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动态生成 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动态生成 演绎精彩数学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途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需要动态生成,并倡导“动态生成教学”,这种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不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而是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有序的展开,师生的思想和知识点不断进行碰撞,随着理解和体验的不断加深,思维的碰撞迸发出火花,产生成出新的想法、新的体验。教师以学生提出有价值、有见地的问题及产生的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有效调整或更改预设的计划,从而使教学中的目标、内容、策略,在课堂中有效的达成。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动态生成教学的三个追求。

第一个追求:做好预设,面对生成

很多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感觉:一方面是希望生成的出现,让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充满悬念的动态变化,从而精彩无比;另一方面又担心这样会不会打乱教学计划,而且有时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也会手足无措,反而导致课堂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非常重视专研教材,课前精心准备好教学设计,不仅仅需要深入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情,尽可能地全面考虑在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思考好每个问题应如何妥善处理。只有课前做到这样的预设,课堂才能挥洒自如,才会在面对各种生成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不会临阵而慌。坚决不打无准备之战,做到了课前充分预设,泰然自若的面对各种生成,就可以追求到动态生成教学的第一个追求。

在第一次执教这个内容时,通过现场填写数据,结果引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课上“其它”项目的人数很大,导致扇形统计图“其它”的百分比很大。从而使统计喜欢体育项目的人数效果不好,失去了统计的意义。喜欢羽毛球的人数只有2人,对后面的数据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整节课下来,磕磕碰碰,打乱了原本的教学安排,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也掌握得不是十分到位。因此,只有充分做好课前的预设,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在面对这些突发的状况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泰然处之。

案例2:人教版三上的《掷一掷》

在进行这块内容的教学前,考虑很多种可能性,在师生掷色字比赛这一环节时,进行这样的预设:如果掷出来两个色子的和是5、6、7、8、9这5个数,算师赢;如果是2、3、4、10、11、12这6个数,就算生赢。一般的情况老师赢的概率会高些,但学生赢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如果让学生赢的情况多些应怎样设计呢?接着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通过统计图,可以知道哪些和出现的次数多(5、6、7、8、9)?哪些和出现的次数少(2、3、4、10、11、12)?同样,某一小组可能会出现和为2、3、4、10、11、12的次数反而多一些,出现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作了这样几手准备,在课堂上还慌什么,怕什么?

第二个追求:抓住契机,促进生成

课前预设,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为这是依据教师自身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学习个体,他们对于课堂中设定的问题、情境的反应有些时候是不能预见的,当课堂中出现特殊的事件、问题时,如何处理好这些意外,如何把它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正是动态生成教学的魅力所在。随着教师对课堂的经验的不断积累,预设也就越来越全面,教师才能镇定的面对课堂上的各种契机。

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小插曲”,我们教师需要及时思考:这个“插曲”对所教知识点教学有价值吗?如果有价值的话,怎样将其利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有效、更饱满,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并且对教材、对课堂、对学情有充分的把握和充分的预设。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紧紧抓住有价值的“星星之火”,或许正式最适合、最贴切的教学资源。这些隐形的资源能对我们的教学、对我们的课堂起到补充作用,成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契机。抓住这些有益的契机,就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就能实现动态生成的“第二个追求”。

案例3:人教版三年级上《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在练习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练习: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4米,一半种了白菜,一半种了萝卜,如图:求白菜地的周长。

在巡视课堂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大多数是这样列式计算的:10-5=5(米),(5+4)×2=18(米)。看到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是符合求长方形周长的做法,正准备校对答案而进行下一个练习时,坐在第一排的冉涛迫不及待举手:“老师,白菜地的周长是14米。”原来他是这样算的:(10+4)×2=28(米),28÷2=14(米)。他是这样说明题意的:一块地的周长是28米,白菜地是它的一半,所以用28除以2得到了14米。在他说的时候,下面同学中有部分点头赞同,于是我结合图例向学生提问:白菜地的周长和原菜地的周长仔细比较下,有变化吗?长、宽各自有怎样的变化呢?那么你还认为用原来菜地的周长除以2是白菜地的周长吗?经过结合图形点拨,学生们恍然大悟,纷纷回答:“不行,要想求白菜地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对应的长和宽。”我欣慰地笑了,正准备下一个练习时,又有一个声音嘀咕:那也不一定。这个声音再次打乱了原有的教学,但还是请那位学生说说他的想法,他回答:原菜地的周长是28米,白菜地的宽和原菜地的宽并没有变化,而长却减少了5米,那么两条长一共就减少了10米;只要再用28减去10就可以了。学生们纷纷点头称是。孩子们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原本一道简单的题,却出现了种种意外。虽然耽搁了一些时间,但正是这些课堂的随机生成,才使个别没理解的同学又重新回顾了知识,也为只想出一种方法的同学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思路。把这样的契机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学生们通过启发和自己的思考,对周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第三个追求:创设情境,引导生成

在有效的课堂中,实现上面的两个追求还不够,我们教师还需要主动的创设情境,潜移默化的引导动态生成,这就是实现动态生成教学的“第三个追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日复一日地在类似的课堂中学习,有时难免会对平静如水的课堂感到乏味,提高不了兴趣。而老师们总是期待着课堂上出现各种有效的“生成”,从而来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那如何让平淡的课堂产生出各种精彩的生成呢?生成是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下,学生会自然而然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这种适宜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各种精彩的生成。

案例4:人教版六年级上《百分数的认识》

在学习百分数这一内容时,由于孩子们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普遍对新课程兴趣不高,再加上前面一节正好是体育课,学生们的精力也耗费了不少。面对孩子们的课堂状态,我觉得调节好课堂气氛是最应该完成的。那么怎样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打击学生们骄傲自满的情绪呢?我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陷阱”,果不其然,学生们纷纷“跌”了进去:老奶奶卖鸡蛋,为了很快能卖完,她决定降价10%,卖了一部分后,老奶奶发现这样赚不到钱,所以又决定提价10%,请问:老奶奶的鸡蛋还是按原价出售的吗?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假思索地张口就回答:还是原价。我神秘地一笑,是吗?我找了个举手最高的学生回答,他迫不及待地说:“降价10%,又提价10%,正好抵消了,就是原价。”这是由于学生只看到了表面的10%,而没有想到10%这两个分率所对应的标准量。于是,我又加了一个条件:鸡蛋一千克8元钱,问:大家帮老奶奶算一算现在鸡蛋一千克多少钱?学生拿起了笔快速地计算起来:8×(1-10%)=7.2(元),7.2×(1+10%)=7.92(元)。学生发现了问题:怎么不是原价8元呢?“是啊,这是为什么呢?”我问。学生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在积极地讨论,最后,在我的提示与引导下,学生们终于明白过来了,那是因为两次10%的标准量不同,降价10%,降的是原价的10%,而后来提价10%,提的是降价后的10%,原价比降价后的价格要高,那么原价的10%自然就要比降价后的10%要高,也就是说,降的多,提的少,所以现价应该比原价低。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外部原因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接受心理。我们要及时发现这种异常情况,能够临时创设情境,引燃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围,使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气盎然,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能做到着一点,也就达到了动态生成教学的第三个追求了。

现在的课堂需要生成性教学,我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自己在课堂中的教学机智和教学应变能力,不断追求动态生成教学,努力实现更高的追求,相信我们的课堂也将生成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