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政府研发补贴与经济发展质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政府研发补贴与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供给结构性改革下经济转型和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在于创新,而补贴则是目前政府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路径。文章讨论了政府研发补贴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贴通过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并且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影响有所差异。政府研发补贴要通过引导企业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创新,激励国有企业发挥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以及建立和完善创新配套措施,扶持企业成为真正推动经济高质高效发展的生力军。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发补贴;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质量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7 -02

一、引言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经济总量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整体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以来,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立足于现阶段及未来中长期经济发展实践,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不断压缩的宏观调控弹性空间,严重错位的供给与需求匹配、中等收入陷阱以及胡焕庸线“半壁压强型”能源环境制约等结构性问题的挑战。中央财经小组多次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推进经济结构由不平衡向较平衡状态的调整,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一条主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是经济发展的方向,而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核心手段。新增长理论认为研发投入是驱动科技进步,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最直接来源。由于创新活动存在明显的正外部性效应和非排他性,先进的创新技术一经产生便会迅速使得市场上其他竞争者受益,从而降低了企业研发收益的预期,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少于社会所期望的最优水平并抑制了经济发展。因此,通过政府研发补贴弥补由于外部性所造成的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成本过高的问题,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提升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本文从微观层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政府研发补贴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以进一步剖析政府研发补贴能够全面提升全社会整体创新效率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二、数据说明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首先,从上市公司的公开报表等信息中通过手工方式搜集了有关政府补贴创新投入的数据,研发补贴数据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表中“营业外收入”科目下“政府补贴”明细中整理获得。本文在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后,对数据做了如下处理:①删除主营业务利润、就业人数、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资本支出等关键指标缺失的观测样本。②剔除了从业人员数小于10人的企业。③用winsorize方法对关键变量在1%的水平上的前后极端值进行了处理。相关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万德数据库。

(二)模型设计

本文选取Olley and Pakes(1996)方法计算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在充分考虑中国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将计量模型具体设定如下:

TFPit=α0+α1subsidyit+α2Zit+μprovince+μyear+εit

其中,TFPit为企业i在第t年的全要素生产率;subsdyit表示企业i在第t年所获得的政府研发补贴的强度;Zit表示其他影响企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控制变量;εit表示估计方程的残差。为了避免回归过程中重要解释变量的遗漏问题,本文在回归中控制了样本所属的地区和年份的固定效应。

核心解释变量:政府研发补贴强度,本文对政府研发补贴进行了去规模化的处理,定义政府研发补贴强度为企业所获得的政府研发补贴额占企业固定资产净额的百分比。

控制变量包括:1.企业的人力资本(H)。定义为企业中所拥有的大专及以上文凭的劳动力数量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该指数反映了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2.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度(HHI),定义为根据证监会2012行业分类标准,通过各行业企业的总资产计算出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该指数反映了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结构。3.企业的年龄(age),定义为企业有效成立时间的对数值。4.企业的规模(size),定义为企业年均员工人数的对数值。5.企业的融资约束(finance),定义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全样本分成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个子样本,以考察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估计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补贴变量subsidy在全样本和非国有企业样本下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而对国有企业样本的影响只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小于非国有企业。这说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政府研发补贴有效地提高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但是带来的经济质量的提升效果却甚微。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国有企业在较短时间内研发投入迅速提升,却引发了研发方面“重规模轻质量”的问题。对此可能的原因在于,第一、与非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比,国有企业创新的目标可能更多的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创新驱动力的提升而并非企业自身的利益。第二、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在政府不了解企业全部信息的情况下,政府对研发投入的刺激性政策并未能引导国有企业将研发投资投入到行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领域,而是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模仿创新领域。

在企业层面需要关注的控制变量中,(1)企业的人力资本H的估计结果在各模型下都十分的显著。这说明,立足于中国结构性减速时期,物化于人力资本的新知识、新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技术创新的新要素、新动能。(2)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度HHI的估计结果显著正,说明垄断程度越高的行业越能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3)企业的年龄变量age与企业的规模变量size估计结果显著为负,这说明在位时间越久与规模越大的企业并不希望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而丧失垄断利润,对创新持有排斥的态度。(4)企业的融资约束 的估计结果显著为负,这说明资金的缺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升。

三、结论和启示

本文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国政府研发补贴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影响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政府研发补贴有效激励了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加快了经济增长引擎从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但政府研发补贴对促进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能力有所差异,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研发创新存在着“重规模轻质量”的问题。

上述研究结果蕴含着相应的政策涵义主要有:第一,政府应当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源头的支持并引导企业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创新。要切实提高创新企业的受惠程度,增强其创新积极性,对于投入风险大、技术溢出效应强的重大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政府应加大对这些项目的支持力度并积极组织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创新。第二,政府研发补贴要激励国有企业发挥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政府应当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并监督其提高研发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帮助国有企业提高企业科研开发的软实力。第三,政府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创新配套措施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主要包括推进金融改革,对选择性融资支持机制下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根本性转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人力资源流动尤其是高层次人力资本流动的制度障碍,解决资本市场,要素市场等领域的割裂问题;建立健全专利保护体系,保障企业充分享有技术研发专利和知识产权,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产业研发创新氛围。

参考文献:

[1]解维敏,唐清泉.政府R&D资助,企业R&D支出与自主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9,(06):86-99.

[2]陆国庆,王舟,张春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研发补贴的绩效研究[J].经济研究,2014,(07):44-55.

[3]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 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J]. 经济研究,2009,(10):87-98.

[4]顾元媛,沈坤荣.地方政府行为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市政府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10):77-88.

[5]任曙明,张静.补贴、寻租成本与加成率―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10):1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