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调控频出为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调控频出为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银行和政府的博弈还没有结束。未来数月信贷增长还会在银行冲规模和政府加紧调控之间寻找平衡

新年伊始,有关中国各项调控的报道不绝于耳:从上调存款准备金,到房地产国十一条,到控制银行新增贷款。去年四季度GDP增长10.7%,超出预期,12月份出口和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明显反弹(同比增长1.9%),都加剧了市场对于宏观政策会进一步收紧的担心甚至恐慌。

尽管市场上对政府可能紧缩过度表示担心,我们认为今年GDP增速至少在9%。近期政策频出只是为了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意图,防止银行过快放款,而并不主要是因为近期通胀堪忧而调整了政策取向。

去年12月CPI反弹是比想象的要快一些,但因为天气比往年寒冷引起的蔬菜价格上涨对其贡献大约是一半。估计今年全年消费物价上涨的幅度仍会在3%-4%之间。

在2009年下半年,中国政府已经将其宏观政策取向从事实上的极度扩张转变为适度宽松。最明显的信号是在2009年12月初,向商业银行传达的2010年贷款增长目标要远低于2009年(2010年目标增速大约控制在18%,而2009年增长超过了30%)。而对银行贷款数量的直接控制是中国实施货币和信贷政策一贯最有效,也最依赖的工具。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未改变18%的贷款增长目标(2010年新增贷款7.5万亿元)。调整存款准备金是央行用于对冲外汇流入和减少过剩流动性的工具,目的是使货币供给不至于与信贷指标偏离得太远。

如果银行有太多的超额储备而又受到信贷额度的控制,那么其寻找表外各种方式逃避信贷监管的冲动将非常大。估计超额准备金率仍高于1.5个百分点,所以本次调整准备金率对总的信贷投放量并不形成制约。

如果中央不加以及时控制,今年的贷款增长将大大高于“适度宽松”定下的18%左右的速度。到那时,天量信贷和过度投资可能引起未来更大的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

为什么银行信贷在年初会出现“井喷”现象呢?是因为实体经济确实有大量的融资需求吗?果真如此,控制贷款就有可能遏制投资和经济增长。抑或是,井喷是因为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积极扩充信贷造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后者,因为银行担心如果不这么做,今年出现紧缩的时候就会吃亏。这种冲动和放贷行为有几个深层次原因:

政策执行上的前后不一致性:开始银行面临的政策制约是一样的,但是那些在紧缩前多放贷的银行,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

受利率政策保护的利差:由于存贷款利率都是政府管理,银行扩张抢占市场份额的做法不会让利差大幅缩小。而利差的缩小往往能让这种竞争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

低利率下的需求:由于贷款利率相较于向经济的实际投资回报来说很低,加上一部分借款的主体是半官方的机构,所以信贷需求总是非常大。

政府担保:股改之后银行仍然主要是国有,有隐性的国家担保而不用担心倒闭。银行的最大动力往往是做大,而不是争取持股人最高回报,或控制风险。

往前看,我们预计政府将继续执行既定的政策调整――鉴于外汇持续流入,存款准备金率将会继续上调;从二季度开始全年至少加息两次(在3月中旬的“两会”召开后)以管理通胀预期; 更严格的月度信贷管理; 以及必要情况下控制项目批准。

而银行和政府的博弈还没有结束。未来数月信贷增长还会在银行冲规模和政府加紧调控之间寻找平衡,带给市场的是不断的猜测和争论。

但有一点,我们认为调控频出背后还没有真正改变的是“适度宽松”的政策。今年与2007年和2004年的调控不一样的是,全球经济复苏还不稳固,国内经济的增长至今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等投资拉动。

政府将在宏观调控上谨慎行事而不会过紧,今年新增贷款仍然会至少达到7.5万亿元,再加上出口的反弹,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今年GDP增长“保九”应该没有大的悬念。

为什么今年的通胀不会失控呢?

几个主要原因是: 由于全球消费需求疲软,核心的制造业消费品价格仍因为剩余产能的存在而将受到抑制,而许多产能在中国;去年贷款天量发放主要是用于投资以抗通缩,并且是短期行为;今年政府将大大放缓贷款增速;天气相关的因素将会消退,从而使蔬菜和食品价格在春天回落;政府可能推迟并放缓之前制定的资源和公用事业价格调整计划,以降低对整体CPI的压力。■

作者为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