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台湾电影热血“翻滚”进内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台湾电影热血“翻滚”进内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电影已有106年的发展史,一直可以被解读为“电影”,即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虽然都是华语电影,但三者从风格来讲还是各成一派,大陆电影的现实性、香港电影的商业性、台湾电影本土性,都有各自的特点。当然,为了迎合内地日益增大的电影市场,香港电影加快了与大陆电影的合作进程,而台湾电影似乎仍在固执着自己的小热血、小清新。因此,对于我们内地观众而言,一直对“港片”的熟悉多于“台片”。

11月26日在台湾新竹举办的第48届金马奖上,华语电影又被做了新一次的评审和总结。今年的台湾本土电影随着《鸡排英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等影片的大卖,也进入一个复兴的时期。诚如一位电影人总结的:“今年是台湾电影最好的一年。”

金马奖:台湾电影最好的一年

紧随金鸡、金钟之后,一年一度的华语影坛盛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也终于在台湾新竹落下帷幕。与今年的金鸡、金钟风评不同的是,本届金马奖星光熠熠,包括10位影后2位影帝出席,堪称是近年来星光最亮的一届,而评委团开放的评奖态度和专业的评奖结果,也使本届金马奖成为了近几年争议最少的一次,也难怪有人评价说本届的金马奖成了今年华语电影的最高标杆。

在当晚的颁奖礼上,台湾本土电影《赛德克・巴莱》和香港电影《桃姐》成最大赢家。《桃姐》斩获最佳导演、影帝、影后三项大奖,颁奖前被各方看好并入围11项奖项的《赛德克・巴莱》则赢得最佳剧情片、最佳男配角、观众票选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而内地口碑爆棚的文艺片《钢的琴》在此却似乎运气不佳,仅仅收获“费比西影评人奖”一个奖项。

其他奖项上,今年的台湾本土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翻滚吧!阿信》等片也各自摘夺最佳新演员、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奖项。可以说,从2008年的《海角七号》开始,到去年的《艋》,再到今年这几部影片,台湾电影的票房不断被刷新,已然开始复苏。

贺岁档:台湾电影“翻滚”进内地

正值即将进入年末贺岁档的黄金时期,各大影片都纷纷磨拳擦掌虎视眈眈,台湾的本土电影也宣布此时全面向内地进军:12月9日,《翻滚吧!阿信》在内地院线正式公映,有业内人士分析,该片将成为12月上半月中唯一值得关注的质感大片。《翻滚吧!阿信》8月在台湾上映时,曾横扫了6000万票房,除了获得金马奖5项提名外,还被2011台北电影节定为开幕影片,并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而在台湾地区颇受好评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目前也在积极的洽谈过程中,预计2012年1月上旬在内地上映。此次金马奖的赢家《赛德克・巴莱》虽然还没有动静,但只怕也在筹备。

在《翻滚吧,阿信》之前,还有《鸡排英雄》、《爱到底》、《五月天 追梦3DNA》和《恋爱恐慌症》四部影片相继在内地公映。撇去明年一月上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算,仅一年内就在内地上映五部台片,也算是创下六年来的新高。

解读近年来台湾电影:热血+本土+小清新

诚如前文提到的华语电影的三个分支: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台湾电影,都各有特色。单拿台湾电影来看,商业性远不如其它两种。在台湾电影上,本土性、文艺性都显现的更重一些。就拿今年最火的几部影片具体来看它们的特点和看点:

《翻滚吧!阿信》:热血、励志

《翻滚吧!阿信》讲述了一个先天不足、后天遭遇挫败的体操运动员,为了梦想而勇敢坚持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根据该片导演林育贤的哥哥林育信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影片极具怀旧情结:戏中男主角彭于晏穿着牛仔衣、腰间别着BP机,背景放着王杰的歌曲,甚至连摩托车都是林育信本人那时候的东西。

因为制片都是李烈,难免有不少人拿《翻滚吧!阿信》和去年大热的《艋》作对比,还形容这是“体操版的《艋》”――都是一群热血的年轻人,都是普通的市井生活,都能唤来同样血气方刚的年轻受众群。因为他们有过一样穿着大裤衩闲逛、在街头巷弄奔跑追逐、为了一个念头执拗的经历,所以即使是同样“热血风”的情节,票房也依然大卖。

热血和励志一直电影当中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元素,当然,它们一开始制定的受众也正是这些年轻人。人活着需要一个方向来指引,人年轻力胜需要一个呐喊的发泄。《翻滚吧!阿信》就是钻了这个空子,所以引来那么多年轻人的热爱。

《翻滚吧!阿信》同时也带来另一现象,就是最近台湾地区的年轻人当中,把只看台湾影片当成潮流。台湾资深影评人麦若愚说:“台湾电影的时代改变了。年轻人疯狂地只追自己看了会high的东西,连好莱坞电影都不看了。年轻人只看台湾片,潮流就是这样了。”对比今年大陆院线市场上国外大片形势走好,我们从这当中也应该多咂摸出点道道来:要抓住市场,年轻人很关键,什么能吸引住他们,这才是最重要的。

《赛德克・巴莱》:本土文化

“赛德克・巴莱”是赛德克语,意为真正的人,也是世代居于台湾地区高山上原住民对勇者的称谓。《赛德克・巴莱》改编自发生在一九三零年的“雾社事件”。讲述以“莫那鲁道”为首的族人发动抗日行动,令日本人死伤过百,也因此招致日本重军还击。

导演魏德圣把这一历史原原本本的搬进银幕,不一味的启用著名演员,反而用了拥有原住民血统的演员,至于日本将领家眷,也全由日本演员来担纲,所以全体演员演来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看过电影后,很多人都觉得,赛德克・巴莱更是一种精神,象征着坚毅、勇猛、强悍、宁死不屈,也对台湾本土的原著民文化更加钦佩。

在一些人眼里,本土就意味着“土”。其实不然,这种“土”才是扎根民族文化最深层的精华。《赛德克・巴莱》之所以成功,是它发掘了这种“土”,这种普遍存在在民众之间的共性,并且没有一味的迎合他人的口味而改变自己的特色。

大陆电影也写实,但这种写实不全等同于扎根生活发掘文化。大陆电影的写实,通常写的是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而说到文化,说到历史,是的,我们的古装大片也不少,但中华几千年文化,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的地方,我们的历史也不止体现在刺秦王、不止体现在三国诸侯、不止体现在神话传说,我们的历史是一条流淌很悠久的大河,任取一瓢都是一洌甘泉。不是说现在大陆电影的题材不好,而是其实如果像《赛德克・巴莱》这样,不矫揉造作的专注于文化,我们或许可以发掘的更多。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小清新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经敲定将于明年1月在大陆公映,立刻引来一阵轩然大波。该片在台湾上映时,因为其文艺清新的风格就大受好评,票房达到4.1亿台币(约合人民币8600万),成为台湾历史上票房排名第三名的电影,仅次于《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上)》。而在内地的网络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预告片点击量更是火爆相当。这个由网络作家九把刀亲身经历写成的校园纯爱故事,在剧本经历了三年磨砺后,由他本人执导拍摄出来。

台湾地区的文艺片本来就多,小清新作为最近文艺最为流行的一个元素,更是占据了一大票观众。大抵沉重的东西都不符合海岛气质,唯有连绵不断的爱与缅怀,才是台湾人心中的圣经。所以乡气十足的《海角七号》红了,热血青春正当年的《艋》红了,现在纯爱十足的《那些年》也红了。这些与《初恋红豆冰》、《九降风》之流一脉相承的小清新从来就是台湾人的最爱。

即便内容就是怀旧青春、公主与小痞子这种说了上百遍的故事,依然不能阻挡观众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兴致。这大抵就是人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在作祟。不止台湾地区,内地的青年人一样对文艺、对小清新有着同样的爱好。“文艺青年”这个词儿在这两年不再是怪异和个性的代名词,因为他们已经扎根渗入群众内部太广了。

小清新也好,热血也好,台湾电影“翻滚”进入内地都是两岸文化交流和发展更好地途径。作为观众,我们当然渴求能看到更多层面的内容;对于电影人,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他们的特色,不一味地迎合,带给我们更好看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