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政府理财“老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政府理财“老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政就是平衡,既是财力的平衡,也是人际关系的平衡。通过几年的观察和思考,我感到要理好财,关键是先“理”好人。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配置越来越重要。作为政府“钱袋子”的管家,直接为政府理财的财政局长,这个位子也显得格外“靓眼”。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这样。

但是,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要想用好手中的权力,为政府理好财,切切实实地履行好人民赋予这个岗位的职责,推动财富的实现和增长,使资源分配既切中老百姓的脉搏,又符合“当家人”的“心意”,就需要不断学习。这里,我想结合自己有限的经历,说说教我管理政府“钱袋子”的几位“老师”。

副局长“老师”

我刚当上财政局长的时候,对财政这门学问几乎一无所知。上任之初,许多问题需要我这个当局长的拍板。我心里明白,财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在一个连“吃饭”都保不了的财政穷县,这个板是不能随便拍的。好在我的几位同事,都是多年的“老财政”,不但情况熟,业务精,而且很有素养。我不懂便问,虚心求教,加上书本学习,我便比较快地进入了“角色”。

作为财政局长,我总感到“手”中的钱太少,而各方面的需求很大,常常捉襟见衬。一位在财政工作多年的副局长对我说,光节流不是办法,要开源哩。源头活起来了,就好办了。我一想,很有道理。于是,我先与税务部门的同志共同想方设法制止“跑、冒、滴、漏”,比较合理地做到“应收尽收”。同时,把重心放在涵养、培植财源上。采取“四两拨千斤”的办法,重点支持一批县域内的纳税大户,还千方百计从上面争取资金,支持塑棚蔬菜的发展,使全县的塑棚从开初的几十座,增加到几百座,促进了农民增收。这一系列的措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便见到了成效。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连年保持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较高增长。

记得有一年,全市完成地方收入任务普遍吃紧,我们县却于当年十月份便完成了全年收入任务,市上还专门发了贺信。当时我正在外地,听到这一消息时,心里着实激动了一阵子。

同事“老师”

为政府理财,往往会碰到许多新问题,且很不好解决。这种时候,具有责任性、事业心,且经验丰富的“老师”就会露一手,帮助我化解矛盾,渡过难关。

那几年,由于基层财力偏紧,且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配套,保工资,特别是保证教师工资成了各级政府的大事,也是厅局长们(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心头大患”。

每年的教师节前,从上到下便是一片“保工资”的喊声,弄得人好似泰山压顶。可支配财力难以增加,工作还不能出问题。基层财政局长们被置于了两难境地。怎么办?我的一位同事提出了他的看法:教师工资实行上收县管!他说,由于实行县乡财政体制,资源本来紧缺,还分散使用,就使监管难上加难。实行县管以后,资源利用就会实现最优和最大化。没想到这位同志看起来年轻,平常话也不多,但由于善学习,勤动脑,才能提出这么有创意的办法。结果,这个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而且我们是陕西省搞得最早的县,比当时财政部要求的教师工资上收县管还早了半年。省厅以红头文件推广了我们的做法。得益于自己身边的这些老师,那几年,我们县局的收费管理、政府采购、预算改革等,都是在市里或全省领先的。

厅长“老师”

再说随时随地的老师。在社会生活中,只要你留心,时时处处都是学问,都是老师。许多时候,不管什么场合,偶尔听到的一件事,几句话便会使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有时简直是一种被“点化”的感觉而受益终生。

有一件事,至今一想起来,当时的场景便尽显眼前。到财政工作不久,必经的一个“程序”是“认门认人”。那天,在医院的病床上见到一位厅长。看着她满脸的倦容和瘦弱的身体,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当我说财政战线的一位新兵来报到时,她笑了笑说,财政就是平衡,既是财力的平衡,也是人际关系的平衡。就是这笑谈中的一句话,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我这个县财政局长的一个任期,影响了我几年的理财生涯,至今还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是啊,经济过热了,需要包括财政在内的金融手段降温;分配倾斜了,需要财政这个杠杆调节;资源开发利用出现问题了,需要财政合理配置;一些关系错位了,需要财政平衡等。

我常想,看似随意和平常的事物实际上并不随意,并不平常,它总包含着某种必然。今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前两天,省厅的这位领导陪同部领导到宝鸡检查指导工作。我应邀做了一回陪客。咽了几咽,终于没有吐露出这番心声。现在把它写出来,或许对更多的人会有所裨益。

为政府理财,不仅要解决好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更要善于总结、归纳和提炼,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这也就是实践出真知。这样,理财才会抓住根本,抓到关键。

其实,通过几年的观察和思考,我感到要理好财,最根本、最关键的是“理”好人。于是,提出了“理财先理思想,管钱先管队伍”的思路,作为我们系统的工作主线常抓不懈。这一做法,后来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以及地方党委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