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京剧与日本組踊申遗文本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京剧与日本組踊申遗文本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I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071-02

摘要:中国京剧日本組踊同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遗文书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两个剧种的申遗提名书和申遗确认书进行文本比较,从申遗书的格式和语言、信息传达方式、戏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历史渊源、代表地域、伴奏乐器、以及申遗确认书等方面对比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异同。

关键词:京剧 組踊 申遗提名书 申遗确认书

一、引言

中国的京剧与日本的組踊均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京剧是中国的“国剧”(National Opera);組踊是日本冲绳县的地方戏,保留了当地的语言和文化思想。本文将对比分析这两种戏剧的英文申遗提名书和申遗确认书,从若干方面研究它们的异同点,最后分析两剧申遗成功的国际影响。

二、两个戏剧申遗文本的对比分析

1、相似点:

(1)格式一致,语言正式:

它们都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一要求填写的规范申遗提名书,不但格式一致,而且语言表达正式、严谨,语气严肃、诚恳,用的都是陈述句。 然而,京剧的整份申遗提名书是11页,总共填写3545个词,組踊的申遗提名书共计15页,总共填写4569个词。在“辨别和定义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IDENTIFICATION AND DEFINITION OF THE ELEMENT The element constitut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这一栏中,京剧用了881个词,組踊用了983个词。在“有助于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的可见性和(被保护)意识以及促进(文化)对话”(CONTRIBUTION TO ENSURING VISIBILITY AND AWARENESS AND TO ENCOURAGING DIALOGUE Inscription of the element will contribute to ensuring visibility and awarenes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 encouraging dialogue)这一栏中,京剧用了380个词,組踊用了698个词。

(2) 戏剧的艺术表现方式相似:

京剧和組踊的表演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饰演角色的化装和服饰固定,伴奏乐曲固定,舞台陈设和道具小、巧、精,大的舞台背景是通过演员的表演使观众想象出来的,京剧讲究女扮男装和男扮女装,組踊则全部由男性表演,女性故事人物由男扮女装饰演。

(3) 均提及戏剧 “大师”或 “国宝”:

京剧的申遗提名书中两次提到梅兰芳大师,足见他在国际上的名望。組踊的申遗提名书中提到組踊有两位最高级别的大师被日本奉为“健在的国宝”(Living National Treasures)。

2.两个戏剧的申遗提名书的不同点:

(1)内容取舍不同,信息表达方式不同:

虽然两个剧种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申遗文本的内容首先要做到能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委们看懂,因此戏剧介绍部分应该避免或者尽量少使用多数评委不易理解的词汇表达。可以看出,京剧的申遗提名书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和“牺牲”:文中没有提及京剧用“生、旦、净、末、丑”来表现人物形象。 但是,文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音译词汇,如,列举了5个中国人名,以及“Xipi tune”、“Erhuang tune”(西皮调和二黄调是京剧的两个唱腔)①,但是申遗提名书没有详细解释它们,还有“Jinghu”、“Yueqin”、“Sanxian”、“Bangu”、“Daluo”这些让评委们不易看明白的词汇,此外,还列举了三个中国地名(Beijing、Tianjin、Shanghai),当然,列举地名是必要的。

与之相比,組踊的申遗提名书更具可读性,整个文本用了三个地名 “Okinawa”(冲绳)、“Tokyo”(东京)、“Ryukyu”(琉球),一个日本时期的名称“Meiji Restoration”(明治维新)及两个日本戏剧的名称“Nogaku”(能樂),“Kabuki”(歌舞伎),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生僻的音译词汇了。組踊的伴奏乐器是三弦,文本是用“three-stringed instrument”表达的,这样,国际评委们会很容易理解。

(2)历史渊源不同:

京剧的申遗提名书中提到,京剧起源于民间,兴盛于皇室,取材丰富,主题多样,涉及中国历史,政治,传说等多方面,有3000多个剧目,现在经常上演的约100个剧目。

組踊是1719年琉球国王为迎接来自中国的使节首次上演的,它借鉴了中国戏剧和日本戏剧“Nogaku”(能樂),“Kabuki”(歌舞伎),在琉球政府的管理下创立和传播,作为该王国的官方表演艺术兴盛一时,取材多为琉球的历史和民间传说,主题反映的是儒家的忠与孝,现有剧目约100个。

(3)代表的地域范围不同:

京剧,顾名思义,是以北京为基础,说唱用的是北京方言,因此,中国人都能听懂。京剧的申遗提名书中两次强调京剧是“国剧”(National Opera),在北京、天津和上海都有京剧学院和京剧团,影响遍及中国。

組踊是日本冲绳县古老的地方戏剧,演员表演时说的不是日语,而是该地区处于琉球王国时期的语言,在现在的冲绳县,只有老人能听懂,因此,組踊对于保留和传承琉球王国的语言和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

(4)伴奏乐器不同:

京剧通过不同的曲调表现人物的心情和剧情气氛,此外,还做了两个形象易懂的比喻:把京剧中伴奏用的鼓比作乐队指挥,把京胡演奏家比作交响乐的第一小提琴手,这样,外国读者能很快理解它们的作用。相比之下,組踊的伴奏乐器简单得多,只有三弦。

(5)本国官方对申遗戏剧的保护时间和方式不同:

2006年,中国文化部下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门将京剧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China’s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Lis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与之相比,日本对文化遗产较早地采取了保护措施。早在1972年,根据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第71条第一段,組踊被列入“重要非物质文化財产”(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Property),根据该条法律的第二段,組踊艺术家被定为“組踊传承者”(Bearers of Kumiodori), 同年,他们建立了“传统組踊保存会”(Traditional Kumiodori Preservation Society)。

三、两个戏剧的申遗确认书/同意书的对比分析:

組踊的申遗同意书是一份只有一页的日英对照版。 正文只有一句话, “本同意书确认組踊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日本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在完全知晓,自愿同意并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 另起一段,注上“传统組踊保存会”,签名只有一人。

与之相比,京剧的申遗确认书复杂的多。 共计二十份,前十份是中文版,后十份是前十份的英译版,每份占用一页,共计二十页。第一份至第三份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京剧院院长撰写及签名,第四份是北京京昆艺术学校校长撰写及签名,第五份是北京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撰写及签名。这五份确认书的格式和内容一致,正文均为两段,第一段大体都是“某某组织于何时成立,在京剧方面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本组织了解京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全过程,知晓京剧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事,并在申报过程中做了什么工作。”第二段大体都是“因此,我确认,此次京剧申报代表作名录是在我完全知晓,自愿同意并参与的情况下开展的。”第六份至第十份分别是京剧艺术家王金璐、谭元寿、梅葆玖、李长春及赵葆秀撰写和签名的确认书。这五份的格式和内容与前五份是一致的,正文也均为两段,第一段大体都是“本人某某某,生于何年,何时开始学京剧,专攻哪方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第二段大体都是“作为某派京剧的传人之一,我为京剧做了什么贡献。我参与过京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相关工作,我也完全知晓、自愿同意并积极参与了此次京剧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申报做了什么工作。”

与組涌的“正文一句话”同意书对比,京剧的二十份确认书其实大同小异,都包括了那一句按申遗要求必须写明的一句话:“申报代表作名录是在某某完全知晓,自愿同意并参与的情况下开展的。”这么多份“雷同”的京剧申遗确认书,不知教科文组织的评委们是否有耐性一一翻看。笔者拙见,这种程序方面的工作,还是尽量简化为好,如果这些组织的代表们和各派传人能在一份申遗确认书上签名,岂不让评委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