可以胜任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