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导演如何扎钱拍电影 檀冰发难甄子丹大揭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导演如何扎钱拍电影 檀冰发难甄子丹大揭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公司一年被骗走几十万

檀冰的声明中提到,他最早以《终》的剧本获取成龙青睐。而从几家门户网站―也曾经是檀冰扎钱的对象―流传出的策划案看,檀冰显然又以成龙为杠杆的支点,吸引到了星光灿烂公司的投资,从而使《终极解码》得以立项。不过随着成龙的撤离,檀冰所持的筹码不再,甄子丹便逐渐成为这个游戏的庄家,并导致了檀冰的最终出局。

在影视界,扎钱几乎是每一个新人导演必经之路。一位有十年电影行业从业经验的圈内人D告诉《南都娱乐周刊》,很多时候,一个年轻导演或编剧创作了一个本子,但是没有能力送审或报批,就只能找有能力送审报批的人或公司去操作,换个署名,有时会做公证,表示这个项目仍归我所有,但有些交易则没有。

随着影视产业近年持续的高热,对剧本的需求亦持续增长,扎钱的词性逐渐从中性变为贬义,吸引投资至少需要一个剧本吧?不,很多时候,一页故事大纲就能立马套现,影视策划人宋子文2006年曾供职一家影视公司:“我写的博文,竟然碰到有人复制粘贴了以后拿到我的面前来骗钱,哭笑不得。”行规先期付给编剧三分之一定金,扎钱风最盛时,一家小型影视公司每年会遭遇十几到数十位拿了定金就消失的“编剧”,损失几十万。

精美PPT+各种大牌拉投资

扎钱首先需要一个眼花缭乱的PPT。不仅仅指外表上的美观令到投资人愉悦,最紧要必须突出作为一个新人导演所拥有的筹码,例如,成龙允诺将在电影中与其他功夫巨星一较高下,这显然要比檀冰曾经执导过那些电影重要得多得多得多。那么其他功夫巨星有谁呢?一些无伤大雅的大话也是要喊出来的,李连杰?韩庚?何润东?孙红雷?这些名字后面还赫然加了个括号“已签约”,咳,这些明星虽然躺着中枪,但反正只是一个PPT嘛……最重要的是,无论是甄子丹还是赵文卓,都会被“与成龙一较高下”吸引,什么?导演没什么名气―没关系,可以和成龙演打戏哎!

扎钱同时需要物色一个合适的投资方,最好是新兴的影视公司,老牌的民营公司在经历了大浪淘沙的十年后,已经逐渐向标准化过度并积累了足够的明星资源,一个新人导演说服了王中军或王长田不够,还要说服陈国富或陈嘉上。这降低了成功率,但新兴的公司不同,他们大多怀揣热钱,又急于与一线明星取得联系,因此更不吝惜花钱,星光灿烂去年拍摄《战国》,已经给了孙红雷无法拒绝的片酬。

最后,扎钱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本来就是蛇吞象的游戏,而通过前面两步,你的手里已经握了一把好牌,一个明星团队和一个投资商,很自然地,为什么不再去寻找愿意植入的广告商,寻求利益最大化呢?广告商们太爱甄子丹了―不过问题就出在这里,合同签字盖章,你,一个攒局扎钱的,当然可以自称代表了投资方―但是等等,投资方的公章在哪里?

口水战焦点:谁抢了谁的剧本

檀冰扎到了钱,攒起了局,但檀冰出了局。

无论是挺檀的秋原还是倒檀的宋子文,都提到一个观点:檀冰没有能力主导一部目标为向好莱坞片商销售的商业动作大片,这是不切实际的。

很显然,在成龙这块招牌离开《终极解码》以后,项目的主导权已经易手,随后,资方星光灿烂另起炉灶大幅度修改剧本,檀冰所做的最后努力是消极对待了,星光灿烂要他修改剧本的要求,他只对原剧本做了微调,旋即出局。

这也构成了争议的一个焦点―檀冰坚持甄子丹强抢了他的剧本,而反对方则认为,檀冰最早的剧本已经由黑客戏变成了纯动作戏《特殊身份》,且已在总局重新备案,何来强抢一说?换句话讲,如果檀冰有能力找到新的投资人,完全可以继续他的《终极解码》―相似的事在圈内并非没有先例,陆川《王的盛宴》被李仁港的《鸿门宴》夺了先机,但他旋即找到了星美的老板覃宏。2009年12月16日,星光国际启动《鸿门宴》项目,请陆川执导,第一次会上陆川向记者透露电影正在筹备勘景阶段,演员阵容并未确定,只说向陈坤、刘烨都发出过邀请,更表示心中刘邦属意姜文。半年后,陆川和星光国际在创作思路上出现分歧,投资方希望集中精力做“鸿门宴”,而陆川则希望拍整个楚汉战争,除了鸿门宴,还包括钜鹿之战、垓下之战、潍水之战等历史著名战役,这样的规模使得当初的预算远远不够,陆川希望引进更多的影视公司加磅,而星光国际则不愿意失去对项目的主导权。最终,陆川找到星美另起炉灶,在鸿门宴的基础上脱胎而成《王的盛宴》,这使得星光国际相当被动,临阵换人,到2010年9月,《鸿门宴》才确定香港导演李仁港执导。

祸起“导演中心制”

中国的电影圈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导演中心制”,在这种模式下,导演掌管从制片到拍摄一切大小事宜,同时享有对电影的绝对控制和权威。不过现在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正在影响着中国的业界生态,陈国富之于华谊,获取了部分电影的剪辑权,即可看做向制片人中心制的一种过渡。与之共存的是明星中心制―显然已经在中国大陆逐渐形成,在这两种的电影生产体系里,导演和编剧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导演甚至无权剪辑自己的电影。

这就是最简单的商业规则,在这种语境下,“好导演”和“好编剧”就是首先能忠实执行制片人意愿,在夹缝中仍能做出自我表达的导演和编剧。其实即便大牌编剧如游乃海(银河映像当家编剧),在面对魏君子、宋子文之类的“策划人”时仍不免战战兢兢,这些策划人的职责是对电影项目进行商业价值评估和改动;而檀冰的不合时宜则表现在,在业态正处于转型的巨变之际,他志向拍一部商业巨作,却仍要维持导演中心制下的体面和权益。

对于刚毕业没多久,怀揣着剧本和想法的年轻人来讲,檀冰的出局固然是一个打击,但真正的才华绝不会被湮没。如果没有穷得摄制组跑了一半的《绿草地》,宁浩不会得到韩三平和刘德华的眷顾,就不会有《疯狂的石头》;在制片人绝对强势的好莱坞,500万美元拍出《月球》的邓肯・琼斯立刻得到制片人马克・戈登(制作《拯救大兵瑞恩》、《2012》)的3500万美元拍摄中型成本《源代码》。那么,对于檀冰,一个百度介绍上只有两部电影,其中一部豆瓣打分4.6另一部显示少于10人评价,却攒出一个商业大片的架子,他又如何让老板们坚信他的才华?

新导演找机会 大明星担风险

杨树鹏VS黄晓明《匹夫》

小导演取得信任感促使上位

无独有偶,即将上映的电影《匹夫》也是典型的小导演与大明星的“对决”,杨树鹏面临的处境可能更艰难,《匹夫》的前身是《时空地道》,项目本身跟杨树鹏无关,这就意味着杨树鹏可以控制的部分先天上就有不足,最终磨合的结果是主演黄晓明同时兼任该片出品人。电影制片人之一的黄斌一针见血表达观点,新导演最缺的是上位机会,而大明星的加盟是帮助项目成功的方式。

所以取得信任感是小导演上位的首要条件。杨树鹏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像有些新导演那样给黄晓明承诺太多,有些人一上来就会说,晓明你以前还欠缺什么什么,你放心,到了我这里,我能让你解决所有问题。杨树鹏谈得最多的是他想拍一部怎样的电影,他是如何构想一个匪帮电影的。但即便这样,杨树鹏和黄晓明的合作也一度“散伙”,因为黄晓明提了个新要求,他不想演原先设定的角色了,他想演匪帮老大,这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动,所有的人物年龄架构都几乎要全部调整,这就逼着杨树鹏要在几天内拿出新本子。这样的前期沟通过关,完成的才是信任关的第一步。

在片场,同样存在着地位不对等的状况,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导演和累积十年以上拍片经验的大明星合作,在第一场戏上就可以证明导演究竟会不会拍,能不能拍,一旦露怯,就会被明星甚至幕后其他人的气场压制,最后就会拍得很艰难。导演还得根据明星档期,每天天气的变换,环境的变换做出各种拍摄方案,协调不好,就会导致剧组停工,这些损失又会令导演压力倍增。黄斌认为,很难说什么样的要求就是不合理要求,“举个简单例子,一部由周润发主演的商业电影,观众都是冲着他来的,那么要求镜头为他服务,突出他,这是无可厚非的。”

陆川VS姜文《寻枪》

陆川忍出个未来

现在的陆川可以侃侃而谈姜文对他的帮助,是他生命里的贵人,而时间回溯到2005年上海电影节最后一场论坛,陆川提及姜文,却是心存阴影,强调宁可不用明星也不会让他们破坏戏,破坏电影本身,“坚决不用任何一个破坏我的戏的人”。圈内一直盛传,因为姜文当年的粗暴管制,令陆川气得哭鼻子。而从可查的报道里,同样可以找到新导演陆川与大明星姜文之间的剑拔弩张之势。姜文对陆川的帮助在于解决了投资、演员、外景地、主创班子。但在前期筹备时,陆川已经有些不爽姜文的管制,因为姜文是个完美得有些恐怖的监制,隔一天就会检查作业,看看陆川是否在认真搞创作。到了拍摄期,两人的矛盾空前激烈,姜文认为陆川有只顾实现导演意图不顾观众之嫌,恨不能直接教陆川怎么拍,毕竟他有经验。但陆川则坚持拍摄一些姜文不认可的镜头,包括影片最后一场姜文的魂魄站起来笑着走向观众。这样的对峙导致在拍完主要剧情后,姜文带着一票演员走人,陆川留在外景地只能拍一些空镜头。

葛优VS马俪文《桃花运》

反面教材:能力有限无法调度

从文艺片导演转型拍《桃花运》的马俪文最初被圈内人羡慕,因为她遇上了票房保证葛大爷,由于葛优的加盟,令《桃花运》解决了投资和赞助的事宜,然而开拍不久,电影就不得不停工,片方给出的原因是演员和拍摄进度产生矛盾,另外海外片商希望剧本能再修改。由于当时是马俪文第一次拍大制作电影,在北京市区拍摄时,一个转场面临的交通问题就可以令剧组工作陷入瘫痪,最终导致戏才拍了不到三分之一,演员的合同期只剩一半。不过片方就极力否认葛优不满马俪文拍戏,两人关系恶化,只承认葛优的确会在台词、细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过有趣的是,在电影复拍上映时,葛优通过经纪人表达了他的不满,认为该片也要放在贺岁档是在借他炒作,而且影片最终变成拼拼凑凑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名词解析

扎钱

似乎是一个略有贬义的词语,一不留神就容易联想到赌博游戏“扎金花”,而在资本市场,这也确实是一个微妙的词语,扎钱大致可以理解为融资,让钱扎堆嘛,但又隐隐透出些空手套白狼的意思。在上世纪80年代,华尔街的金融市场逐渐演化出一种新型的并购模式,收购方用被收购方的资产和信用做抵押向银行借款,从而以极小的资本,完成了一桩桩匪夷所思的、蛇吞象式的并购案例。令人惊讶的是,檀冰在《终极解码》初始阶段的扎钱,像极了这种被称为“杠杆并购”的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