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空间布局的无主体游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彰显的是理性的技术制造,给予人的是威严和压迫之感,而后现代建筑哲学与文化则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建筑空间布局的解构,绽现了建筑空间布局的无主体游戏。在此游戏中,人与建筑的始源体关系得到了揭示,无主体游戏的建筑空间布局才真正成为适于生命栖居的本真生命家园。
关键词:逻各斯中心主义;建筑空间布局;无主体游戏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2-0043-02
1 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
建筑是人类的生命和精神家园,但以逻各斯主义为中心的建筑文化及建筑空间布局是对差异性的人的漠视,因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追求的是形而上学的“单一性”,其彰显的是建筑的威严与宏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所制造的“人的家园”中的“人”必然是“大写的人”, “大写的人”是人类的整体形象――此种建筑布局彰显的是一个人的权威,如皇宫就是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建筑布局的典型代表,彰显的是皇帝一个人的权威,民众不过是个整体的形象而已。
“单一性”与“差异性”的矛盾一直是建筑文化中的主要问题,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单一性强调的是形而上学的“一”,在现实的建筑实践中表现的是追求建筑风格的统一性,或者在群体的建筑中,以某一建筑为中心的设计。如一所大学的建筑空间布局,图书馆是主体性的建筑,高大巍峨,坐落于校园的中心,彰显着知识的尊贵与统治。如图1中的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图书馆就座落在整个校园的中心位置,气势雄伟,别具一格。而“差异性”体现的是多元化的风格,差异性展现不出终极的意义,差异性的意义是对于差异的个体的人来说的,所面对的是“小写的人”。差异性的建筑空间布局立足于人的差异性,把人看成是活生生的有情感、尊严和生命的肉体,差异性的建筑布局着眼的是人的具体生活特性来规划建筑布局。
逻各斯中心主义是德国哲学家克拉格斯的发明,主要是指西方哲学与文化的形而上学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根本问题是基础主义,也就是说意义、真理、理性等作为基础都是自明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反应在建筑文化上就是强调建筑主体结构的优先性意义,追求形而上学的统一建筑风格,或者是在宏大的建筑群体中以某一建筑为主体、为中心,其他建筑为辅助,处于次要地位,而主体建筑则给人一种威慑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彰显建筑自身的宏大与统一,这种建筑空间布局恰恰是对差异的人的忽视。
就中国建筑哲学的逻各斯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来说,
中国文化中历来追求一种秩序情结,当然这是和中国从古到今的人文环境分不开的。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注重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三纲五常”,人有等级差别,追求的是一种秩序情结,对秩序情结的追求其实是对统治者统治的合理化和合法化的道德表现。在建筑文化上,建筑文化的实践即建筑的空间布局也就出现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空间布局方式,由于人的等级差别,在建筑的规模与建筑的装饰上,也是不同的。现以宏观的皇家建筑、中观的宗教建筑以及微观的居民院落建筑为例来研究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建筑空间布局中的体现,即现代社会对此三种建筑形态的空间布局进行可能的消解所产生的情况。
宏观方面的皇城建筑空间布局是以封建帝王的统治为中心的,如图2,皇家的建筑巍峨宏大,目的是给人一种威严和至高无上感,皇家建筑的空间布局生动的体现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空间布局方式,此种建筑布局向他的臣民传达的是皇帝的尊贵与权威,他的臣民是作为整体的形象而出现的,因此说皇家的建筑空间布局彰显的是皇帝一个人的权威和尊严,是对个体民众尊严的嘲讽。
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在中观的宗教建筑中有着更深切的体现。宗教建筑当然是为了彰显神的中心地位,那么此种空间布局必然要以神殿为中心,彰显神的无上地位。为了信徒信仰神和崇拜神的需要,神殿是一切建筑的中心,是最重要的中心。神殿中的神其实也是一种建筑――它是泥塑的、或者木头雕刻出来的,神像都是威严和高大的,人在神像面前则是藐小的。
就微观的民居院落建筑空间布局来说,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秩序情结在院落空间布局中有着鲜明的体现。院落建筑中有其最主要的主体建筑,一般是家族中最权威的家长的栖居地,当然代表的是权威与对家族的统治,家长的栖居地给予家庭成员的是权威和家庭成员的精神归属感。就家长子女的长幼关系来说,他们的居住地及其房屋的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建筑空间布局追求的是秩序与逻各斯中心主义意义上的“一”,建筑的空间布局最主要是维护家长的权威,或者说维护的是生命的绵延,而不是为了个体的、差异的人栖居的愉悦感。中国建筑文化上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一般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宏大布局,而西方主要是神殿为中心的建筑布局,彰显的都是权威。
2 逻各斯中心主义建筑空间布局的解构
后现代的建筑哲学所要解构的正是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建筑的空间布局上就是颠覆中心,把对个体的人的关怀放在首要的地位,根据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差异性考虑建筑空间布局,这中建筑空间布局才是对人的本真关怀。当然解构并不是过分的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只是打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对人的漠视,达到建筑成为差异的人的本真家园的目的,使人能在建筑的艺术化世界中诗意的栖居,让人获得艺术化的享受而不是遭受逻各斯中心主义建筑布局的威严与压迫感。
后现代的建筑文化所要解构的也恰恰是“单一性”,彰显的是“差异性”,也就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单一性表现在主客对立方面,而差异性这要是互主体性方面,从建筑哲学人与建筑的关系就现象学――存在主义方面来说,人并不是主体,建筑也不是客体,人是诗意的栖居于建筑空间布局之中,人与建筑的关系是始源一体的关系。由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给予人的是威严与压迫,是对人的漠视,那么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后的建筑空间布局其实应是无主体的游戏。建筑中间布局的无主体游戏并不是非理性的迷狂的随心所欲,建筑空间布局的无主体游戏是充分尊重人的感性需要,根据人的生活和工作的不同而进行的建筑空间布局,此种布局结构中的建筑更结实、优美,和人处于一个生命的有机体中,无主体的建筑空间布局的建筑成了真正的艺术品,给人带来生活的美感,如图3。在建筑空间布局中没有所谓的中心,给予人的也不再是威严与压迫。差异化的建筑对应差异化的人,差异化的人从差异化的建筑中获得不同的意义,获得不同的愉悦感,因此,建筑空间布局的无主体游戏是对差异的个体的人的充分尊重,人与建筑的始源一体关系在建筑空间布局的无主体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绽现,建筑空间布局本应是无主体的游戏。
建筑空间布局无主体游戏的出现是和后现代哲学与文化的出现密不可分的。当西方哲学家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福柯宣布“人死了”以后,逻各斯中心主义也就消解了,福柯说“空洞的人”像大海边沙滩上的一张脸被海水彻底的抹去了。大写的人死了,那么差异的、个体的人则被彰显了出来。差异的、个体的人的彰显在建筑的空间布局中必然要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布局方式,建筑的“宏大叙事”转变为“碎片”,建筑哲学的转变使建筑的空间布局变成无主体游戏。建筑空间布局的无主体游戏是对人与建筑的始源一体关系的回归,是对差异的、个体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关怀,人在建筑空间布局的无主体游戏的艺术化实践中得到的是精神和身体的愉悦而不是威严和压迫。 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是对人的威严和压迫,它是非本真的。那么本真的建筑空间布局则应是什么样子的呢?应是无主体的游戏,这里的“游戏”不是非理性的“玩耍”,这里的游戏是相对于逻各斯中心主义来说的,游戏的空间布局上的建筑更结实、美观,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无主体游戏式的建筑空间布局彰显生命诗意欢快的开放空间,这样的空间布局才是生命的本真家园。
3 小结
生命是诗意的延绵,个体的、差异的人,要想从生活世界中获得美感和愉悦感,就要抛弃加于自身的威严和压迫,成为本真状态下的人。建筑空间布局只有抛弃逻各斯中心主义,使生命回到建筑空间布局的无主体游戏中,彰显自身的差异,才能够使建筑真正地作为人的诗意的栖居的家园而存在。人在其中既能领略建筑艺术之美,又能绵延生命之美。差异性的建筑空间布局再次不仅关怀生命的绵延,更注重对人的精神的关怀。也就是说在建筑哲学中只有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建筑空间布局进行解构,生命才能得以愉悦地创造和绵延,人才能在此种艺术化实践中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愉悦感,差异性的建筑空间布局才是适于生命栖居的本真家园。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布局和差异性的建筑布局都给人一种美感,前者给予人的是宏大的崇高感,而后者是能让人把握的精致之美,生命在感受建筑的美感中得到升华。
总之,就建筑文化来说,随着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差异化的建筑空间布局本身成了一件让人可以整体把握和欣赏其美的艺术品,生命从这件艺术品中获得了生命的绵延和精神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