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创造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创造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制造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是当前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制造业服务化是近年来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结果,它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价值创造模式。文章通过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对盈利思维和成本管理的影响,揭示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价值创造方式的改变。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盈利;思维成本管理;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5-0005-02

产业经济学认为,全球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逐渐过渡为服务经济,在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值越来越低,而物流配送、研发设计等服务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已经明显改变了企业的收入、企业的盈利领域、利润构成比例。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的经济形态已经来临,这种新的经济形态首先改变了企业的盈利思维,进而改变了成本管理观念,最终导致价值创造模式的变化。

1 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

随着卖方市场转换为买方市场,制造商想要盈利,就要更加用心地了解市场需求,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于是产生了“产品+服务”的经营模式。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是产品制造,且难以成为竞争优势,实务中,“制造中心”逐渐被“服务中心”取代,有希望为价值链带来

升值。

制造业服务化指的是制造业企业由以提供“产品”为中心转向以提供与产品有关的“服务”为中心,其价值链也随着这一变动而进行相应的整合。有数据显示:IBM已经由纯粹的硬件制造商转型为提供相关服务的供应商,至2005年,IBM公司服务性收入所占比例超过50%,利润连年增长高达10%以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将注意力转移至与“满足客户需要”相关的产品开发、改进、销售、售后和回收等领域,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是以满足或引导顾客的需求(甚至是潜在的需求)为起点的价值经营形态,它对价值链上各种活动加以整合,因而蕴含着巨大潜力。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是将服务与制造价值链上的活动相互渗透、延伸和重组来实现价值创造的,它必然引起盈利思维和成本管理发生巨大变化。

2 制造业服务化改变了企业的盈利思维

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环境迫使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盈利方式。单纯依赖产品获取利润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下,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首先知道自己所服务的客户(who),这需要明确产品的经营目标、细分市场;然后分析客户需要什么(what),这与他们的身份、自我认知、性格、价值主张等因素有关;最后是企业如何让他们满意(how)。简单地说,这种所谓的“盈利思维创新”可以描述为:产品应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提供的服务与产品捆绑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品的垄断性。

“整体解决方案”是指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品组合与服务组合结合。尽可能让客户满意是其宗旨,使“产品+服务”符合客户的需求、爱好。本人以为“整体解决方案”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核心要素产品的使用价值,必须真实反映客户需要什么;第二个层次的核心要素是形式产品,是客户真实需求的“物质体现形式”或叫“需求的物质载体”;第三个层次的核心要素是附加产品,它解决顾客在购买形式产品、使用形式产品时所产生的“困惑”,即提供的是相关服务。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判断出企业是否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只要实现三个层析的“整体解决方案”,企业就可以获取经济利益。

3 制造业服务化改造了企业的成本管理

3.1 制造业服务化使成本管理的导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资源配置其中的一种方式是成本管理。随着工业经济时代走向服务经济时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导向从关注“制造环节”(生产导向)到关注“服务环节”(服务导向)。“生产导向”的成本管理强调成本削减,偏重预算管理上,将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法纳入了全面的预算体系,注重成本控制。“服务导向”的成本管理,其核心是分析客户需要什么,以客户的需求促进生产,减少作业活动,分解或重组价值链,通过成本企划、源流管理、制定目标成本,最后实现客户对“产品+服务”模式的满意。

3.2 制造业服务化必然选择“柔性化”成本管理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要求企业必须能够迅速反映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多变化,企业必须具备敏锐捕捉市场信号的能力并迅速调整自身生产经营以适应市场变化。在此基础上,“柔性化”成本管理必将替代传统的基于大规模生产的“刚性”。

3.2.1 柔性化成本管理的特征。“服务导向”型制造业的成本管理与“生产导向”的传统制造业不同,其成本管理的“柔性化”主要表现在:成本管理的适应性、可变性与灵敏性上。

制造业服务化要具备“适应性”,即适应、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然后要具备“可变性”,即成本管理要遵循权变理论,满足客户需求的“多变化性”。“服务导向”的制造模式要求资源的配置必须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动,即随着客户的需求而进行资源配置和调整、作业的增加或删减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服务渠道的变动是比较频繁的。“服务导向”的制造业,其成本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该根据企业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加以调整,使其动态地适应各种变化的发展,这种可变性视为了实现适应性。除了适应性和可变性,“服务型”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必须具备灵敏性,即企业成本管理系统对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响应能力,能够随时掌握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变化状况和趋势,并迅速反馈到企业的有关部门,为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

3.2.2 柔性化成本管理的制度选择。制造业服务化以最大化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是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的重整实现价值创造的。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实质是价值管理,是将整个企业的活动改造成为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的过程。通过系统分析各价值链上的每一作业活动的价值驱动因素,然后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其进行优化或重构,进而实现价值链的价值增值最大化的目标,它一方面,将顾客的需求与企业的作业发生、资源的消耗、成本的形成等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顾客价值将企业的收入与顾客的需求联系起来,从而有利于从顾客的角度权衡成本,保证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致。因此,制造业服务化必然选择柔性化成本管理,柔性化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作业成本管理制度。

3.3 制造业服务化必然选择“集成化”成本管理

制造业服务化面临的是剧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它一方面要求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进行需求确认、新产品构思、设计以及工艺、生产制造、商业化等一系列基本活动;另一方面还要求“生产系统快速应变”和迅速反映市场,这增加了企业竞争的难度,因此迫切要求集成化的成本管理,形成了成本管理的集成机制。

3.3.1 “集成化”成本管理的内涵。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思维不同,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下的成本管理是基于价值创造的成本管理,它关注的是价值链整体资源配置最优。“集成化”成本管理把产品的质量、成本和时间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在成本管理方式上以集成手段为基础,从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来配置各种资源要素,拓展了成本管理的视野和领域,在成本管理中,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匹配。在这里,“集成化”成本管理不是把要素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进行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即按客户满意最大化的目标进行整合,其目的在于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加强系统的迅速反响和应变能力。

3.3.2 “集成化”成本管理的要素。“集成化”成本管理是通过高级制造技术(自动控制)、适时制存货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共同作用而使制造组织发生转变,而且它们之间能够相互补充。如适时制能够提高全面质量,因为存货减少使从前隐藏的质量问题得以暴露;而全面质量管理又能够促进适时制的实施,因为保持“应急”存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存货的质量差,高级制造技术也与全面质量管理和适时制密切相关。例如,Majchrzak(1988)观察到“弹性自动控制导致对质量控制的依赖性增加”。

高级制造技术(自动控制)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流程规划等计算机的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建立的自动化大系统,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与售后服务实行一体化管理,有了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的支持,各个局部的自动化子系统集成起来,强化生产系统的整体优势,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适时制(JIT)是一种用于缩短“交货时间”、减少存货乃至降低成本的系统。它所要求的“适时”包括三个层次:其一,物品的适时和外购材料,即供应商“适时地”将物品和原材料在企业的生产程序需要时直接运送到生产线,这样就减少了企业存储和搬运的成本,降低了存货过量和存货废弃陈旧的风险;其二,企业内部在产品、半成品在流水线上的移动要适时;其三,产品及服务要适时地提供给客户。适时制是制造业服务化在时间上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是对“产品+服务”模式的质量要求,适时制包含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它与适时制密不可分,要求做到“产品+服务”的零缺陷,并且追求持续改进以及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

“集成化”成本管理正是通过高级制造技术(自动控制),适时地、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求,它能够实现制造业服务化的根本宗旨。

4 结语

制造业服务化是全球经济的大势所趋,既顺应了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改革中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经之路。因此,探索“制造业服务化”这一新的经济形态的价值创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炎.管理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Allan Hansen,Jan Mouritsen.管理会计研究(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建华.产品盈利模式创新[J].企业管理,2013,(5).

[4] 冯雪莲.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机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冯雪莲(1976—),女,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成本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