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独特形式,发展迅速,其通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近年来将通识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以该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考察该校通识教育开展的现状,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指出该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为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通识教育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背景及目的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学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识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的教育,进而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自建校以来就以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对学生开展通识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该校正着力加强通识教育的开展,并进一步深化通识教育改革,为了能更好地制定相关改革措施,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真实地了解该校通识教育开展的现状、学生对于通识教育的看法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为下一步的通识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2 调查内容和范围

本次问卷调查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大二以上(含大二)在校本科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校通识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识教育概念的普及度、通识教育课程的影响力、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度、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满意度和期望度、该校通识教育师资力量以及对该校通识教育的建议。本次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412份,问卷回收率82.4%,有效率为100%。因该校大一学生未选修过公共选修课,所以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为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大二学生比例为68.7%,大三比例为29.8%,大三比例为1.5%。其中理工科学生占67%,文科学生占33%,男生比例为71.4%,女生比例为28.6%。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通识教育开设现状

自建校以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就开设了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来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公共必修课是全校性的必修课,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外语课程、计算机课程、体育和军事课程等;公共选修课主要是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包含了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因通识教育课程中公共必修课的设置情况与其他高校基本一致,本文主要调查分析该校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该校2012-2013学年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为例,共开设54门课程,69个课堂,以每班平均容纳70人计算,每学期约有4800名学生可以选到课程。从已经开设的选修课来看,主要涉及哲学(1门)、文学(10门)、史学(1门)、法学(9门)、文艺学(9门)、军事学(2门)、管理学(6门)、理学(6门)、工学(10门)等9大学科门类。该校公共选修课以“教师申报一专家评审一开课实施”的方式逐步建设和不断完善,课程通常安排在晚上,每周一次课,一次课3个学时,2013级之前的学生在毕业时必须修满6个学分的公共选修课方可正常毕业。

3.2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2.1学生对通识教育认识不足,概念不清

我们在学生中调查了“你是否了解通识教育?”这一问题,只有3.7%的学生对通识教育非常了解,19.9%的学生比较了解,而55%的学生表示不很了解,甚至有21.4%的学生从没听说过通识教育。大部分学生对通识教育不了解,对其认识不足,所以学校在通识教育的宣传方面还需加强。在对学生解释了何为通识教育之后,我们对“你认为开展通识教育有必要吗?”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其结果是15.3%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70.4%认为有必要,14%的学生觉得无所谓,仅有0.3%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开。如此看来,学生对通识教育普遍都是支持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也是受到学生欢迎的。而且就学生已选修过的公共选修课来看,10.9%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他们很有帮助,71.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只有3.9%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以上调查结果说明,通识教育不仅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学生实际需求所在。学生普遍认为通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提升道德修养,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3.2.2公共选修课课程数量少,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低

目前,国内高校一般通过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0%以上,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的通识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分别为32.9%、39%、43.1%、31.4%,28.9%(数据来源见各学校2005~2006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而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通识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1.4%,这一数据说明该校通识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明显偏低。然后从通识教育课程的数量分析,2012-2013学年该校共开设公共选修课54门,这与其他公办院校相比,数量还偏少,如2005年北京大学就已开设300门通选课,浙江大学开设了298门通选课。当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公共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3%,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该比例分别为11.4%、5.8%、8.8%、8.9%、9.2%(数据来源见各学校2005-2006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由此可见,该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在整个学分中所占比例偏低,学生接受的基本是专业教育。

3.2.3公共选修课的修读要求缺乏学科和领域限制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在公共选修课的修读方式上,没有像其他高校一样作相关限制,2013级之前的学生只要修满6个学分的选修课(大概3门课程),就能达到毕业时的学分要求,这导致有些学生选修的课程基本都是属于同一领域的课程,课程内容相近,没有达到通识教育多样化的目的。而对于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的必要性,80%的学生认为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必要,只有7.3%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还有12.7%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所以,学校应该完善选修制度,在学科领域、课程类别等方面做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让通识选修课真正发挥其教育多元化的作用。

3.2.4课程设置较随意,缺乏合理的课程模块

从已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来看,该校公选课程开设较随意,课程领域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在课程结构上论证不足,课程内容功夫不够,造成“拼盘”的现象。我们在对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12.9%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目前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认为设置合理;70.9%的学生认为设置一般,比较满意;还有16.2%的学生认为设置不合理,有待改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虽然目前已经开设54门选修课,但有些课程内容偏浅,考核要求较低,容易造成通识教育成为“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每门课程都懂一点”的知识教育,课程设置中缺乏完整的课程开设模块,忽略了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将背离通识教育的真正目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公共选修课因为缺少合理的课程模块,造成了整体面貌“杂、散、乱”的“拼盘化”课程体系。并且课程的设置也没有照顾到学科间的联系,很少有跨学科的课程,这不利于达到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观国内大部分重点大学,都开设了一些跨学科课程,比如北京大学就开设了如数学与文化、科学与文化、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跨文化交际等跨学科课程。

3.3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3.3.1与通识教育相关的管理机构与管理体制不健全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对通识教育非常重视,在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上也已经初见规模,但是与通识教育相关的管理机构与管理体制还不健全。目前,国内很多重点院校都已经建立了“大平台”课程体系来开展通识教育,如北京大学推行“元培计划”,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南京大学设立“匡亚明学院”,纷纷在低年级实行跨专业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目前虽然已经搭建了以公共必修课课和公共选修课为主要形式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但是该校在通识教育这方面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并未达到规范化与科学化的标准。比如学校目前还没有建立真正的通识教育教研室,虽然已经具备了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但后者更专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就会导致通识课程的发展较为滞后,通识教育的宣传缺乏力度,教学管理方面也没有专业课严谨。而且选修课一般都安排在晚上,在课程管理上也存在一定困难,除了学生评教外,没有督导小组和教务部门长期有效的监控,这必然影响教学质量,课程质量好坏与否也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所以,只有建立完善的考核和监管体系,才能促进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3.2通识课程教学缺乏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的观念

在对“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公共选修课教师的教学态度”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59.2%的学生认为该校公共选修课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负责,37.3%的学生认为态度一般,只有3.5%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认真,敷衍应付。这说明大部分公共选修课教师的教学态度都是很认真的,得到了学生的肯定。而有些老师对选修课的教学有所松懈,比如有的教师在做好一份教案后,就一直沿用,没有及时更新课件和教案;有的老师直接将专业课的教案用于选修课的教学,没有考虑到选修课的教学对象,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的老师对选修课不重视,也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考勤和作业都不做严格要求,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另外,通过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通识课程方面采取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可以发现他们采用的一般都是讨论等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而我们的通识教育还停留在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上,鲜少出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的现象。这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中也能反映出来,49.8%的学生满意他们已选修过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方法,41.9%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一般,还有8.3%的学生不满意目前的教学方法。

3.3.3公共选修课师资力量薄弱

大部分人认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通识课程的教学要求比较低,事实上,通识课程虽然不像专业课那样,对专业知识的精深度要求很高,但是它要求教师有更广泛的知识面、更活跃的思维。从目前该校的师资情况来看,真正符合这一要求的教师还不多,一般的老师都重视专业教育,在其他方面的知识并不精通,特别是一些文史哲类的通识课程,需要老师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选修课师资力量薄弱是短期内难以缓解的问题。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也影响教学的最终效果,使得一些学生不太重视公共选修课。在对该校开设的通识选修课教学内容的满意度的调查中,36.7%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57.7%的学生认为内容一般,5.6%的学生不满意。这说明,目前已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的内容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课程内容供给上还需要下功夫。而目前流行的网络课程,有利于弥补这方面的缺失,我们也调查了网络课程在通识教育上的作用,17.9%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66.2%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仅有7%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还有8.9%的学生对网络课程不太了解,对其作用不清楚。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既可以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不足的难题,也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学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