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房颤动态心电图与临床观察的分析对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房颤动态心电图与临床观察的分析对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房颤与临床观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房颤患者,根据是否有睡眠相关分成对照组(非睡眠相关,25例)和观察组(睡眠相关35例),均予以动态心电图检测,检测1 min最低心室率、24 h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长RR 1.5~2.0 s、逸搏、逸搏心率以及人均次数。结果:观察组老年房颤患者的1 min最低心室率、24 h

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等指标的数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而间期>2 s、长RR 1.5~2.0 s、逸搏、逸搏心律等指标的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老年; 房颤; 动态心电图; 临床观察; 可行性; 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 R540.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059-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030

房颤的全称为心房颤动,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1],且多发生于老年人。本文为了探究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房颤与临床观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

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房颤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房颤患者,根据是否有睡眠相关分成对照组(非睡眠相关,25例)和观察组(睡眠相关35例)。60例患者均经过笔者所在医院的相关检查和临床医生确诊,均符合房颤的诊断标准[2]。

对照组男∶女=14∶11;年龄最小53岁,最大78岁,平均(62.58±5.73)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8年,平均(4.52±2.08)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5例,Ⅲ级17例,Ⅳ级3例;病因:扩张性心肌病16例,心瓣膜病9例。观察组男∶女=23∶12;年龄最小52岁,最大75岁,平均(61.65±5.8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7年,平均(4.49±2.05)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8例,Ⅲ级21例,Ⅳ级6例;病因:扩张性心肌病22例,心瓣膜病1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老年房颤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心功能NYHA分级、病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仪器设备选择型号为DMS的大型动态心电图仪,并对60例房颤患者进行全天动态心电图检测,根据是否有睡眠相关分成对照组(非睡眠相关,25例)和观察组(睡眠相关35例),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1 min最低心室率、24 h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间期>2 s、长RR 1.5~2.0 s、逸搏、逸搏心律等指标结果,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另外还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保护性起搏[3],通过电复率连续记录2 min的心电图,并做出24 h的动态心电图以便观察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房室阻滞的现象,并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观察指标为60例老年房颤患者的1 min最低心室率、24 h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间期>2 s、长RR 1.5~2.0 s、逸搏、逸搏心律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 20.0版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房颤患者的各项心室率比较

观察组老年房颤患者的1 min最低心室率、24 h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等指标的数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老年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情况

观察组老年房颤患者的间期>2 s、长RR 1.5~2.0 s、逸搏、逸搏心律等指标的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见表2。另外,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现象,而观察组中无一例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现象。

3 讨论

临床中根据房颤发作节律性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如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4]。房颤属于临床心律失常中的一种,其影响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其他合并症、吸烟酗酒、手术、情绪不稳等[5]。

临床中对老年房颤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时,往往容易出现持续性房颤长RR间期(≥1.5 s)、室性逸搏以及逸搏心率等现象,这些现象常被用于临床中诊断老年患者是否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疾病。室性逸搏具体是指在一个特长的心搏间歇之后[6],出现QRS波群畸形变宽;逸搏心律则是指心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出现窦性激动,但可出现3个或3个以上逸搏时的心律;长RR间期具体是指心电图RR间期≥1.5 s。持续性房颤长RR间期(≥1.5 s)、室性逸搏以及逸搏心率等现象均容易出现在睡眠中,与睡眠相关。

一般情况下,多数房颤患者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在心室率过快时才出现明显的症状,此时患者才就诊。有相关研究表示,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动态心电图也存在明显的变化[7],且与房颤的临床分型、发病时间、患者是否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阵发性房颤患者由于其心率偏快[8],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机会偏少,因此,出现长RR间期的概率也更低。而持续性房颤患者一般均需要长时间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患者的室结的传导性质发生改变[9],故容易出现缓慢及长间歇心室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老年房颤患者的1 min最低心室率、24 h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等指标数值均显著更大,而间期>2 s、长RR 1.5~2.0 s、逸搏、逸搏心律等指标的数值均显著更小;另外,对照组有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现象,而观察组患者中则无房室传导阻滞现象。由此可知,老年房颤患者合并长RR1.5~2.0 s、逸搏、逸搏心律等现象与睡眠有关,是一种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而房颤与睡眠无相关时,则为病理性传导阻滞。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房颤与临床观察可为临床检测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瑛,邹育清,曾瑞盈,等.老年房颤动态心电图与临床观察的分析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4,1(1):42-43.

[2]陈晖,蔡少杭.清热复脉汤治疗痰热扰心型房颤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4):64-65.

[3]刘英芹.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衰并房颤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临床观察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4]张晓玲.56例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8):57.

[5] Jinseok Lee,David D McManus,Peter Bourrell,et al.Atrial flutter and atrial tachycardia detection using Bayesian approach with high resolution time-frequency spectrum from ECG recordings[J].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2013,8(6):992-999.

[6]孙宏伟,闫德春.参松养心胶囊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5.

[7]李旭,邹君君.调心除颤方治疗心房颤动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2):64-65.

[8]彭建松.54例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1):147-148.

[9]徐晓丽.心房颤动伴R-R长间距患者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32-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