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步精作 互助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步精作 互助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五步精作、互助学习”法秉承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小先生”等理念,以小组互助合作为学习形式,以问题导学为手段,以小组积分制竞赛为激励,以促进全体学生成长为核心,根据学生课堂心理状态的五个时区,精心设计五大步骤、两小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概念”及“鱼牛”现象,积极调控,实时评价与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其主体性,促进各层次学生都获得成长的机会。

关键词:五步精作;互助学习;学生课堂心理;“鱼牛”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77-02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未来五年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实阶段――教育改革劲风伊始。作为年富力强的一线教师,理应担负起培养民族未来、提高教育水平的历史重任,冲当教改急先锋。几年来,本人边学习边探索,终有所获,并整理如下。

一、“五步精作、互助学习”的特点

“五步精作、互助学习”法以互助学习、展示竞赛为主要学习形式,根据学生课堂心理状态的五个时区,将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精心设计为“精彩一引”(课题引入)、“快乐冲锋”(自主学习)、“我是老师”(互助学习、竞赛展示)、“不惧考验”(当堂检测)、“必有所得”(每日反思)五个步骤,其中“我是老师”含“我是小老师”和“我是大老师”两个小环节。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概念”及“鱼牛”现象,主动介入,积极引导,恪守“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充分信任学生,促进各层次学生的成长和提高。

二、“五步精作、互助学习”的理论依据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在45分钟之内,学生的生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在课堂上具体体现为:角色进入时区(5分钟)【波谷】―第一黄金时区(20分钟)【波峰】―心理过渡时区(5分钟)【波谷】―第二黄金时区(10分钟)【波峰】―总结回应时区(5分钟)【波谷】。切实遵循和利用学生课堂心理变化的这一规律,就能做到学教顺畅、事半功倍。“五步精作、互助学习”就是基于这一理论启发,将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精心设计为“精彩一引”、“快乐冲锋”、“我是老师”、“不惧考验”、“必有所得”五个步骤以及两个小环节,并以“我是老师”这一步骤将“第一黄金时区”、“心理过渡区”与“第二黄金时区”三者有机融为一体,持续维持学生的课堂兴奋度,弹性处理学生课堂心理发展的波谷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利用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三、“五步精作、互助学习”的流程与提示

(一)“五步精作、互助学习”的流程表

(二)核心提示

1.把握课堂节奏,尊重学生主体性。因学情不同,在课堂行进中,时间上会有相当大的不可控性。因此,在学生活动中要积极介入,适时引导,恪守各环节计划用时,保证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性,但一定要控制教师参与时间。同时,要合理预设学习目标,要求不要太高,内容不要太多,根据学情合理增删课时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发言;学生表达不清楚或有困难的,教师可少发言。在课堂活动中遇到共性问题,要尽量让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解决。要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问题,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2.避免“鱼牛”现象,落实三维目标。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首选实际体验、实物展示,次选教具、多媒体演示,尽量不选抽象描述。教学举例要多选学生身边的、关心的、熟悉的例子,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获得切实体验的机会和经历。引导学生互助学习和上讲台讲解时积极利用实物、教具模型和板书板画,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做到“教学做合一”,避免“鱼牛”现象。

3.适当打造程式,减少组织时耗。程式规则:(1)反馈示意法:举手表示问题解决,举拳头表示有问题,无示意表示没有集中注意力。(2)小组积分法:以“快乐冲锋”环节中举手的各组小老师人数为基础分(1分/人),凡在随后各环节中没有示意反馈的、不举手被提问且答错的组扣分,其余一律加分。加分细则:各组讲解问题正确一人/次加一分,上讲台讲解加一分,脱稿讲解加一分,有板书或教具展示加一分,获得自发掌声加一分(累积加分制),讲解错误或失败不加分、不扣分。从基础分最低的小组开始讲解,其余均按举手先后顺序获得“大老师”讲解权,举手不分先后时,举手人数较多的小组优先。(3)“大老师”讲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方便“师生”交流,并实时引导“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大老师”的助学作用,实现教学效果无死角。

参考文献:

[1]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2]俞国良.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