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1度青春系列片之《李雷与韩梅梅》创作得失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1度青春系列片之《李雷与韩梅梅》创作得失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11度青春系列片中《李雷与韩梅梅》,多受网民诟病,考察其在创作上的得失可见一斑。该剧的选题、人物形象和主题表现符合11度青春系列片的创作特点,剧情事件安排符合逻辑,但在事件的时间设置上有瑕疵。网络短剧要提高创作质量,需在创作阶段多下功夫。

[关键词] 11度青春系列片 《李雷与韩梅梅》 创作 得失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9.015

2010年,11度青春系列片迅速蹿红网络,引起网民的疯狂追捧。然而,细分起来,网民对11度青春系列片的评价褒贬,并非环球同此凉热。其中,最引人瞩目、最受好评的当属《老男孩》,斩获的大多是五星,评分达9.0的不在少数,而对《李雷与韩梅梅》,则多数打一星,评论也是批评居多。网民为什么会厚此薄彼呢?

网民的评价零星而情绪化。从网民简短的评论中大体可以总结出如下两点:其一,李雷与韩梅梅的形象与多数80后心目中的形象不符;其二,该剧剧作存在一些瑕疵。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网民实际上是对该剧的创作有较大的不满,本文将以此作为基础,谈谈其在创作上的得失。具体从选题、人物与主题、情节与结构等方面做具体分析。

一、既讨巧又失败的选题

对于《李雷与韩梅梅》的主人公,网民是再熟悉不过了。2010年10月28日中国经济网转发了一篇来自《扬子晚报》作者张艳的文章,题目叫《初中英语课本人物现视频:李雷与韩梅梅网恋》,颇能说明李雷与韩梅梅在80后一代人心目中的位置:“如果你出生在1980至1989年间,你一定认识LiLei和HanMeimei(李雷和韩梅梅),他们是1990~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英语教材里的两个虚拟主角(2000年的教材改名为HanMei)。他们的故事后来被80后们继续演绎、发挥,这两个名字渐渐代表了专属于80后的‘小暧昧’和‘小美好’。以他们为题材的网络红帖已成经典,本报还曾报道过那首怀旧的同名歌曲《李雷与韩梅梅》,此后同名漫画、同名话剧和相关周边产品都在80后中间迅速走红。”[1]李雷与韩梅梅出现在课本里的时候,手捧书本的少男少女也是一般大的年纪,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他们只需按部就班地读书,如今就已经是青年白领中的一员。

编剧借用了李雷与韩梅梅的名字,诉说的却是一对从未谋面的打工青年男女的故事。这与“白领”的期待不符。所以有网民认为编剧用片名搞“噱头”,也有说这是“标题党”的伎俩。总之,80后一代没有从剧中接续“小暧昧”和“小美好”的感觉,相反,因为该剧的出现,关于李雷与韩梅梅的记忆从此断裂。它一方面撩拨起了80后一代的亲切感,又让他们找不到自己青春的影子,所以,这让80后们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被认为是破坏记忆的罪魁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也有网民认为,如果抛开原先的记忆,单看一对打工者的爱情小悲剧,本片也是很感人的。也就是说,如果编剧不以李雷与韩梅梅做题目,不以他们做主人公,让主人公回归打工者的本位,该剧还是值得一看的。那么,该剧的李雷与韩梅梅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人物与主题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作者想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什么主题呢?

二、人物形象与主题分析

与青春相关联的理想(或言梦想)、现实、爱情、青涩、激情以及在现实面前的追寻与无奈是系列片着意表现的内容。它的“青春”书写为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的契机,抒发了他们共同的对青春不再的伤感。《李雷与韩梅梅》则更侧重于对青春的记录,表现的是一个在北京打工的外乡青年对爱情的期盼和痴迷的等待。有数据说,中国有2.5亿打工者,其中大多数是80后、90后。所以,把李雷这个形象设计成一个打工的外地青年,比起延续中学课本中的小资形象更有代表性。

人物是影视剧的基础。对于短剧来说,人物不能多,人物性格也难以曲折多变。该剧虽然叫做《李雷与韩梅梅》,但是韩梅梅并未出场,主角实际就李雷一人。李雷的形象并不复杂。他的诉求明确而单一,就是要见韩梅梅一面,而这个诉求到最后都没有实现,观众只能在结尾看他在茫茫人海的北京站,脸上露出的一丝苦笑。

人物的塑造是在矛盾冲突中展开的。该剧的冲突看起来有多重,如李雷与老板,李雷、老板与流氓等,但主要还是李雷与环境的冲突。超市老板是要赶李雷走,但超市老板又是对他很爱护又帮忙的人。超市老板的糊涂观念是导致李雷离开的直接原因。而造成这糊涂观念的是“现实”本身。“现实”,看起来是一个很抽象的字眼,然而对于李雷来说很具体。李雷的“现实”是外乡人的身份与城市环境的冲突。李雷活动的时间是在晚上,地点是超市及周围街道、网吧,环境的晦暗不明对他的处境及命运有隐喻意义。老板认为李雷的火爆脾气是流氓滋事的原因,他的哲学是:作为一个外乡人,脾气不能火爆,凡事要忍,忍不下了,只能躲。但李雷被赶走了,流氓照样滋事。李雷或许不认同超市老板的推理,但老板决定他的去留,如果李雷没有韩梅梅要见面,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而韩梅梅也同样“脾气火爆”,她却没有李雷幸运,洗浴中心的老板直接将她开除了。两个同样“脾气火爆”的“外乡人”人都接到了“逐客令”,重要的是时间的先后不同,这样的错位造成了行为上的不同步,直接导致了最后无缘相见的结局。

他们是渺小的蒲公英,看起来随风而逝缺少依托,但又会在他人不经意的时候,执着地选择自己扎根的土壤。李雷与韩梅梅的形象不丰厚,但也不苍白。“脾气火爆”是他们在正义感的激发之下青春血性的自然流露,也对自己做人底线的坚守,而对爱情的执着也使人物形象生动而有力量。

80后虽然未找到当年教科书上李雷与韩梅梅的影子,但细观本剧,仍然可以从中觅到80后的生活版本。中国社会转型期,向城市化迈进的过程中,作为外乡人的城市打工者也用他们的人生加入了青春诗篇的谱写行动中。由此《李雷与韩梅梅》的主题也加入到11度青春系列片主题的合唱中。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个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时代,青春的书写应该是壮丽的、辉煌的,但11度青春系列片展示的是青春的另一面,只因为它深入了个体的内心。所以,它才能抓住以青年为主的网民柔软的神经,引发他们对青春的回顾。《老男孩》中唱的“梦想总是遥不可及”,“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 是那种又追求又迷茫又看不到未来又不能放弃的伤感,是对青春的祭奠。而《李雷与韩梅梅》在感伤青春的同时,展示了青春有目标有追求有坚守的一面,虽然现实是如此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