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捉拿海上大“油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捉拿海上大“油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000年前,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首次记载了人类使用石油的情形,他盛赞这种来自地下的可以点灯的黑色液体日后必将“大行于世”。可是,沈括老大爷恐怕万万没想到,能够造福人类的石油,却也有狰狞恐怖的另一面……

“油魔”来袭

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英国石油公司在这里搭建的“深海地平线”海上钻井平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钻井平台之一,每天都源源不断地从海床中抽取着石油。然而,这一天,这个平台却发生了爆炸事故,猛烈的爆炸之后,汹涌的原油从炸坏了的油井中喷涌而出,肆无忌惮地汇入茫茫大洋……

墨西哥湾告急!

能不急吗?这次的原油泄露不同以往,非常棘手!首先,“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已经被炸毁,整个平台沉没在了波涛深处,这意味着,抢修人员失去了一个稳定的海上作业平台!此外,漏油的地方位于海底,那里环境复杂,几乎没办法让人去封堵缺口。

刚开始漏油时,每天就至少有15万升原油倾泻进大海,而到了6月份,每天泄露的原油已经变成了最初的5倍,甚至10倍!如果从高空俯视墨西哥湾,你将会看到一片巨大的阴影覆盖在海洋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黑色的油膜――不不不,那简直就是“油魔”啊!

作恶的“油魔”

石油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这事儿地球人都知道。但是,这个大魔头的斑斑劣迹,咱们也不能不略知一二呀!

你知道的,石油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一旦进入大海,便会在海面上形成大面积的油膜,这就好像给大海捂上了一床棉被,氧气很难进入水中。同时,石油在海面上会发生氧化反应和微溶解过程,这会让海水中原本的氧含量迅速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急速升高。缺少氧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海洋中大量的好氧性生物、微生物、海藻都会大批大批地死去,海洋的生态平衡就被破坏了。

不仅如此,油膜还会遮挡阳光进入海中,浮游生物会在“不见天日”的环境中大量死亡,而这些小东西是海洋生物链中最低级的一环,它们的灭亡,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海洋生物群落的崩溃!

更直接的是,油膜和油块会黏附在鱼类、水鸟的身上,这些油污黏性极大,真可谓“沾上就死,黏上就亡”。更过分的是,假如有动物稀里糊涂地把石油吃进肚子里,就有可能被毒死,或者精神失常――就是说,它们还有可能会变疯!

乖乖,“油魔”可真能干坏事!

可怕的数据

当每升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含量在0.01~0.1毫升时,捕捞出的鱼就会有明显的油味,基本没法吃。

当每升海水中的石油污染物的含量为0.1毫升以上时,鱼类的卵孵出的鱼苗就会出现畸形,平均只能存活100多天。

英国和荷兰的海岸因石油污染,每年有10~30万只海鸟死亡。

美国的马萨诸塞州附近海面曾遭到过一次原油污染,三天后在这一海域捕到的鱼,95%是死的。

人也要遭殃

“油魔”肆虐,是人类造成的恶果,人类怎能不接受惩罚?最直接的惩罚就是,如果人类食用了被石油污染过的鱼虾,会增加患癌症的几率。即便侥幸没致癌,也会引起头疼、恶心,而石油污染物在人体内是很难被自动清除的,长期积累的结果嘛,就是咱们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全都要出毛病,皮肤和黏膜也会受损――一句话,人会被石油给报销了!

而在海风的吹动下,海洋表面的油膜、油块会到处漂游,一旦浮上海滩,你想那优美的海边风景会变成啥样子?到处是臭烘烘、黏糊糊、黑黢黢的石油……你还有心思海滩一日游吗?还有,被石油污染过的水要是一不小心被用来灌溉农田,哎呦,农民们可就欲哭无泪了――油膜覆盖农田会导致水温和地温升高,在暖烘烘的土地中,农作物还怎么生长啊?

紧急启动控油方案

墨西哥湾的原油泄露事故引发了全球石油污染安全危机,科学家们日日夜夜都在操心着怎样收拾如今的局面。

很明显,出了漏洞,就要堵上它。可怎么堵呢?

堵厕所法――这个办法最土、最原始、最省钱,和堵厕所下水道的方法没什么区别。就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各种各样不会被水泡烂的垃圾,比如破轮胎、破高尔夫球等,将它们捆绑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塞子”,再以高压把这个大塞子送到海底,堵住缺口。不过,若干年后,会不会引发另一轮生态危机啊?

钢筋水泥罩法――做一个100吨重、12米高的巨型钢筋水泥罩,将其沉入1500米深的海底,罩住漏油点,再通过罩子上的管道,将罩在罩子里的原油疏导到海面上的游轮上。但是,这么大的罩子扣在漏油点上,很可能会在海底高压的作用下,造成附近海水的剧烈波动,甚至引发大漩涡。而且,尺寸那么大的罩子,很难和海底完全贴合,密封不严的话,效果就不好。

灭顶法――将较重的液体强行打入漏油的油井中,将喷涌的石油硬生生地顶回去,然后趁机用水泥封堵漏油点。这个办法一看就很牛气,但成功率也不超过70%。

减压法――在泄漏油井附近开凿新的减压井,从旁边将石油抽走,使漏油口逐渐停止喷涌。这个方法听上去似乎最稳妥,但修建一口减压井,最少需要3个月!

盖帽法――派遣潜水机器人在漏油点切断受损的输油管道,用一个漏斗状的装置罩住泄漏的原油,再用新的输油管将原油吸到海面上以便收集处理。

……

控油艰难,头发、垃圾齐上阵

规模如此之大的原油泄露,光靠上面这几种办法很难彻底搞定。实际上,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已经有N种方案宣告失败,更别说那些漂浮在海面上的原油该如何清理了!

非常令人沮丧的是,面对大规模的原油污染事件,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清理办法。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曾经就有大规模的原油泄露到海中,形成了三片巨型污染区,至今都没有被完全清理干净,据专家说,那次的污染,几十年恐怕都清理不了。

如今,面对海上如此大面积的原油污染,人类能采取的办法就只有放火燃烧原油,并增加拦油索,尽力控制油污面积的扩大。沿海民众自发将头发、绵布等吸油物体装入纱布袋或长筒袜内,交给海上控油工作人员,用来帮助隔离油污。而科学家们,也仍在积极地想办法……

目前看来,人类并没有绝对的能力和把握为自己闯下的祸端来埋单!要防止悲剧发生,人类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更严格的管控。海上钻井平台的安全性需要全面进行评估,而那些往来于个大洋的油轮的安全,更要得到确保,每年的漏油事故中,它们都是主角。更重要的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出一份力:少乘汽车和飞机,减少石油的消耗,这样不仅能延续石油作为能源的使用时间,更能间接减少石油开采,降低泄露风险。

那么,还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