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教育状况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教育状况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以社会调查报告为基础形成,选取临洮县洮阳中学,临洮一中和明德中学七年级、八年级共一百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状况、生活环境、学习状况、心理状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分析研究,以此希望得到有效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6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02-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很多学者的研究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得出的研究结论大致为:农村留守儿童即心理障碍或者心理失范儿童,在心理健康、学习成绩、道德发展、人身安全、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可逆转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儿童与父母的分离所造成的监护和管教缺失。本文希望通过对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实地调查,从实际出发抛弃先入为主的“问题儿童”倾向,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和教育的真实状况,以此为立足点提出可行之策。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的基本经过

临洮县属于甘肃省定西市,是定西市所属发展最快、劳务输出最大的地区,因此相较于定西市其他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比较突出。根据《甘肃发展年鉴》的数据,2012年临洮县输出城乡剩余劳动力11万人次,其中组织输出 6.6万人次,2011年在农村住户总收入中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为837.6元,相较于2009年增长了62.3%。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情况。以临洮县洮阳中学、临洮一中和明德中学抽取100名初一、初二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问卷》,具体方法为:对洮阳中学、临洮二中、明德中学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在两届中学生中各抽取50名学生。发放问卷数量为100份,回收问卷94份,问卷回收率为94%,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状况分析

对三所中学共一百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收入主要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分别所占比例为38.3%和31.9%。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的原因中有54.3%是因为父母有一方外出打工。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到45.7%且和农村留守儿童同住的监护人没上过学和小学文化的分别为38.3%、33.0%,农村留守儿童每月的花销100元以下的占到43.6%,有57.4%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同住成年家属的主要责任为照顾日常生活。

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与其他地区农村家庭一样主要以务农和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外出打工父母回家频次较低且农村留守儿童同住成年家属文化水平低。农村留守儿童对于同住成年家属心理认同感不足,缺乏心灵沟通,仅认为同住成年家属以照顾日常生活为主,体现出同住成年家属仅停留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

(二)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分析

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他们年龄很小就普遍参与到农务中。调查显示帮助同住成年家属干家务的高达91.5%,有54.2%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现居住卫生状况与父母在家时一样,且50%的认为得到了生理卫生知识的指导,以上数据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父母外出而缺乏生理卫生的指导,经常帮家里干活,生活态度乐观。

(三)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分析

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影响的,但存在消极影响与积极作用之分。调查中,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能体会到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与不易,并把此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动力,表示要好好学习来报答父母,所以,他们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也比较好。调查结果显示有42.6%的认为自己的学习良好,且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比较满意的达到50%,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影响的占到60.6%。但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同住成年家属对于他们的学习只能给与很小一部分的辅导,不满意度占到38.3%。

(四)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分析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且表现出自闭、对人焦虑、自责、冲动、学习焦虑与孤独的倾向,但是根据调查显现47.9%的调查者呈现出性格外向,自信,自理能力强,而且能够理解父母的做法,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的动力,自觉上进,积极乐观。电话是父母与农村留守儿童最重要的联系方式,但是联系频率普遍较低,时间较短。根据调查只有近四分之三的农村留守儿童每周能与父母通上电话,而每个月都和父母通电话的占到近三成。这些表明亲子间的沟通不够,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孩子在家思念父母,希望父母常回家的占到47.9%。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理解父母、支持父母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普遍认为情感满足不够,他们不仅仅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生理的满足更多的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内心交流与情感支持,在遇到困难时有话对父母说,在受到欺负时有父母的开导,有压力时可以从父母处得到慰籍。根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中遇到困难希望从父母处得到帮助的占到四分之三,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受到欺负的占到近三成。农村留守儿童在参加集体活动和交朋友方面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分别占到五成,表现出对生活态度的积极向上。农村留守儿童心智比较成熟,遇事沉稳,在如果未来的学习生活目标与父母的意愿不一致时近七成的的选择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争取支持与理解。

(五)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分析

1.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分析。调查显示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放松对自己的监管,且对于他们的学习父母要求严格,尤其是对于迟到、早退、旷课近九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家长持坚决的反对态度。这与大多数学者研究的结果相反,并不是呈现出重养轻教的现象,反而表现的更为重视。社会转型期使得外出打工的父母更多的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更加注重让自己的孩子获取知识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对于学校的家长会,同住成年家属也体现出积极性,近六成的表示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而且也愿意与老师沟通,希望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2.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分析。学校教育是培育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摇篮,而在学校教育部分的调查中显现出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有85.1%的学生不清楚学校是否曾经举办过学校家庭教育,这与此前家长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家庭教育形成很大差距。同时对于家访的调查也显现出学校以及教师的关爱不够,有55.3%的选择了老师一次也没有进行过家访。对于学校有没有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40.4%的被调查者明确知道学校没有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而50%的选择了不知道。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和其他地区的农户家庭没有多大差距,以外出打工为主支撑家庭。家庭成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当地生活水平不高。同住成年家属关怀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初级层面,心理认同感不足。

2.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状况与父母在家时一样,并没有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受影响。

3.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积极性,但是由于同住成年家属文化水平低,监护人(同住成年家属)教育的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明显落差。

4.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父母外出而而表现出孤僻、放纵、任性的性格,相反表现出心智比较成熟,稳重积极乐观。对于父母外出打工表示理解与担忧,遇事与父母主动沟通以达到双方满意。集体意识强,喜欢结交朋友,但是明显的与学校老师沟通不够。

5.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呈现出家庭教育的严格性,父母对子女学习的支持以及对学校教育在形式上的高度配合性;学校教育方面呈现出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建议

临洮县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与父母、同住成年家属、老师缺乏沟通,父母教育能力与子女教育欲求衔接不够以及学校管理制度不到位等方面。对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孩子和父母配合,也需要学校的配合,尤其是父母与子女的互动,子女自身价值观的树立最为重要。

1.父母与子女间应该学会亲情沟通。农村留守儿童所呈现出的问题并不是身体的“留守”,而在于心理的“留守”。父母作为儿童成长的支持源,应经常保持与孩子良好的情感沟通,除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之外,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提供时空隔绝不断地亲情支持,尽可能降低由于留守对于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2.搭建远程家庭教育平台。家庭教育功能是亲情和情子关系的自然延伸,家庭外部的关注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父母不能在留守子女身边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并不一定以为这就不能对孩子进行教育。虽然临洮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可以借助最普通的手机为孩子们搭建起教育技术远程平台,整合政府、学校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信息,以此达到多方式的交流。例如可以通过“爱心邮箱”、“亲情聊天室”使孩子们敞开心扉向父母咨询一些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父母传递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能使孩子从心理感到不再“留守”。

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亲情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亲子关系关乎儿童的人格发展,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和基石。从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孩子希望和自己的父母成为像朋友一样的关系,遇到问题、困难时可以从父母处得到帮助,平时可以说心里的小秘密。父母在与子女的联系中应多关注子女的健康人格培养,多传递正确的认识,言传身教,积极引发孩子多锻炼多思考。学校不仅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等级制度,而是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平等的教育平台。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的摇篮,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例如创办心理咨询室、心里发泄室、秘密邮箱等,多举办集体活动,使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受成长点滴,学会团结合作互助。

参考文献:

[1]杨靖.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证研究――以湖北省竹溪县初中生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2]赵兴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质与解决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47(3).

[3]郑荣,张雅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校,2012,(02).

[4]魏凤英.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01).

[5]贺建云.也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自立人格的培养[J].岱宗学刊,2011,15(04):76-78.

[6]陈鹤琴.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2(09).

[7]郭伟青.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J].龙岩学院学报,2011,29(7).

[8]徐成虎.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引导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12(7).

作者简介:韦俏俏(1987-),女,汉族,甘肃定西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通讯作者:周晓涛(1972-),女,四川蓬安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法律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法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