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题训练要学会“三想一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题训练要学会“三想一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解题训练中如何做到三想反思。从而达到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回想;联想;猜想;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88-02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加强解题训练,可见解题训练在中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如何在解题训练中做到有针对性,防止盲目性,从而达到提高解题效率。关键就在于学会回想,学会联想,学会猜想,学会反思。

一、学会回想

从本质上说,解题训练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弄清题意以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回想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基本方法。并从积累的知识框架中把相关部分内容提取出来,将这些知识与具体问题联系起来,问题也就得以解决。可见在解题训练中的回想训练,本质上是一种由一般原理到特殊问题的思维训练,即演绎推理的训练,这种训练的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提取知识的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储备越丰富,提取知识的空间就越大,能够提取出来的内容就越多,解答问题的思路就越宽,具体处理的方式方法就越多样化。知识框架内部越有序,提取过程就越方便,越顺利,提取的效率就越高,效果就越好。学生对提取出来的知识理解得越深,掌握得越好,应用起来就会感到灵活自如,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是解题的最基础。

反过来,回想过程又不可能是一个单纯寻求解题思路的消极过程。实际上,从寻求到解答习题,自始至终都会在无形中反作用于知识结构,反作用于思维能力。归根结底,全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学生的训练。只有教师引导得当,学生训练得法,才能很好的解答,从而使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系统化,甚至还可以把本来互相孤立的部分也彼此联系起来。总而言之,回想可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同时,还可以使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实际锻炼。逐步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另外,解题本身并不是主要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解题训练的根本在于消化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在于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而并不仅仅限于解答习题本身。因此,训练必须充分,解题必须保证相当的数量,才能确保质量。搞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根本原因在于只重数量,不顾质量,因此,我们要保证训练的实际效果以确保质量。

二、学会联想

从本质上说,对旧知识的提取也就是一种联想。但是,联想却不仅仅局限与单纯地直接提取旧识知。对于稍有难度的问题,且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单一的,而是相当复杂的,不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过程,就难以确定提取的内容和应用的方法是否得当。在分析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联想的过程。

对问题的条件与结论,包括所涉及的图形进行认真观察,由考察到觉察,就是联想的起点,由观察到考察,由考察到觉察,再由觉察到洞察,实际上是一个由特殊到特殊,也就是类比推理的思维的过程。对于中学生,类比是一种最易于,最乐于接受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教会学生如何去联想,就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主要措施。

由观察,考察,到有所觉察,通常只局限于问题与某种旧知识之间的部分相同,甚至是部分相似,这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踏脚石,离真正解决问题,还差一大步。“最重要的还是要用已收集到的信息作为收集进一步信息的基础。”

例1:解方程组 .

这个方程指明两个数的和为 ,这两个数的积为 。由此联想到韦达定理, 、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

所以 或 .可见,联想可使问题变得简单。

例2:已知 均为正实数,满足关系式 ,又 为不小于 的自然数,

求证:

思路分析:由条件 联想到勾股定理, 可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进一步联想到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如下证法。

证明设 所对的角分别为 、 、 则 是直角, 为锐角,于是

当 时,有

于是有

从而就有

思维阻碍:由于这是一个关于自然数 的命题,一些学生都会想到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难以进行数与形的联想,原因是平时不注意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单纯学代数,学几何,因而不能将题目条件的数字或式子特征与直观图形联想起来。

所以,除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联想指向解过的习题,指向自己的解题经验。要不断的问自己;“我知道一个与此有关问题吗?”而雅诺夫斯卡娅就说得更为直截了当:“解题就是把题归结为已经解过的题。”就直接意义来说,这是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来解决未知,使未知转化为已知。既不断巩固旧经验,又不断积累新经验。就更深远的意义来说,无形中促进了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对于提高能力,开发智力有难估量的促进作用。

三、学会猜想

在难度更大的问题面前,谁也难免感到理不出个头绪,抓不住解题的要领。按常规去想,一时很难突破,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不现再拘泥于逻辑思维的固定程序,不防做出大胆猜想,然后再设法加以验证。

当然,大胆猜想并不等于胡思乱想。应该是在审清题意以后,认真观察分析。在有所觉察的基础上,做出人合乎情理的推测,做出尽可能似真或逼真的猜想。从觉察到猜想是一次跳跃。是从并不充分的根据,做出了可能性的判断。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论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真实性。它可能对,也可能错。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对学生而言,即使猜错了,实际的训练效果也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在许多情况下,猜测被认为是错误的。但由它们再诱导出一个更好的猜测方面仍然是有用的,何况还对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是有促进作用的。

例3:试求1+2+3+……+100=?

分析:如果一个一个顺次相加,显然太繁。我们仔细分析这100个连续自然数和规律和特点,可以发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是可以大大简化提高计算速度的。

1+100=2+99=3+98=…=50+51=101

将所给算式中各个加数经过交换、结合以后,可以很快求出结果。

解:1+2+3+…+100

=(1+100)+(2+99)+(3+98)+…+(50+51)(加法交换、结合律)

=101×50(乘法意义)

=5050

利用运算律计算:

1、1+3+5+7+…+99=?

2、a+(a+d)+(a+2d)+ …+(a+99d)=?(基中a,d均匀为自然数)

因此,在作题时不必拘泥于习题,也不必局限于难题。而应从一般难度的问题开始,把基础知识当作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发明”知识,去探索推导与证明方法,既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角是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等,让学生借助剪纸,测量,猜出命题的内容以后,再引导他们去证明,去应用,肯定比硬性灌输要强。

皮亚诺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明,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总之,基础知识也好,数学习题也罢,绝不能讲成现成的结论,而应该体现成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体现成模拟科研活动。用教师的活动去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完全必要的,用教师的活动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则是绝对错误的。

四、学会反思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特别是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题海战术”的功效明显下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摆脱“题海战术”,提高数学素质,培养数学能力,这就要使学生学会“反思”。何谓“反思”?即做完一道题目后,要再问几个为什么,并从中获得对下次解题有用的经验和教训。搞清楚“为什么”,才能在以后的解题中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

解题中我们常反思什么呢?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与苦思冥想解出答案后,我们应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我们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如一题多解;众多解法哪一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多题一解等。

例4已知关于x 的方程x2 - (2i - 1) x + 2m - i= 0 有实根,求实数m 的值。

此题学生一般易误解为:由于方程有实根,

故有:= [ - (2i - 1) ]2 - 4 (2m - i) ≥0

解得m 的取值范围为,

对此,应引导学生反思以下问题:

1、≥0能否保证方程有实根?为什么?

2、方程有实根,是否必须≥0?为什么?

3、是否一定有正负之分,为什么?

4、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结论(如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在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中,哪些已不适用?为什么?

5、解此题的思路方法是什么?

反思的目的在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结构的不断分解组合,使思维有一个正确可靠的基础,长期进行反思,不断可以提高解题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通过训练,使学生在解题后进行三想一反思,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更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