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99-01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语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说到语感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可见语感的培养不单独是知识和能力,还包含了情意因素。语感的培养实质是一种理解、表达、认识、情感的综合提高,其中包含"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内容。

语感强的人,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得到的不是抽象的声音刺激或文字符号,而是对语文信息的真切感受。如对"倔强的小红军"中的"倔强"不单理解为固执,从中还能悟出小红军舍己为人的品质。

语感强的人,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恰到好处地传递思维信息。他们在描写某一事物时,头脑中会迅速地反映出是非曲直表现这一事物的语言材料,如要描述做事专心时能想到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等;此外,在修改作文时,凭着直觉能迅速发现表述不当之处,并能根据自己的积累使之改得更恰当、更生动。

语感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正如乐感对于音乐一样,没有乐感或乐感弱不可能娴熟地拉乐器、谱写曲子。同样道理,语感不强怎能准确领会语言材料,恰当表达思想感情呢?语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1.在听说结合中感受语感

听、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听说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安排课前听说欣赏活动,听说材料可由学生自由选择,也可由教师确定,还可是录音磁带。但语言文字不能过长,古代绝句律诗最好。学生在接受优美的语言信息后,经过大脑的即刻加工,初步感知语言材料,然后对听到的内容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语感较好的同学一听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句子,就会立即说出这样一幅画面: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语感好的同学同时还会感受到,这不是单纯地写景,还饱含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荡东去的一江春水吗?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乐意接受并参与的,时间一长,学生的感知能力必有所提高。

2.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的直觉性

语感的培养在于多读,小学阶段的朗读指导特别重要,好的朗读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范读和指导朗读的水平,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认为:直觉就是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操作的逻辑而直接迅速地认识事物。我们教师如果在指导朗读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能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急缓,把语言文字中包含的音、情、意、速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

3.加强扩展训练.培养语感的丰富性

孩子从一开始说话就已经在向周围的人学习语言,待他们学会倾听、学会阅读时这种所得就更丰富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词汇的扩展,句式的扩展,内容的扩展,不断地启发学生积累语言。教学

语感训练必须以学生自己的"感"为主,因为语感的形成和培养是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语感由学生自己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而成,是学生"感"的结晶,而非教师"讲':的产品,因而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并积累语言材料,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丰富生活积累,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语感的敏锐性

叶圣陶指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教学实践表明,对于一些深奥的或情意深厚的语言文字,仅靠抽象的分析、综合,学生往往难以作出深刻的理解。要体验蕴含其中的感情,必须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学生如能运用形象思维展开想像,就能使课文内容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再现在眼前。语感训练必须以生活为基础,与生活相结合。

5.加强比较训练.培养语感的精确性

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减"、"替换"、"变序"等方法将原句改动,让学生两相对照并反复训练,在比较与朗读中悟出语感的精确性。如《登山》中巴果茨基走小路时"背贴着峭壁,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向前移动。"教学时把"贴着"改为"靠着","碎小"改为"小","移动"改为"走动",通过换词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确性。

6.导悟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总之,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感培养的方法与过程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探索,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发挥语感在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