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覆膜栽培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覆膜栽培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研究不同覆膜栽培玉米生物性状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较全膜覆盖平铺穴播、半膜覆盖平铺穴播、常规半膜和露地栽培能提前玉米物候期,缩短玉米生育期天数,改善优化玉米生物性状,增加主要经济性状指数,显著提高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

关键词 覆膜栽培;玉米;生物性状;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011-02

环县从2006年开始引进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至2015年年推广面积达8.55万hm2,9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50.97万hm2,其中玉米平均产量7 975 kg/hm2,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2 033 kg/hm2,增产率达34.2%;较露地栽培增产2 638 kg/hm2,增产率达49.4%[1-2]。累计增产粮食105.23万t,增收21.05亿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3-4]。为了进一步研究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玉米上的增产机理,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全国旱作农业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年在甘肃环县许旗村开设了玉米不同栽培模式试验,主要研究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甘肃环县中北部洪德乡许旗村三十里铺组某农户的承包地里。该地海拔1 300 m,年降水量350 mm左右,无霜期130 d,年平均气温8.5 ℃,≥10 ℃有效积温2 690 ℃,年日照时数2 468 h,地类为川旱地,前茬为玉米,2012年1―9月降水量358.9 mm。

1.2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为玉米,品种为承单20号,由甘肃敦煌种业有限公司提供;试验地膜为宽幅120 cm、窄幅70 cm、厚度均为0.008 mm的聚乙烯地膜,由甘肃天水天宝塑业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全膜覆盖平铺穴播,用120 cm宽幅地膜平铺覆盖,膜面宽100 cm,间距10 cm,每幅种2行玉米,行距70 cm,株距40 cm;处理B:半膜覆盖平铺穴播,用70 cm窄幅地膜平铺覆盖,膜面宽50 cm,间距60 cm,每幅种2行玉米,行距40 cm,株距40 cm;处理C:常规半膜种植,起垄覆膜,垄高15 cm,垄底宽70 cm,垄面宽50 cm,垄间距40 cm,用70 cm窄幅地膜覆盖垄面,玉米种在垄面上,1垄种2行,行距40 cm,株距40 cm;处理D:露地平播,采用宽窄行播种,宽行70 cm,窄行40 cm,株距40 cm;CK:全膜双垄沟播,大垄宽70 cm,高10 cm、小垄宽40 cm、高15 cm,用120 cm宽幅地膜全覆盖,膜与膜连结在大垄中间,玉米种在播种沟内,株距40 cm。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 m2(6.0 m×5.5 m),四周设1 m保护行,处理间距50 cm,重复间距50 cm,每小区种植密度150株。

1.4 试验实施

试验中处理A、B、C和CK均采用顶凌覆膜,在3月上旬土壤解冻后,统一整地施肥,起垄覆膜。5个处理施肥水平相同,每小区施农家肥250 kg、尿素1 kg、过磷酸钙3 kg。试验于4月20日采用人工点播器播种。在玉米苗期每小区追施尿素0.5 kg,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小区追施尿素1 kg。每小区选择有代表性植株20株,通过田间测量和室内考种求其平均值,分别记载各处理和不同重复的生育期、株高、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穗位、茎粗、穗粗、有效穗数、秃顶率、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百粒重、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及经济系数等。

1.5 数据测定和计算标准

生育期指该处理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株高指在玉米乳熟期测定地面至雄穗顶部的高度;穗位指从地面至成熟果穗着生节位的距离;茎粗指近地面3节间扁圆一面的直径[5-7];穗粗指除去包皮果穗的平均直径;有效穗数为通过计算双棒率和空秆率得出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生物产量指玉米整个植株产量,包括根、茎、叶和果穗;经济产量指玉米籽粒产量;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单株叶面积:A=0.75 LWZ

式中,0.75为系数,L为叶长,W为叶宽,Z为单株叶片数。

叶面积指数:S=AM

式中,A为单株叶面积(cm2),M为处理密度(株/cm2)。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玉米物候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CK与处理A物候期没有差别。CK较处理B、C、D出苗期分别提前2、2、5 d,拔节期分别提前3、3、8 d,大喇叭口期分别提前3、5、9 d,抽雄期分别提前4、6、10 d,灌浆期分别提前5、6、13 d,成熟期分别提前5、7、12 d,全生育期缩短5、7、12 d。

2.2 对玉米生物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CK的各种生物性状相对表现最好,其次是处理A,处理B、C相对表现较差,处理D表现相对最差。CK较处理C、D株高分别提高26.5、37.0 cm,穗位分别提高12.5、17.5 cm,穗长分别增加2.4、3.7 cm,茎粗分别增加0.2、0.3 cm,穗粗分别增加0.9、1.3 cm,秃顶率分别降低32.1、42.4个百分点,穗行数分别增加1.4、2.0行,行粒数分别增加1、3粒,双棒率分别提高2.8、3.6个百分点,平均单株叶面积分别增加716.6、1 019.0 cm2,叶面积系数分别增加0.32、0.46。

2.3 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CK的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其他处理。CK较处理A、B、C、D小区有效穗数分别增加0.7、3.9、5.4、5.7穗,穗粒数分别增加15.8、49.7、58.8、105.9粒,平均株重分别增加24.5、112.8、131.0、207.2 g,百粒重分别增加0.3、2.8、3.2、4.1 g。

2.4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CK折合经济产量为9 351.5 kg/hm2,较处理A、B、C、D折合经济产量分别增加397.0、1 715.1、2 021.2、2 957.6 kg/hm2,分别增产4.4%、22.5%、27.6%、46.3%;CK折合生物产量为33 393.9 kg/hm2,较处理A、B、C、D折合生物产量分别增加1 303.0、6 030.3、7 121.2、10 636.3 kg/hm2,较处理A、B、C、D分别增产4.1%、22.0%、27.1%、46.7%;不同处理经济系数没有多大变化。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较全膜覆盖平铺穴播、半膜覆盖平铺穴播、常规半膜和露地栽培能提前玉米物候期,缩短玉米生育期天数,改善优化玉米生物性状,增加主要经济性状指数,显著提高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由此可见,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在旱地玉米生产中应大力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韩思明,李刚,寸待贵.旱作小麦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产量影响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8(专辑):19-25.

[2] 王勇.旱地玉米秋覆膜春播增产机理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1(12):19-21.

[3] 张雷,牛建彪,赵凡.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地面覆膜沟播抗旱增产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04,20(11):174-175.

[4] 王婷,王友德.青贮玉米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5,13(1):99-102.

[5] 王晓梅,崔坤.不同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及品质相关性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6,31(3):3-6.

[6] 李利香,王琳,高亚飞.静宁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9(6):38-40.

[7] 柳娜.全膜垄作沟播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1(7):37-38.