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中的临床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下肢静脉血栓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疑似和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疑似和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日益常见的、后果严重的卧床并发症。常见于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凝血障碍疾病、下肢急性创伤及下肢、腹部和盆腔等手术后等[1]。往往表现为单侧下肢难以消除的肿胀和疼痛,治疗不及时或处置不当时容易并发肺动脉栓塞及心、脑血管意外等致死性严重后果。如何早期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潜在高危病情,为临床原发病的诊治提供一个可靠的便捷的指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 月~2013年3 月收治的40例疑似和确诊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DVT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 月~2013年3 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疑似和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40 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4~75岁,平均(53.9±11.2)岁。病程6 h~10年,症状主要为下肢肿胀、疼痛、跛行。两侧肢体膝下10 cm周径、膝上10 cm周径相差>2c m。所有患者均为髋部外伤、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病变者20例为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未发现病变者为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重症感染、肿瘤、肝、肾疾病等。

1.2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受试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超过正常参考范围即为阳性。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股静脉、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壁、内膜的光滑程度、血管腔内结构、血管径的大小、血流充盈的情况、频谱多普勒流速曲线,及血栓的部位、大小、形态、管腔阻塞情况等。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P

2结果

2.1 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 疑似和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性分析 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呈正相关(r

2.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20例患者中在治疗过程中有6例症状持续加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的20例患者经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当下肢肿胀和对侧比较无明显变化时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见表2。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下肢髋部骨折、外伤后,下肢深静脉损伤、静脉的血流缓慢,出现高凝状态,在下肢固定、卧床时机体血液循环系统凝血和抗凝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深静脉血管内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形成交联纤维蛋白,使血管内的血小板和红细胞异常凝聚,发生异常凝血现象,形成深静脉内血栓。与此同时机体的纤溶系统亦被激活,生成的纤溶酶将交联纤维蛋白降解成多种多聚体,D-二聚体是其中分子量最小降解的产物[2]。因此可以将D-二聚体的含量作为体内凝血状态的标志物之一。

D-二聚体水平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骨折患者伤后骨组织受到损伤, 局部组织释放出大量的组织因子、凝血活酶激活物, 外源性凝血被激活[3]。同时骨折患者的血管亦受到损伤,可以导致内源性凝血的激活。这样体内的凝血系统被激活,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具有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 险[4]。本组病例中疑似和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D-二聚体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理论上,D-二聚体的水平与血栓形成后激活的纤溶系统溶栓活性有关。本组病例中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疑似组。说明D-二聚体水平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有明显的相关性[5]。

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观察。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有6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前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而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的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后, D-二聚体水平却明显下降。因此血浆D- 二聚体水平的动态检测可以在临床上指导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的治疗和疗效的观察[6]。

因此,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反映机体的凝血平衡状态。D-二聚体的水平不仅能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且还可以动态观察指导临床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策略和效果。D-二聚体检测迅速、经济、方便,而且敏感性强、阴性预测值高,可以作为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首选筛查排除指标。

参考文献:

[1]王国杰,张灼锦.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68-2370.

[2]张春荣.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440-1442.

[3]边树疆,朱兵,血浆D- 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11(19):3764-3767.

[4]姜海峰,管世江.骨折患者血清中D 一二聚体的检测及其的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544-545 .

[5]孟红.骨折患者血清中D 一二聚体检测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104-105.

[6]蔡灵英.D-二聚体测定在静脉血栓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26(5):122-123.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