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统计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统计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通过均值比较和标准差系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从东中西部总体城乡消费水平差异、省际间差异、消费结构城乡差异及同类项目比较几个角度得出相关结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很大,中西部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东部城乡消费绝对差异较小,但城乡省际间差异较大,充分说明了东部地区发展还不平衡;在同一地区,省际间消费差异城乡各不同;并非所有消费项目都是城镇省际差异要小于农村省际差异;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消费结构差异较明显,东部地区大部分消费项目城乡绝对差异居同类比较之首。

[关键词] 城乡差异 统计分析 地域比较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居民之间收入水平、收入的稳定性、生活的外部环境和消费偏好等差异,使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对1980年~2004年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按城乡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作一个大致的阶段划分(见表1),我们可以观察到各阶段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是逐渐扩大的,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均值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居民,不但绝对值差距在扩大,相对倍数也在扩大,由2.18倍扩大到3.2倍。这是我国经济二元结构在消费上的深刻反应,是消费的二元结构。它充分显示出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协调性,然而仅仅分析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还不能全面细致的分析全国的情况,因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域分布一直呈非均衡状态,地域差异显著,城乡差异波动性大。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不同经济地带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表1 四阶段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值表

二、统计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地域划分

为了研究数据获取的方便,本文采用了中国统计局对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十二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九省市;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十省市。

2.均值比较

本文采用均值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均值、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三个指标。

均值是反映一组变量集中趋势的主要指标,在本文中可用来反映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和农村消费的一般水平,其计算公式为:,x为各地区城镇或农村人均消费水平,n为地区样本个数。

标准差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其计算公式为:,其数值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原变量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也就是与变量的平均数大小有关,变量值绝对水平高的,离散程度的值自然也就大,绝对水平低的,离散程度的值自然也就小;另一方面,它们与原变量值的计量单位相同,采用不同计量单位计算的变量值,其离散程度的值也就不同。

为了消除变量平均数不等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即标准差系数,其一般公式是:。本文利用标准差系数的大小来比较东中西部省际间消费差异大小。

3.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均整理自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统计分析

本文分别从纵向及横向两个角度对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1.东中西部居民消费水平均值比较

表2 全国及东中西部消费水平均值

2004年我国城镇人均消费均值为7078元,农村人均消费均值为2313元,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很大,三大经济地带只有东部城乡的人均消费水平均值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城乡消费水平都处于较低状态;从相对数上来看,全国城镇消费水平是农村的3.06倍,中部城乡消费比为3.01,西部城乡消费比为3.89,均大于东部地区城乡差距(2.72);东部地区的城镇消费标准差系数(0.29)大于中部(0.09)西部(0.15)很多,农村消费标准差系数(0.45)也大于中部(0.13)西部(0.14)很多,表明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的地区省际间差异很大,而中部西部城乡居民消费的省际间差异较小。

2.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均值比较

均值比较的结果如表3所示:

(1)各地区城乡消费结构均值比较

东部各项消费结构,城镇与农村差异都较显著,除其他商品与服务项目绝对差异较小外(196.17元),家庭设备及用品(359.3483元)、医疗保健(386.9008元)、居住支出(346.6108元)人均消费差异其次,衣着城乡消费差异为466.2225元,交通通讯630.1191元、文教娱乐762.7959元,差异最大的是食品消费支出,1728.212元。先纵向看,东部城镇各项结构的变异程度都在0.24至0.40之间,农村在0.34至0.68之间,说明东部各地区之间城镇消费结构的变动差异要小于农村的变异程度。再横向看,消费支出中,差异变动范围最小的都是食品,但城镇变动最大的是交通,而农村是居住。

中部消费支出城乡绝对差异最小的是其他支出,其次是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居住,再次是交通通讯、衣着和食品支出。纵向看,城镇的标准差系数变动范围从0.09(居住)至0.21(家庭设备及用品),农村从0.15(家庭设备及用品)至0.26(其他),横向看,家庭设备、文教娱乐两项的标准差系数城镇大于农村,说明城镇两项消费支出的变动差异较农村分散。

西部消费支出的绝对差异最小的是其他服务支出,其次是家庭设备及用品、居住、医疗保健,再次是交通通讯、衣着,文教娱乐,最后是食品。相对差异从纵向看,城镇标准差系数从0.16(文教)至0.31(交通),农村从0.15(食品)至0.42(交通),从横向看,食品、家庭设备、其他三项消费支出城镇比农村的变动程度大。

(2)消费结构的地区性均值比较

食品消费城乡差异较小的是中部,东部最大,东部和中部的变异程度都是农村大于城镇,但西部是城镇大于农村。

衣着消费城乡差异较小的是东部,西部最大,变异程度农村大于城镇。

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城乡差异较小的是中部,东部最大,变异程度农村大于城镇的是东部,而中部和西部是城镇大于农村。

医疗保健消费城乡消费差异较小的是中部,东部最大,变异程度都是农村大于城镇。

交通通讯消费城乡差异较小的是中部,东部最大,变异程度都是农村大于城镇。

文教娱乐消费城乡差异较小的是中部,东部最大,变异程度农村大于城镇的是东部和西部,中部是城镇大于农村。

居住消费城乡差异较小的是西部,东部最大,变异程度农村大于城镇。

其他消费城乡差异了小的是中部,最大的是东部,变异程度农村大于城镇的是东部和中部,西部城乡基本相当。

四、结论与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得以下结论,并对结论做出一些分析。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很大,中西部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1)城乡收入差别是城乡消费差异的原因之一

城乡收入差异充分显示出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据2004年数据测算,我国东部十二省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在2.20至3.12的范围之内,平均为2.65,标准差为0.43;而中部九省市城乡收入比在2.49至3.11之内,平均数为2.87,标准差为0.23;西部十省市城乡收入比在3.06至4.89之内,平均数为3.88,标准差为0.63。而东中西部城乡人均消费比分别为2.72,3.01及3.89,与收入水平的发展态势高度一致,收入是消费的函数,因此城乡收入差别是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消费二元结构是城乡消费差异的另一主要原因

本文认为城乡收入差别不是城乡消费差别的全部影响因素,因为我国城乡历史上就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结构,中国城市人口享受较多的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又大多是具有公益性或只需极少付出的,如城市的道路、公共交通、水电设施及公共娱乐与休闲设施等,其消费环境较完善,而在农村,水电通讯、道路、公共交通、公共娱乐性设施不完备,而且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农村金融体系壁垒太高,医疗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居民安全感不足。从而表现为消费结构上的城乡二元差异,经济的差异已经造成了不同区域在制度及硬件上的差异,而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更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消费观念、消费层次上的差异。

2.东部城乡消费绝对差异较小,但城乡省际间差异较大,充分说明了东部地区发展还不平衡;在同一地区,省际间消费差异城乡各不同;并非所有消费项目都是城镇省际差异要小于农村省际差异

东部十二省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平均水平为8478.55元,处于平均水平之上的有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平均水平为3122.25元,处于平均水平之上的有北京、上海、浙江。其平均数值之所以较高,主要在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较高的消费水平,城乡标准差都很大,东部地区经济虽然是发展的,城乡之间差异不大,但在东部各地区间却差异较大,这充分说明了东部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正如尹世杰所说: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域差异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集中表现和缩影。

东部地区省际间消费差异最大的城镇是交通通讯(0.41),农村是居住(0.68);最小的都是食品(0.24,0.34);中部地区省际间消费差异最大的城镇是家庭设备(0.21),农村是其它(0.26);最小的城镇是家庭设备(0.10),农村是居住(0.16);西部地区省际间消费差异最大的都是交通通讯(0.31,0.42),最小的城镇是文教(0.17),农村是食品(0.16)。 东部城镇和农村的消费水平相对差异突出,分别为0.41和0.68,这说明东部省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再一次证实了东部地区省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观点。相对来说,中部地区城乡消费差异不大,省区间差异也不大,这表明中部发展水平具有相对一致性。西部农村的省际间差异相对大一些。

3.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消费结构差异较明显,东部地区大部分消费项目城乡绝对差异居同类比较之首

按城乡消费绝对差异从小到大排列各地区的消费结构,东部地区:其他商品与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居住支出、衣着、交通、文教、食品;中部地区:其他商品与服务、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居住、通讯、文教、衣着、食品;西部地区:其他商品与服务、家庭设备、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衣着、文教娱乐、食品。消费结构差异的大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食品是三大地区城乡差异最大的项目,家庭设备用品及其他是三大地区城乡差异最小的项目。

民以食为天,当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不再追求的是食品的数量,而是追求食品的质量和营养,我国城镇基本已达到此水平,而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还较低,大部分仍停留在吃饱的状态。以各地区城乡消费食油及蛋类为例,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油脂类89.43元,而农村人均消费食油仅6.33公斤,中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油脂类87.72元,农村人均消费食油仅5.94公斤,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油脂类87.91元,农村人均消费食油仅3.78公斤,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蛋类70.86元,农村人均消费蛋类5.9公斤,中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蛋类64.64元,农村人均消费蛋类5.25公斤,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蛋类78.08元,农村人均消费蛋类2.14公斤,因资料数据的限制,本文只能做这样的比较,但按目前市场上普通油价格及蛋类价格匡算可知城乡人均油脂类消费及人均蛋类消费相差悬殊。

家庭设备及用品城镇已基本饱和,所以消费支出数额不大,而农村鉴于基础设施费用高昂(如电费单价过高)的特点,在家庭设备及用品上支出也不会太多,因此出现了在此项目上城乡消费差异不显著的特征。如2004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有93.72台,农村39.57台,中部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有85.35台,农村10.71台,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有85.53台,农村7.68台,而2003年东部城镇居民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有92.13台,农村36.31台,中部地区城镇拥有83.23台,农村9.39台,西部地区城镇拥有84.45台,农村 6.8台,从增长量上来看,东部城镇增长了1.59台,农村土产节3.26台,中部城镇增长了2.12台,农村增长了1.32台,西部地区城镇增长了1.08台,农村增长了0.88台,可见东中西部对于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城乡差异并不是很大。

医疗保健支出、娱乐教育文化支出上的差异,主要是地区经济及城乡二元差异所致,如医疗保健制度仅对城镇职工有公费医疗保障,且医疗保健的设施和管理体系较健全,而广大农村居民既没有政策性的医疗保健制度保障,又没有在医疗保健上投保分散医疗支出的风险,医疗支出的直接落到了农民身上。且缺乏健全的医疗保健设施和高水平的医护人员,缺医少药问题较突出,在贫困地区问题更为严重。并且不同经济地带对医疗保健的保障程度是有差异的。

参考文献:

[1]王选选: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比较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2]高觉民: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及其加剧的原因分析.消费经济[J].2005年第1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